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民性之普遍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23864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国民性之普遍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国民性之普遍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国民性之普遍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国民性之普遍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国民性之普遍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国民性之普遍性零点 写于 2010 年 2 月 5 日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主义社会、最终到共产主义社会,每个社会都有其基本的国名性。从人类的形 成到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每一个阶层的国民性对其所处的社会都有直观决定 的作用。原始社会,人类以群居式的涉猎为生,整个社会共一大族涉猎民族, 人类社会没有耕、桑、渔、牧。完全靠从自然中猎取为生。这个社会的国民性 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而没有剥削,人之间没有阶级观念,没有物欲私念。随着 人类的不断进化,人类不断感觉到靠完全的猎取不能满足自生的需求,于是逐 渐形成了农、牧,人类社会不断地演化发展,人的观念从原始的

2、集体观念转变 成为家族观念及个体观念,族与族间不断地争夺物质资源与土地,强者成王弱 者成奴,最终形成人类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以后不断进行着 奴隶主与奴隶主,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斗争。整个社会的国民性就是剥削性与 争夺性,强大的奴隶主不断的剥削底层的奴隶,强大的奴隶主又不断兼并弱小 的奴隶主,造成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随着奴隶主与奴隶间矛盾的不 断深化,最终造成整个社会阶层的瓦解,最终以整个社会体制的改变而结束, 封建社会代表了一个新的体制,尽管社会体制改变,但是仍未改变国家本质的 性质剥削性,整个国民性都围绕剥削与被剥削之间不断的演化,尽管历朝 历代的封建统治势力都不断变更其统治

3、方式,但最终总围绕集结自己的权利而 进行变革,其体制都没有改变,其国民性质都没改变。继封建社会的是资本主 义,虽体制较封建社会有所改变,但是仍围绕剥削与被剥削不断的升华,改变 的只是阶级的形式,本质没有改变,国民性的问题照旧剥削性。但是以剥 削为本质的阶级社会最终被无阶级的社会主义所取代,并以马克思所预言的人 类社会最终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剥削终将不存在,人与人之间将会是平等, 人类将没有战争,没有争夺,社会将会是一片繁荣昌盛的场面。但是无论社会 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其国民性并不会向人类所想像的那样美好,至少 我们现在所处的初级社会主义就能说明这点,我们并没有向想象中那样看到全 社会都是

4、平等团结的场面,战争与掠夺依然存在,目前社会主义社会所存在的 战争与掠夺并不是狭义的,而是具有引申意义经济、文化、资源间的战争与掠 夺。国民性任然存在斗争性。而共产主义的国民性至少也不会向预言的无剥削, 无斗争,因为被比作低级共产主义的原始社会最总还是因为物质资源的匮乏而 出现了种族间的斗争,但是人类所向往的共产主义的斗争并不会因为是物质资 源匮乏,而将是有其他原因所导致,因为人性离不开斗争的磨练。从人类形成到所预想的共产主义,每个社会阶层都有其各自的国民性,与 其所对应的社会阶层所相适应,其各具特色的国民性不同程度的决定着社会的 发展方向和社会的性质。但不同的社会阶段又有共同的国民性,和所谓

5、共同点, 据我个人看来,不同社会国民性共同点包括种族间长期的斗争性,人与人之间 的私欲性,人文的非同一性。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进行着斗争,物体与物体之间永远存在在斗争与妥协, 物极必反正是这个道理,而具有最高智慧的人类也脱离不了这样的法则。从人 类形成以后就不断进行着战争,种族之间的斗争从未间断过,从战争中不断地 进行朝代的演化,不断地进行社会阶段的的更替。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不 知经历了多少场大大小小的战争,五千年后的古国变成了现代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完全是长期斗争的结果。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孔孟思想提倡以仁治国,以礼治 国,以信治国,建立一个大同邦国,尽管历史好多君主都仿效其法,但是最终 还是

6、没有脱离战争治国,当一个国家面临灭亡的危局时,有何以仁、以礼、以 信治国,而此时只有战争才能挽救危局,优胜劣汰的法则使强者越强,劣者出 局。战争使得国民变得睿智,战争使国家变得强大,从战争中当局者总结了教 训与经验,只有使自己的国家强盛,才能顺应优胜法则,外可御敌,内可安民。 因此孔孟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都来源于战争。作家姜戎在狼图腾中指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长期的战争,从古到今的战争从大的民族性来分可将战争看 成是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战争, 两个民族的国民性有其本质的差异, 前者以狼为图腾,后者以龙为图腾,两个民族从实力差异上来开,一个是草原 狼,继而引申为森林狼、海浪,一个又是农业羊,狼和羊

