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96566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答:简答:1 1、 百合花百合花的艺术特色:的艺术特色: (1)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全” 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 (2)小说的表现手法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从选材上讲,作者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叙述从侧 面表现出来,而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 饶有诗意的描写。 在构思上善于以小见大。 作者还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 2 2、 茶馆茶馆艺术成就艺术成就 (1)采用“图卷式”结构。三幕剧刻画了清末、北

2、洋军阀时期和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三个可诅咒的时代。 (2)以人物塑造取胜而非靠情节取胜。如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 (3)的戏剧语言堪称经典。老舍语言精炼含蓄;人物语言性格化;俗白,且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补充:茶馆主题“葬送三个时代”: (1)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2)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民国初年;(3)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论述论述1、结合作品,论述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征:、结合作品,论述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征: (1)新写实小说以强烈的平民意识,展示出凡庸卑琐的小人物灰色的人生风景,并发掘出那阴暗的灵魂。一地鸡毛主人公小林和他妻子都是外地人,大学毕业后留京,慢慢有了孩子有了房子。随着

3、生 活烦恼的不断增加,使曾有过宏伟理想,对局长处长都不放在眼里的小林思想开始转变,渐渐屈就环境 与命运。 (2)新写实小说在对生活原生态的展示中写出了生存窘境的人生体验。通过琐碎的生活现象凸现人的生 命意识、生命体验、生命冲动和生存困境、生存挣扎、生存悲剧。 一地鸡毛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一对小夫妻日常生活的描述。描写了主人公小林 在单位在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 是是非非。 (3)新写实小说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 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

4、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 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 一地鸡毛中,小林买豆腐,找关系调动工作,孩子进了好的幼儿园小说就是有这些散落的 琐碎故事拼合而成。 (4)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 一地鸡毛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没有对人物进行太多的心理描写,而是以非常传统、朴实的语 言叙述了小市民小林的生存状态。 (5)新写实小说在处理人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时,过分强调了外在环境的作用。使人陷入逆来顺受的悲 观宿命的泥淖之中,从而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失落。 一地鸡毛描写无奈、烦琐的现实

5、生活,生活越物质化,越现实化,人就越显得空虚。小林的斗 志和锐气在一点点的被腐蚀掉,变得越来越麻木、卑怯。22、结合作品,论述余华小说创作的两个主题。、结合作品,论述余华小说创作的两个主题。 (1)早期作品:以死亡、暴力为主题 余华早期的写作以极其冷酷的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的角落,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著表现的 对象。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实一种是先锋小说中较有代表性写作。 小说以纯粹零度的情感介入,异常冷静理智、有条不紊地叙述亲人间相互残杀:山岗的儿子皮皮杀 死了山峰的儿子,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杀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 现实一种其实就是以对

6、日常普通家庭内的暴力罪恶的揭示为基本主题的,表现的是人内心的恐惧 及人性的残酷。 (2)晚期作品:苦难和救赎主题。 以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为代表。 活着:忍受苦难。 “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 主人公福贵:历经苦难,命运悲惨。先后失去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最后只剩下自己和 一头老黄牛。但他依然坚强乐观,为活着而活着,达到无欲之境。 余华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 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许三观卖血记:消解苦难。 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 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

7、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许三观卖 血体现了道义的力量对自我尊严的战胜,体现了利己的愿望对生命尊重的膺服,也体现了一个俗世中的 人在战胜自我的过程中,走向向善的不朽品质。 小说在深层里揭示了这样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苦难:每个人生活着,就必须直面这样或那样的生存困 境。活着是不容易的。事实上,生活里的苦难恐怕更多的还是来自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不易和艰辛以及 必须直面的生存困境。评论评论1、汪曾祺、汪曾祺 973 小说与散文的优雅邂逅小说与散文的优雅邂逅 散文化。小说写人写事,主要在写生活,而且是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的“整个流程” 。 小说结构松散自由,没有一个集中的故事

8、情节,叙述也好象是在不受拘地信马由缰,更像一篇散文。表 现在小说文本中,就是叙述者的插入成分特别多。 例如,小说的题目是受戒 ,但“受戒”一直到小说即将结尾时才出现,而且是一带而过,作者 并不将它当成情节的中心或者枢纽。小说一开始,就不断地出现插入成分,叙述当地“当和尚”的习俗、 明海出家的小庵里的生活方式、英子一家及其生活、明海与英子一家的关系等等。不但如此,小说的插 入成分中还不断地出现其它的插入成分,例如讲庵中和尚的生活方式的一段,连带插入叙述庵中几个和 尚的特点,而在介绍三师傅的聪明时又连带讲到他“飞铙”的绝技、放焰口时出尽风头、当地和尚与妇 女私奔的风俗、三师傅的山歌小调等等。虽然有

9、这么多的枝节,小说的叙述却曲尽自然,仿佛水的流动, 既是安安静静的,同时又是活泼的、流动的。这使小说摆脱情节限制成为一个活泼明快顺乎自然的白话 文体。 抒情性。汪曾祺受沈从文的边城的影响,不是在描写现实,而是在抒写纯朴的生活理想,描画 地域风情和民俗世界。 受戒就是有意识地表达一种生活态度与理想境界。小说表现了传统文人追慕的“超功利的率性自 然的思想“,作者是爱世间的,对之有无法割断的牵系,在态度上也就特别宽厚通脱。然而这种生活态度 和人生立场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中,肯定不占主流地位,也就不能以完整的形态呈现,由此散落在 民间世俗世界中,与被遮蔽的民间文化建立了某种关联。与这种生活态度和

