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88490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 人类社会传播人类社会传播 1.1.传播学形成背景传播学形成背景 A.美国选举 B.经济: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广告宣传 C.两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战 D.传播媒 介:20 世纪大众媒介的突飞猛进发展 E.学科发展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 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符号学 2.2.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A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 B人类传播的形态 C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3.3.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网上找的) 传播学与新闻学在其演进过程中,曾有过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新闻学对传播学的 诞生也确实起过催产的作用,但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一般认为:新闻学是报刊

2、新 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 “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 重于理论研究或 “学”的研究。新闻学以古老的 “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 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 究和双向研究。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 现象。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新 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 (二)传播类型(二)传播类型 1.1.人内传播人内传播 (1 1)人内传播的特性)

3、人内传播的特性 社会性和实践性 (2 2)米德的)米德的“主我主我”与与“客我客我”理论理论 米德认为,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 主体的“主我” ,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 。人的自我是在 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主我”是形式(有行为表现反应出来) , “客我” 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各方面的影响) 。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 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3 3)布鲁默)布鲁默“自我互动自我互动”理论理论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

4、自己本 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 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 “自我互动”本质上来说是他人的社会互动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 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他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的自我的关系。人不但与社 会上的他人进行传播,而且与自我本身进行传播,即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 它是与他人的社会传播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自我传播对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 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与 完善。 2.2.人际传播人际传播 (1 1)人际传播动机)人际传播动机 A.获得信

5、息 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 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2 2)人际传播功能)人际传播功能 A促进个人社会化形成 B.影响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3 3)库利的)库利的“镜中我镜中我”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 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个人通过这面“镜子” 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A.关于他 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B.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C.自己对他人的这些 “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这种以“镜中我”

6、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他人的传播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 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己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3.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 (1 1)群体传播的定义)群体传播的定义 群体传播就是讲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2 2)集合行为发生的条件)集合行为发生的条件 A、结构性压力 B、触发性事件 C、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 制活跃化。 (3 3)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A。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B、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例子:抢盐) 4.4.组织传播组织传播 (1 1)组织传播的定义)组织传播的定义 组织围绕其

7、本身目标,与组织成员,其他组织及社会环境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2 2)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 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3 3)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信息输出活动,即组织的宣传活动包括: A、公关宣传 B、广告 宣传 C、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4 4)组织危机的传播原则)组织危机的传播原则 A、承担责任原则 B、真诚沟通原则 C、速度第一原则 D、 系统运行原则 E、权威证 实原则 5.5.大众传播大众传播 (1 1)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的定义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

8、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 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 2)大众传播的功能)大众传播的功能 A、环境监测功能 B、社会协调功能 C、文化传递功能 D、娱乐功能 E、经济功能 (3 3)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和上一题的 ABCD 逐条对应) A. 正:满足信息需要,加强社会规范,授予地位,巩固统治,推动文化发展 负:对社会体制潜伏的威胁、麻醉,文化的渗透与文化侵略 B. 正:设置主题,防止外来文化入侵 负:助长顺从心理,减弱主动判断精神 C. 正:社会成员社会化,文化体系标准化 负:降低平均教育标准,失去独创性 D. 正:权利扩展,大众文化 负:削弱精英文化 信息环境

9、信息环境 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日本学 者后藤和彦曾经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信息环境,即在与自然环境相区别的社会环境中直 接或间接地控制社会成员之行为方式的符号部分,并且,它主要是通过非人际关系向社会 提示的环境。 信息环境的理解层面: 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 符号; 一系列的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完整意义的讯息,大部分讯息传 达的并不仅仅是消息或知识,而且包含着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它们不仅仅是告知性的,而 且是示性的,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的规模时,便形成

10、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 流;因此,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b、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 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 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 这种优势,还与它所传达的信息的特性密切相关。大众传播的信息特性,简言之即 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c、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拟态环境拟态环境: :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 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

11、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大众传播具有形成信息环境的力量,并通过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 来制约人的行为,这是大众传播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机制。大众传播是具有社会控制 功能的信息系统,但控制的性质和方向不完全取决于它自身,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更为 复杂的社会机制和条件。 (三)传播过程及环节(三)传播过程及环节 1.1.传播模式:传播模式: p50 (1 1)信息论下的模式)信息论下的模式 信息论是由香农提出的,它对于传播学研究的贡献在于,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 意义的信息概念。1949 年发表传播的数学理论中他和韦弗共同提出了传播学研究及模 式构成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过程基

12、本模式,著名的数学模式,给予传播学不少有益的影响, 开辟了以图解方式结构传播模式的先河,提出了如噪音以及由此产生的冗余信息等课题, 给予传播效果研究不断的启示,另外还解决了信息量度的问题,为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提供 了新的方法。 (2 2)控制论下的模式、)控制论下的模式、 控制论是由威纳提出的,1948 年他发表控制论一书,被称为“传播学的另一位伟大的 工程师”控制论在传播学中得到普遍运用。传播学的许多研究渗透控制论的观点,控制论 把反馈的概念引进传播过程研究,这对于认识人类的社会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具 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反馈”已经成为传播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不仅指导着理论的研究, 而

13、且指导着传播实践活动 (3 3)系统论下的模式)系统论下的模式 1959 年,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系统模 式。这个模式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 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 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 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从这个模式中,

14、可以看到,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系 统,每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结 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 2.2.传播者传播者 (1 1)极权主意理论)极权主意理论 p139p139 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权力或权 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集权主义者主张社会事物必须一些以权力为 转移,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和上下之间的绝对支配与服从关系。 极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同样体现了极权主 义政治制度的观点,它的

15、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 治者服务。 内容:A 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B 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 权利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C 政府有权利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 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 D 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要给予严厉法律制 裁 (2 2)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 p141p141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 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 ,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主要原理包括:A、任何人都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B 出人身攻

16、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C、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 能收到任何强制;D、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 证。 自由主义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原则:观点的公开市场、自我修正过程。这两个原则的基 本假设是:1、人士希望了解真理并愿意服从真理的;2、为接近真理,唯一方法是各种不 同意见自由竞争;3、人们的一件不可能都是相同的,应该保障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 权利;4、在不同意见的讨论和碰撞中,能产生被认可的最合理的意见。 (3 3)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 p142p142 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 的一种修正。 主要理论包括:A、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媒介需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B、 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