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24797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灯泡亮了》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灯泡亮了教学反思课堂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探究过程更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整个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研究,并有一定的收获。完成了学习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成功之处:1、材料准备要充分。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材料准备,买手电筒、制作导线、准备开关、电池,并且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实验要求,把每一组准备的实验材料亲自实验一番,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

2、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前我找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了解到虽然手电筒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见到和使用的手电筒大部分是外壳是塑料,充电式的,所以我布置学生课前对老式手电筒进行认真观察。在授课中,我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使用手电筒的经验,并让学生提出为什么,怎么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动脑猜一猜,动手拆一拆,认识了解手电筒的组成部件及其特点,揭开了小灯泡亮起来的秘密。3、分工明确,提高课堂效率。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科学实验教学主张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因此,在科学课上总会出现一些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的纪律问题,从而使实验教学不能充分发挥

3、其作用。所以,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 8 个小组,每 6 人一个小组,组内分工明确,有小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个环节中,组内制订实验方案后,组长领取实验材料,组员合作连接电路,观察员仔细观察并记下连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员画出电路图,这样分工明确,基本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高了课堂探究效率。4、实验过程教师对实验进行恰当的指导和引领。通过让学生观察手电筒,大致描述电在手电筒中是怎样流动的。让学生观察灯泡的结构,观察电池盒、电池和开关的特点,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池(电源) 、开关、小灯泡(用电器) 、导线四

4、部分,并了解到各部分起到的作用。这些对学生最终理解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是很有帮助的。在实验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启发指导,起到了组织者、引领者、合作伙伴的作用,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成就感不断增强。二、不足之处:1、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有一个小组始终没有让小灯泡亮起来,在其它小组接二连三“亮了、亮了“的欢呼声中,这个小组的同学就有些手忙脚乱了,没有认真检查线路接头、检查小灯泡、电池是否有电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给他们适时而合理的指导,而是安排他们课后继续研究,使这个小组的同学没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失望情绪一直蔓延到下课,影响到课堂效率。2、在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中,要求记录员画出电路图,本来我认为学生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其实不然,让三年级的孩子自己根据电路,画出电路图其实很难,由于课前在备学生方面不够充分,在这一知识点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效果也不是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