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86323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 简胜福 思维是人类大脑的 一种高级而又极其复杂的运动,它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 映与信息加工。可以这样说,人们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因此, 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确实是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 务。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 维素质的几点体会。1 克服思维的封闭状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脑子经常放不开,跳不开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是围着 教师和书本转,就是陷入题海之中,得不到自主发展。长期下去必然造成思维 定势状在态,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 通过教学,教师要

2、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封闭状态逐步转化到开放状态。开放 思维的广阔性主要表现在能够在较多方面地而又仔细地研究问题,不但要研究 问题的本身,而且又能研究有关其它问题。应当提倡立体思维,也就是多角度、 多层次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当多方面进行,既可开阔学生的思维,又得 到了新的启发。 在教学实践中,我曾试用下面两条途径: 1.1 一题多解 教师要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在解题时不 能满足于一种解法,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其它解法。通过讨论与交流,从中鉴 别务种方法的作用与最佳方法。 例如,已知:和等腰ABC,延长一腰 AB 到 D,使 BD=AB,E 为 AB 的 中点。求证:CD

3、=2CE。 启发学生用以下方法:折半法、加倍法,比例法。 实践证明,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由多渠道、多角度求解同一个问题,这 对开放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大有裨益。 1.2 一法多用 运用解题思路、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使所学方法得到广泛的运用。 例如: (1)当 m 为何值时,方程 x2-(2m-3)x+m2=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有 两个相等实根;无实根。 若将上例作适当的变换可得: (2)当 m 为何值时,抛物线 y=x2-(2m-3)+ m2 与 x 轴有两个交点、一 个交点、没有交点。 y= x2-(m-3)x+m2-1 (3)当 m 为何值时,方程组: 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有两 组

4、 mx-y-1=0 相同有实数解;没有实数解。 (4)当 m 为何值时,多项式 x2-(2m-3)x+m2 在实数范围内可分解为两 个不同因式之积;可分解为两个相同因式之积;不可分解因式。 (5)当 m 为何值时 x2-(m-3)x+m2 是完全平方式。 这些题貌似各异,但本质相同,因此解法一致。这样,多个题目,一种解 法,做一题得数题,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思维广阔, 所学的方法可得到广范的应用。 2 克服思维的惰性状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概念不求甚解,做练习时,只会照 芦画瓢,不去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这反映学生在思维上的惰性。这种惰性不

5、能简单地归之为学习态度问题。他们能想问题,但不不会想,也不愿多想,他 们能钻研,但不知道怎么钻研,学生往往对一些定理、公式认为天经地义的“法 规”,根本不去思考安是否一切情况都对,还是在某种情况下才对。这就需要教 师在讲解过程中加以阐释。 克服学生在思维上的惰性主要是克服学生思维表面民生与绝对化。培养学 生思维的深刻性,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迷恋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引 导学生自觉地思考事物的本质方面,学会从事物间的联系来理解事物的本质, 学会全面地认识事物,从而不被假象所迷惑。 在教学实践中,我曾试用下面两条途径: (1)通过辩异对比教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很多对概念彼此之间的既有联系,

6、又有区别。学生容易产生混淆与错误, 不能明确概念的本质。有比较才有鉴别。 老师应当随时运用辩异对比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列举下列几个典型例子进行鉴别:正数与非负数;负数与非负数;相 反意义的量与相反数;负数与相反数;指数与次数;等等 (2)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善于分析与识别具有本质的因素。 在解题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认真地、仔细地审题,不公文应掌握各因素之 间的内在联系,还应探索到带有本质的或核心的因素。解题的突破口往往寓于 这些因素之中。 例如把(a-1)中的 a-1 移到根号内,则(a-1) 。 在审题中,必须充分注意到题目的本质因素是 1a0 即 a1,a-10,认识 到

7、了这一点,才能使问题得以正确的答案。 3 克服思维的僵化状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中思维呆板和功能僵化是大量存在的,这与教师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陷于题海不能自拔,不能多思考和多探索去灵活解题。课堂讲授例题过多 或片面地强调程式化和模式化,也容易造成学生只能套模式解题,灌输式和注 入式的教学导致学生缺少应变能力。但世界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又是不断变化 的。人们的认识也就随之变化发展,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新需求。 思维的灵活性奇于思维的敏捷之中,主要表现善于迅速地引起联想,建立 起自己的思路。同时又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善于自我调节,及时的和比较准时 的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思维的灵活性要求人

8、们具有思维的应变能力。 根据我的肤浅体会,可有以下两种做法: (1) 启发学生联想,提供联想机会。 解题的信息存在于条件与结论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 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在联想中分析题目特征,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已知(z-x)2-4(x-y)(y-z),求证:y= 启发学生联想:条件与结论都反映了 x、y、z 之间的关系,但从条件的形 式来看,与一元一次方程根判别式相同,这是有用的信息,再联想到由一元一 次方程的判别式=b2-4ac=0 可构造一个二元二次方程,使得 x-y、z-x、y-z 分别是方程的二次项、一次向系数几常数项,这是解题的思路。 联想难免会碰钉子,联

9、想的初始阶段也难免带有某种盲目性,但这种思维素质是可贵的,教师应当爱护与鼓励学生之中精神。 (2) 通过广泛提问,加快学生思维的节奏 经常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或做练习时,时间利用率很低。教师应力求课堂 教学要有高效率,讲求实效,讲深、讲透。要有一定的节奏,绝不拖泥带水, 可通过有计划的一连串的课题提问,加快学生的思维节奏,使学生的大脑处于 高速运转的状态。有些提问学生是无法预测的,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 出来的。应用各种方法转换教室内容的各种形式,使学生适应各种变化,加快 学生的思维节奏,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很有好处 4 克服思维的凌乱状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比较习惯单一的思考问题,

10、不善于把所学的内容归纳整理,较多地依 赖于教师的复习总结。还有些同学只能应付做题,对所学的知识不能构成体系。 这种思维的凌乱状态极大地阻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已学教材加于组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这种系统 不能简单认为是课本上已有的,而是进行思维加工的,使之符合人类的认知规 律.在平时,教师要求学生要做笔记,在听课或复习时,要求学生随时以按语的 形式写些体会,及时整理和补充笔记,使学生的知识能有所提高。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较强,知识的前后联系也较紧密,每学完一个单元要提 醒学生自觉地整理和总结,按自己的体会自觉地串联起来,这样有利于理解和 整理所学和知识,在整理的过程中,锻炼学

11、行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 有层次,搞清知识前后的逻辑关系。 例如,整理函数及其图像的知识结构中,对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 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归纳成统览表,并作对比,掌握其相 同点和不同点。 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丰富多彩,分散在各处单元的教学内容之中。整理横 向知识结构就是指导分散在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又是解决财一类问题的各种 知识与方法系统地贯通、串联起来,为解决同一类课题提供多种方法,促使思 维系统化和深刻化。 小结:培养学生思维的四个素质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与补充。 思维的广阔性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与前提。想得多,才能想得活;想 得深,发现在矛盾,才能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探索规律,才能总结规律、运 用规律,开创新的知识世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深化程度, 掌握事物的本质因素,才能获得真才实学。 思维的灵活性存在于思维的深刻性之中,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因素,才能在 错综复杂的事物前具有敏感性与随机应变的能力。 思维的组织性是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的继续,以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为 基础,整理知识结构,总结认识规律。 培养提搞生的思维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它关系到我国新的一 代建设者的人才素质,需要人从小抓起,通过多学科、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全 面锻炼与培养。 二 0 一二年一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