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_雨霖铃_茆红军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907222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参赛_雨霖铃_茆红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部参赛_雨霖铃_茆红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部参赛_雨霖铃_茆红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部参赛_雨霖铃_茆红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部参赛_雨霖铃_茆红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部参赛_雨霖铃_茆红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参赛_雨霖铃_茆红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雨霖铃雨霖铃 (苏教版(苏教版 高一高一 必修四)必修四)教案背景: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高一 2学科:语文 3学生课前准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了解作者。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背诵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我们之前在讲毛泽东诗词两首的时候说过,词可以分为几个

2、流派?明确: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百度搜索】http:/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柳永这个多情浪子的世界。(板书题目) 二、作家作品简介:二、作家作品简介: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

3、,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百度搜索】 http:/ 1齐读雨霖铃 (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 2指导诵读,纠正字音3欣赏 flash雨霖铃【百度搜索】 http:/ ” 【百度搜索】http:/ (写景)明确:对。写别时景。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

4、”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百度搜索】 http:/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明确: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百度搜索】http:/ (2)那么词人凝噎在

5、喉的是什么话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百度搜索】http:/ )明确:这句写什么?(写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 ,又曰“暮霭” ,更曰“沉沉” ,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 ,又曰“阔” ,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2下阙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 “伤别离”点名

6、这首词的主旨。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2) “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 明确: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百度搜索】 http:/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

7、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 ,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2)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 3 分钟,谈谈看法。明确: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 “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学生自主讨论) 教师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

8、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 “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 “杨柳岸” 、 “晓风” 、 “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百度搜索】 http:/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

9、,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百度搜索】 http:/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怅触而已。 (2) “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 。 “经年”二字,近应“今宵” 。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如此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10、五、整体归纳:五、整体归纳: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诵读时注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词中采用了虚实相济的写法,别时场景实写,别后情景虚写,虚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哀婉、无奈、凄清的别离氛围。六、小结: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 ,重点让大家把握词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味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 ,后点出“傍晚” ,再想到“今宵” ,又遥想到“经年” ,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 。以空间而论

11、,从送别都门的“长亭” ,到暮霭沉沉的“江上” ,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 。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不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之一。七、拓展思维:七、拓展思维: 我们学习了雨霖铃这首词,结合柳永的身世背景,请你谈谈你是怎么看待柳永这个人的?言之成理即可。点拨: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的词作也因此广为人所知。八、布置作业:八、布置作业:1完成创新训练中雨霖铃的内容。2链接网络,欣赏雨霖铃唱词【百度搜索】 http:/ 永景 情别前 寒蝉 骤雨 长亭 悲戚(实) 别时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不舍 愁苦(实) 别后 杨柳 晓风 残月 孤寂 落寞(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一、朗读: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 体会诗词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