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性化发展学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93743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个性化发展学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个性化发展学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个性化发展学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个性化发展学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个性化发展学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个性化发展学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个性化发展学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个性化发展学校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 如何选择学校办学特色,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而又有个性特长的高素质人才, 已成为扩大学校内涵、谋求未来发展的内在需求。个性化学校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缺乏特色,高度集中、整齐划一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使学 校活力难以发挥,个性难以展现,整个教育出现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局面。面对激烈的 办学竞争,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只有从“外控型”管理走向“内控型”管理,按照自身 的特点和优势办“活”学校,办出特色,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特色学校的本质是学校的个性化,我们要办个性化发展学校,就需要在学校文化、

2、课 程改革、校本管理和特色建设等方面发挥学校的自主权,发挥学校的主体能动性,才能不 断彰显学校个性特征。一、个性化学校发展显示了学校文化的独特风格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为其成员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 则和共同作风的总和。学校文化以学校校园为环境活动场,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 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具有校园特色的学习、生活、管理的个性化 特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表现特征,形成一个文化场效应,影响并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 校园人的发展。所以,个性化学校发展,集中体现在学校文化的独特风格上。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的 生长点,主要包括教师文化(教师的价值观及相应的教

3、风、教法等行为方式和态度) 、学生 文化(学生价值观及相应的学风、学法等行为方式和态度) 、制度文化(学校各类规章制度 的特征与倾向)和环境文化(历史底蕴、物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等)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哲 学、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校本管理和校园文化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不能等同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可以是除教学、科研以外的一切文化活动、 文化交流、文化设施和文化成果,也可以是使用报刊、讲座、社团、沙龙等文化活动方式 进行的文化学术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环境、学术氛围。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是为其成员认同并道循 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

4、晶,是学校的“综合个性” 。 严格地说,学校文化应包括世代相承的文化(办学历史文化) 、人际交流文化(师生文化) 和校外文化(社区文化) 。学校文化有四大功能,即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 功能,共同推动着学校个性的发展。我校积极改善校园环境,横幅标语、名人名言把教学 区变成了无声的课堂;宣传橱窗、读报栏、书画作品专栏、科技制作展构成文化长廊;和 中之声广播站、蠡水文学社吸引大量学生踊跃参与,形成文学、文化、文明的浓厚氛围, 这就为师生开辟出了一方读书求知的净土乐园。二、个性化学校发展发挥了校本管理的高效能学校实施了 SDP(学校发展规划)的重心,应该落实在校本课程改革和校本管理上。关

5、注学校个性化发展目标,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学校共性目标的实施。相反,只有计划 和实施好学校共性目标,个性化发展目标的绩效和效应才会充分体现出来,就像高水平运 动员,基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不具备,怎么能在某一项目上去夺得世界冠军呢?因 此,要细化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每一个子目标应得到哪些课程和教学环节、教学管理的具 体支持,并寻找出个性化的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办法,形成课程资源和校本管理机制,才 能形成校本课程个性化特色和校本管理个性化特色。这里的校本管理,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加强自主决策、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和自主调控 的个性化学校管理。个性化校本管理应该注意管理目标的独特性,管理方法的多样性,管 理形

6、式的灵活性,能对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质量要求:(1)注重学校和师生的未来发展;(2)注重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校本特色; (3)注重学校的整体价值和教师个人价值、专业价值的共同实施;(4)注重教师的参与 意识和个性风格、创造精神;(5)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化管理办法和制度更新发展的机制。在学校课程改革中,要适应新课改发展的要求,高水平学校要开设高质量的课程,并 确保教学策略、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学习评估等要素与课程相一致,并且有一个管理、 评价和更新课程的机制,反映出一种持续提高的追求。在学校管理机制上,要注意整体发展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支持,使 制度管理走向指导、服务

7、。一是管理者要营造一个既能有效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又能促使 教师和学生主动发展的管理氛围 ,增强师生参与管理的意识。二是管理者要依据师生基础 背景的差异性和阶段发展的选择性,尽可能将选择基本一致人员组合,形成同质发展的教 师群体,纳入学校宏观管理和指导、服务的范畴;对学生则实施因材施教,实施有差异的 发展和提高。三是加强异质组的相互交流,主要是方法、策略、实施技术等方面的交流, 创设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整体效应,形成协调互动、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的合作关系。三、个性化学校发展促进了学校特色建设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元的,不仅要基础素质好,发展全面,而且要有一定的专业和 特长,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

8、,学校要办出特色,这是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良好途径。学校特色建设要体现办学的历史积累性、外界公认性和对办学目标的支撑性,体现系 列化建设成果,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体现出教育的资源性,即有受用面的操 作方式或模式,易于交流推广。因此,个性化学校特色建设,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有学校自己个性化的创建“特色学校”或“学校特色”规划,并经过社会多方 专家和主管部门的论证认可,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二是要将特色建设渗透于整个学校的工作中去,对学校的工作从某些方面形成对办学 绩效的阐释和支撑,有具体可操作的模式,易学易推广。三是要拥有一批有较高知名度或能力、实绩明显的特色教师队伍,拥有一批特色学生,