10、人生立场相配合,在审美上 他也追求一种民间传统艺术趣味,如乡曲,在大俗中弥散出一种萧散自然的神韵。就这种生活态度和理 想境界的表现,就赋予小说以抒情性的特点,美感与情感相伴于文中。3语言的雅化。小说特有的气氛与韵味的营造,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作品的语言。汪曾祺的小说语 言是洗练的现代汉语,淡薄质朴,清爽而韵味醇厚,文白相间,雅俗互化,体现出洁净、精练、典雅的 特点,形成行云流水般近似随笔的风格。 作者在受戒中营造的一种轻松活泼、让人赏心悦目的情感基调,是和他选用的幽默清丽的语言 风格分不开的。海明和小英子天真俏皮的对话,像一阵一阵没有沾烟尘的野外的风,吹进读者的耳朵。 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和清新

11、活泼的语言效果,让这篇皈依美的文字从头到脚都充满了吸引人的气质。 2、赵树理、赵树理 676 “农民作家农民作家” 赵树理赵树理 被称为“农民作家”的赵树理由于在生活和思想感情上同大众打成一片,又能按照大众的艺术兴趣 和欣赏习惯汲取民族、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创造了独特新颖的大众化风格,体现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 派。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的欢迎,它的小说创作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 在人物塑造方面,由于他相当熟悉自己笔下的人物,充分地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善于继承发扬中 国古典小说和民间文艺的传统特点,因此,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很少对人物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 把人们放到故事情节的发

12、展中,让人物自己出来表演,通过他们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各自的性格 特征。比如小二黑结婚所写的关于两位“神仙”的故事,从二诸葛和三仙姑的言行,我们看到他们 既有封建社会共同的性格,又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二诸葛迂腐,三仙姑很不老实。 在结构方面,作者主要吸收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连贯,有头有尾, 李有才板 话先介绍李有才,同时通过他的快板介绍了严恒元和他的儿子严家祥;然后逐渐摆开严家山的阶级阵 线,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层层推进,故事紧凑有序。 在语言方面,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 色美” 。不仅人物语言,就连作

13、者的叙述和描写都注意借鉴了说唱艺术语言口语化的长处,无论讲述故事 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但这又是经过提炼的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学语言, 熔大众化和艺术化于一炉,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 将农民农村元素应用到文章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了通俗化大众化。 3、史铁生、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 1015 唯美的思念唯美的思念 一、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 作品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那就是母爱。史铁生双腿瘫痪后,他的母亲一直在认真履行着一 个母亲应该尽的义务,甚至远远超出了应尽的义务。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 花都死了。

14、 ”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 沉的,一直在努力帮儿子走上幸福的道路,但最终没有完成。还没来得及看菊花,母亲就永远地走了。 而当时史铁生深陷于自己的痛苦之中,没能体会母亲的爱,直到母亲去世才懂得母亲生活的苦楚, 心底对母亲的想念转化为对母亲无尽的回忆,母亲生前是史铁生坚强的支持力量,去世前没有说出口的 “要好好儿活”的叮嘱仍然是拯救他,鼓励他好好活下去的理由。因此,文章题为秋天的怀念其实 是对母亲的怀念。在这深深的怀念中,更渗透着生与死的思考,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肤浅转向深刻, 使人们的心理由理想转向现实,使人们的心态由急躁转向平和。 二

15、、表述坦白且意蕴深厚,语言亲切又不失凝重 作品中似乎把史铁生当作一个旁人来观察和讨论,那些过往,好象是一个旁人在平静叙述一件事。 用平静甚至低调的表述倾诉着自己的切身体验,把读者带入自己凝重的思考中,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 语言坦白真诚,平易近人,却又蕴含了精辟的人生哲理,不失庄重,没有华丽的修饰,朴实的文字 间洋溢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这种情感并不表现为壮怀激烈与慷慨陈词,而在一种宁静的状态下自然 流露,折射出韵味十足的人生哲理。 例如,文中两次用平静的语气强调自己没有想到母亲已经病得那么严重,那种发自内心的悔恨让读 者感同身受,把读者带入“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深刻思考。 三、朴素而唯美的气氛

16、史铁生擅长经营气氛,总能在其作品的叙述间隙加入适当的诗意的抒情状物和写景, “画面感”极强。 例如,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4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色彩如此丰富的画面,让人仿佛已置身花海,与他一起思念着母亲。 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读者拉入一个真实的画面,并随着他的文字的前行不断地更新画面。文章 开头,写自己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通过种种行为的表述,把读者带劲一种紧张烦躁的氛围 之中;后来又写自己“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又形成一种平静而忧伤的 气氛;最后,在烂漫的花海之中,又升华成一种唯美而又积极的气氛。读者就在这些朴素而唯美的气氛 中被作者感染,加深对生命的理解。诗歌分析鉴赏:诗歌分析鉴赏:1、 致橡树致橡树舒婷舒婷 整首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 诗中的主体意象橡树和木棉,诗人将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