7、之间的战争从未间隙。 但是我本人认为自古以来的战争最终是马背上的战争,不同种族就是不同的马 种,为了种族的利益,为了生存,为了强大,就不得不成为千里马,拥有彪悍 的实力。一旦沦为廋马病马,就难免被屠杀的命运。但是无论将人类战争怎样 划分,都脱离不了国民性中体现斗争性的特点。而现代社会的战争又被广义了, 不仅仅包括武器战争,经济、文化间的战争是组成国民性中斗争性的重要要素。 现代战争更能充分体现优胜劣汰的原则,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如果不 能有自己的创新,那么只能在竞争的激流中被淘汰。即使未来所预想的共产主 义,其国民性中始终会包含斗争性这一至关重要的要素。人类自生私欲是任何阶段国民性的共同

8、特征,无论任何时候,人类总是被 自生的私欲所占据,“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说的思想占据人类思想很长时 间,而正是这八个字,充分说明了人类本身的私欲,自古以来,人类都是在私 欲的影响下而不断的为自己奔波,而这正是国民性的普遍特性,人类有时为私 欲不惜花费一切代价,尽管最终身败名裂而不知为何。多数情况下人在私欲的 影响下只能为自己着想,而却忽略了别人的利益,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 瓦上霜的场面无论在哪个社会阶段都屡见不鲜,这正国民性最普遍而又最卑劣 的一点。人类只会关心自身的利益而忽略别人,大多情况都对外界的事情冷眼 旁观,正如鲁迅笔下观赏自己同胞被外族侵略者屠杀的麻木国民,将人类的这 种私欲描

9、述的淋漓尽致。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岁月,却始终未能摒除这 种缺陷,在社会物质生产资料不能满足人类需求时,人类的私欲能帮助人类生 存,但是在当代物质资料远远满足人类需求,而这种私欲却始终未能被摒除, 可见这种国民性对人类影响至深。和斗争性相同,人的私欲将永远存在,不可 能被人所摒弃,在自身私欲的指引下,人类会不断地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努力, 而这中私欲符合适者生存的道理。因此其在国民性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国民性中人文的非同一性对人类的发展十分重要,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 集权者都梦想着建立一个永久强悍的大统国家,但是没有一个帝王君主能真正 实现这样的梦想,中国历史上最先实现了一次统一,公元前 2

10、21 年秦始皇最先 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但是到公元前 206 年汉朝的建立,屈指算来,中国历史第一个集权帝国共历时不到 15 年,即使以后还 有更大范围的统一,大唐的统一,大元的统一,以及震撼世界的大罗马帝 国,大英帝国,其统一规模足够强悍,但是其未能称得上是永久,这些强 悍的帝国为何最终还会破灭了大统梦?我个人认为是国民性中人文的非同一性 所影响,分析历史上的这些强悍帝国,都是由原先一个种族或部落经过不断的 掠夺,兼并最终形成一个形式上的大统一,然后以统一的形式去规范这些被兼 并的种族,以强权约束他们,而忽略了各个种族间人文的差异,强权只能暂时 的执行统治,却不能

11、永远的发挥作用,强硬的权利最终导致集权的崩溃,新的 统治代替旧的统治,而新的统治有不断地崩溃,历史的不断地被演替,但是却 没有出现一次真正意义的统一,就其原因,主要是人文的非同一性所造成的。 每个种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经过长期的生活经历,这些生活习惯被 转变成本组内的习俗而被保留,每个种族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风俗,也不会轻 易接受外族的风俗,而历史的强权者却以权试图使被战胜者接受为曾熟悉的习 俗,往往只是但其的统治,一旦当被统治者忍无可忍之时,这种统治会瓦解, 而往往尊重人文习俗者,会被人们所重视,当今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据 各个民族的习俗让分别让其实行民族内的行政权,这深受人们的拥

12、护。自古以 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爱民,能够体恤民情,道中自然包含着能够 体恤个民族的习俗,因此深受人民爱戴,而失道者只能以强权作为自己的护身 符,不推行道,又怎会能够体恤民俗呢?因此其统治往往是短暂的。自古以来, 由于各民族人文的差异,使各个胸怀统一大梦的集权者无功而返。从这点看来, 人文非同一性具有对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是国民性十分普遍而又重 要的一个方面。国民性中种族间长期的斗争性,人与人之间的私欲性,人文的非同一性三 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私欲性,人文的非同一性造成斗争性, 人的私欲决定着人对物质的追求,而物质的匮乏终会引起对物质争夺,将会引 起战争;人文的差异使得社会很难形成一个大同的圈子,往往集权者为了利益 而迫使大同世界的形成,这又难免不会引起战争。而长期的斗争性又会加剧人 的私欲,从战争中人类会认识到拥有的重要性,人会不断地掠夺和占有,这就 会加强人大私欲;而内部间的斗争也可促使新的文化形成,也就造成人文间新 的差异。任何社会都有其基本的国民性,不同的国民性决定所存在的社会是什么性 质的社会,但不同的社会都有其普遍的国民性,斗争性、私欲性、人文的非同 一性三者共同形成了国民性中的普遍性,是任何社会都会存在的现象,这是人 类长期在社会生存所形成的,反映着社会的性质,其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