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08236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扩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进民主政治建民主政治建设设”人民政人民政协协理理论论征文征文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作者 谭永武摘要: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与核心,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条件,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重要手段。关键词构建 和谐社会 扩大 公民 有序政治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

2、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1 建设和谐社会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系。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具体括政治生态和谐、经济生态和谐、文化生态和谐。公民政治参与作为政治生态和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程度的高与低,将直接关系到和谐政治生态的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而政治文明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政治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政治文明,也就

3、没有真正的和谐社会。有序而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众及时的了解政府的新动向、新举措;有利于行政管理者制定出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制度;有利于加大对政府的监督和督促,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有利于建立最好、最广泛的社会战线。2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1 政治参与的被动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参与意思不断增强,但是,绝大多数公民缺乏政治主体意识,往往把自己当做国家和政府的附属物,参加政治学习、讨论、参加政治活动都只是在走过场、都是在搞形式主义。2 政治参与的盲目性。受几千

4、年的封建思想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加之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探索阶段,我国一些公民在政治参与时普遍不能以一种连贯性的理性思维去考虑国家政策,不能以一种主人翁的精神去参与政治,大多是以个人意愿、利益为核心,在面对政治抉择时,往往出现一种“跟从”、“大众”的心态。某些公民在具体的政治参与中,往往突出“自我”,以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或地方利益为核心,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及长远利益抛在一边,从而造成各种利益难以协调的局面,矛盾由此也会日益显现。公民政治道德水平不高,使公民在实际政治参与中出现非理性行为,“惟亲”、“惟友”、“拉帮结派”,违背公平、正义原则,造成政治参与效果与有序政治参与初衷的巨大偏差。 3 政

5、治参与不规范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府不断地为公民参政创造条件,不断的拓宽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许多制度的具体措施及在贯彻执行的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些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严重地影响和阻碍公民有效地进入国家政治生活过程,积极发挥他们管理国家、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加之我国政治参与相关的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往往理论性强,实用性弱,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导致真正被公民采用并确实行之有效的参政渠道寥寥无几。3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及措施。以上所列种种,反映了我国当前公民政治参与现状与和谐社会公民政治参与标准还有一定距离。为此,本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实现公民

6、有序政治参与的目的,必须采取如下措施:(一)、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民本工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意识。在市场经济全面开放的今天,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公众在生活愿望不断满足的同时希望自己在政治生活上能够有所作为、有所影响。但是伴随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腐败现象”、下岗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三农”问题、城市拆迁问题、看病难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众形象,就会挫伤公众的政治信任感与认同感,从而致使公众政治参与的盲目性、模糊性。因此,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以广大人民群

7、众利益为目标内容的民本工程,树立广大人民的“贴心人”形象,才能使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有序。(二)、转变思想,建设和谐政治文化工程。一方面,从行政管理者出发,我们必须改变“官本位”、“以官定论”的观念。从当前我国各项制度、规章、政策的制定来说,一些人认为行政作为政府控制的手段,本着“以官定论”的态度,总是忽视公民的政治参与权,认为公民只是政策的接受者和受益者;有的即使意思到了公民对行政决策的参与权,却对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能力和效果持怀疑态度;有的觉得公民行政参与复杂、难度大,成本大。这些观念误区在实践中直接导致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程度不高,易流于形式。另外一方面,从公众角度出发,要不断消除

8、公众“事不关己”、“无所谓”的观念,加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教育。公民冷漠现象是现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政府信任危机加深和“民主赤字”的逐步攀升。公民政治情感平淡,使公民对国家政治系统失去信心,表现在实际政治参与时出现主人翁意识薄弱、不负责任及逆反等不良现象,从而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与健康。因此应该营造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氛围,逐步培养和加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政治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地向政府建言献策。(三)完善制度,巩固保障工程。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为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根本保证,但是,在具体的关于规划参与行为、畅通参与渠道

9、、保证参与实施方面的制度却不够健全,致使许多公民政治参与以非制度化的形式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参与变形、走样。这就需要推进公民政治参与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以是否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标准,在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状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而审慎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完善的参与制度的经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体系。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要在充分保证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下,对其内容、方式、途径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其可以按一定的程序实际操作,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参与,使公民政治参与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比如在今后一段

10、时期内,可以进一步朝优化人大代表的知识结构,着力提高政协参政议政的实效等方向努力。(四)拓宽政治参与途径,打造“多渠道饮水”工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民主法治社会,所谓民主就要求公民有渠道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谓法治就要求公民参与的途径和方式都是法律规范的、制度化的。这主要表现在现有的政治参与渠道并不能完全满足公民的政治参与需求、对于新参与途径也缺少推广和创新。部分新的参与方式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要受诸多条件的制约。比如网络和手机这两种参与方式,本身就要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参与者的经济基础和知识素养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内难以成为普及范围很广的参与方。随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

11、高和变化,参与的内容和形式,都会走向多样化,逐渐过渡到越来越复杂阶段。要实现参与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必须拓宽公民参与的方法和渠道,改变以往公民参与的被动局面。首先,充分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运用发达的网络资源(如电脑网络、电话、手机、电视等),实现公民的多渠道参与。其次,在参与时序上,应注重事前参与、事中参与、事后参与相结合。比如在政府制定某项政策的过程中,制定政策之前,应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政策的科学、合理,这就是事前参与。事中参与是指在落实政策时,充分调动公民的关注度,使之能积极参与到各项工作的活动中,以确保政策不变形、不走样。事后参与是一种政策反馈机制,通过全民的事后参与来反映

12、政府政策的实效。第三,在参与手段上,适宜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同时并举,而且应倾向于加强直接参与。政府此时应为所有人创造最好的参与环境,体现他们的参与本性和不同的能力。(五)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完善政治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要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实现从“善政”走向“善治”。首先政府必须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公示力度,推行“阳光”政府,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板报等途径,从深度和广度上,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制度,并且借此途径加大与社会民众的交流,增强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一方面把各种问题向民众公布,让他们了解情况,得到的信息是最全面、最真实;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参与决

13、策过程直接与决策者交流,从而为政府或决策者接受、反馈和提取信息提供了一条捷径。因此,政策信息对公众开放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公众政治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决策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其次,要建立健全群众自治机制,增强政治团体的参与力度。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起着承担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公民向政府直接进行利益输入提供了一种缓冲机制,它的作用在公众政治参与过程中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我们要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公众政治团体的健康发展,鼓励公众通过政治团体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来。总的来说,公民政治参与在我国起步较晚,程度较低,任务还很艰巨。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加紧各方面的力度,统筹兼顾,利益共赢,推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扩大性,在曲折中摸索一条适合中华民族自己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