9、 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四是能体现多门学科、多种能力的融合,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教师指导 水平高,学生操作能力强,并有一个逐步提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五是在校园内外有一种反映特色建设的良好氛围,在黑板报、橱窗、校史陈列室、荣 誉室等都有特色建设的成果展示。六是较快、较多地掌握特色项目内容的学生比例高(比例不高还只能算是“学校特色” , 不能称为“特色学校” ) ,能对兄弟学校和社区展示特色建设成果并提供特色项目服务,教 师对特色项目的科研有一定的深度。个性化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上。学生发展是中心,教师的发展则是关 键,因为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10、学校教育的策略,首先是培养优秀的 教师群体,只有改善了教师教学的环境,教学改革才能走向成功。因此,没有教师的专业 发展和良好的专业精神,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发展。一、个性化教师发展必须牢固确立主体意识当前,新课程观要求教师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 ,要求我们转换观念,确 立牢固的主体意识,发展注重个体潜能和能动精神的教与学。一是改变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由单一文本向多媒体、多途径拓展,将教学内容从书本、 课堂扩展到学生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二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向个别学习、分层教育、合作学 习、探究学习过渡,体现教学组织形成的丰富多彩。三是学习方式的变革,由被动

11、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能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体现学生多样 的、有意义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四是教师角色发生变化,由知识的传递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指 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处理信息的方法。二、个性化教师发展是自主发展的必然要求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自身不断发展和个性不断完善的过程,也 是自身价值不断展现的过程。要使教师自身的生命历程在教学生涯中大放光彩,必须要有 一个能动发展、自我追求的氛围和空间,必须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并在这 个能动发展的过程中,亮出你的个性来,才能称为优秀的教师。教师自主发展,是通过教师自主设计、自主组织和协调、自主实施和评价

12、的过程来获 得身心的发展。个体的自主发展,和教师群体的多元支撑、多元服务、多元监控分不开, 教师的个性,是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出来的,是独特风格、独特效果等行为方式的反映。教师自主发展,首先是教师个性目标的发展,这是教师基础背景内涵与外延发展的需 求和反映,也是对个体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其次是要有一个个体发展与群体共存的学校 运作机制,离开这个环境和载体,教师的发展最多是“水落石出” ,而不是“水涨船高” , 不能带动群体的发展,不能化为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这样的教师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三、个性化教师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评价机制要建立适合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机制,由单纯绩效评价向促进个性化发展转变,

13、建 立多元评价意识。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在评价 主体上,建立校内外的,综合性的,由家长、学生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的多元评价网。如我校修订和完善的加强学校管理的目标导向机制、教科研动力机制、活 动辅助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和质量考核机制,在实践中就对教师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要建立起适合个性化发展的教师素质评价、职责评价、绩效评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生命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根 本在于张扬教学个性。学校应该为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形成和展示创设条件。教师的教学个 性是其劳动创造性的具体表现,教学过程也是

14、教师的情感、个性特征的显现过程,充满了 教师的个性色彩。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鲜明的教师,独具一格的教师,是用他 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人格,用他个人的情感去熏陶学生的情感,以自己良好的个性为学 生的个性形成提供示范。个性化学生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个性化学生发展必须在学生发展目标及 实施中确立正确的学校观、人才观、学习观和教育活动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和可持 续发展。个性化学生发展突出将学生个性的培养作为教育努力的方向,强调在教育过程中 置于主体地位。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创造性是基于主体性的个性的又一内在规定性,是 个性富有活力、灵动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经验、能

15、力、智力、情感、道德等都是个性 的构成要素,而独特性则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自主性又是主体性最核心的规定性。学生个体的主体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灵魂,良好的教育无疑应当促进受教育者主体 意识的发展,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主体性教育思想和个性化教育观应该是相吻合的。一、个性化学生发展的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1、特长性发展学生特长性发展,主要有一技之长、兴趣爱好等方面,其中一技之长又主要有文艺、 体育方面的一技之长,实用技术方面的一技之长以及现代科技方面的一技之长。较多学生 的相同特长,就组成了学校特色。2、差异性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选择性和多样性要求,对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来说,不仅要求承认差异, 而且要辩证

16、地看待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差异性发展,就是不 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每个学生,要求学生面面俱到,没有区别,而应该了解、研究学生的 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这也是落实新课程的着 力点。3、创造性发展受传统教育影响,我国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尤其是创造性的内在精神、人 性蕴涵和由此带来的精神力量。谈到创造性,仅仅关注创造性发展的认知、能力成分,忽 视人格、精神成分,忽略了创造性给个体自身带来的幸福感和心理、精神的和谐感,尤其 是健全心理的发展和整体人性的完善,忽略创造性的内在精神功能对于生命的意义。创造, 除了要有勇气,还要有智慧之剑以及金刚石般的意志, “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而教育创造, 则是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高尚而快乐的“真善美活人” ,陶行知教育思想仍是当今教育的 一面旗帜。二、个性化学生发展的实施策略个性化学校教育,是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而不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儿童” 。 要在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上建立学生良好的个性化学习生活习惯。个性化学习策略,便是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倾向,个性化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