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做红——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85539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名字叫做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名字叫做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名字叫做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名字叫做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名字叫做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名字叫做红我的名字叫做红概述中国古代红釉瓷的发展状况概述中国古代红釉瓷的发展状况 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釉红釉”出墙来出墙来 红色,是血液的颜色,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焰的颜色,是吉祥、喜庆、热 烈、奔放、生命、朝气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人格外偏爱红色。关于古老的 祭祀传说中,古人祭祀时的场景无不充斥着血液的流淌。人们对血液红色的敬 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古代陶器上的那抹红。在新石器时 代,自陶器发明伊始,红色就被用于陶器的装饰。在早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等,都是以红陶为代表。 进入秦汉青铜文化以后,陶

2、器烧造更加注重造型的多样性,彩绘不再是重 要的装饰手段,但也不是一点余痕也没留下,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身上那红色 的点缀。因为没有入火烧造,故而保存不易,在重见天日时那些彩绘已渐渐模 糊,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能相见其初始时的绚丽。 进入唐朝,有了我们现如今能见到的最早的铜红釉实物。现存于长沙市文 物考古所的唐代长沙窑铜红釉执壶可以让我们领略其风采。这一时期的红釉以 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反应中烧成。但即使是在宋代已经掌握烧造铜红 釉工艺,并大规模烧造的钧窑,其烧造的器物橙成色也不是纯正的红色,而是 红紫相间的玫瑰紫、海棠红或铜红斑釉。 直到元代景德镇才烧出了通体浑然一色的铜红釉器物。此时的红

3、釉瓷不再 是宋钧窑的红蓝相间或红中闪紫的色彩,而是一种纯净的朱红色。至此,红釉 瓷才真正登上中国陶瓷史的历史舞台,与青釉、蓝釉等共同成为中国陶瓷器的 一个重要品种。 元朝时铜红釉瓷器的出现,与景德镇窑工烧造工艺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 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元朝统治者的喜好。蒙古族尚白,但也尚红。 元典章中规定禁止民间使用的九种颜色:柳芳绿、天碧、真紫、鸡冠紫、迎霜合、栀 红、红白闪色、胭脂红、赫黄,其中与红色相关的就占五种。此外,在元朝官 员的朝服中,一品至五品为紫色,六、七品为绯色,七品一下的朝服颜色绝不 允许与红色沾边。这里的紫色,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红的更深刻的颜色,不是 有“红的发紫”一说

4、么。最后,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元朝宫殿的“朱砂涂壁、 红重胭脂” ,也表露了统治者的审美趋向。 有明以来,朱元璋亦是“以红为贵” ,使得红釉瓷在明朝完成了由初创到成 熟的华丽转身。永乐时期,红釉瓷器开始大放光彩,此后及明清时期,出现了 品种繁多、色彩绚丽的红釉瓷器。 二、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二、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铜红釉瓷难烧成,永乐红釉名鲜红永乐鲜红釉瓷 永乐鲜红釉瓷,是铜红釉瓷,最好的永乐红釉色泽艳如初凝之鸡血,釉面 均匀光亮,口边处有一圈齐整的白色“灯草口” 。清宫旧藏的永乐红釉暗龙纹高 足碗,内壁施白釉,釉下有云龙纹,碗内底中心刻篆书 “永乐年制”款,外围葵花,

5、碗外壁施鲜艳光亮的铜红釉,是永乐官窑的新创釉色,人称“鲜红釉” , 历代对此评价甚高。 2、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霁红釉瓷 霁红,色有如朝霞霁色,故名。传说“以西洋红宝石为釉” ,因而又称“宝 石红” 。此外,还有“祭红” 、 “积红”等不同叫法,是以色或用途定名。许之衡 饮流斋说瓷中讲“因瓷无专书,世人以音相呼,遂成种种异名耳” 。霁红烧 造,始于宣德时期,明代其他朝都有烧造。至明成化时,几乎不再烧高温铜红 釉,明中后期因霁红工艺失传,而用矾红釉瓷代替霁红釉瓷。直到清康熙朝复 烧,到雍乾嘉三朝,釉色仿明代霁红釉。此时,用作宫廷祭祀时名“祭红” ,用 作宫廷陈设瓷时名“霁红” ,底部大

6、都有各朝官款。 3、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郎窑红 郎窑红,由清康熙中期督陶官郎廷极烧制,其釉色有浓艳和淡雅之分,烧 成时因熔釉向下垂流,造成瓷器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颜色略浅,但垂流不到底 足,在底部釉色尽头露胎处可见白色或米黄色的胎底。郎窑红, “明如镜、润如 玉、赤如血” ,且“脱口垂足郎不流” ,烧制时对窑温的控制要求极高,需要投 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康熙朝珍贵的瓷器品种。景德镇民间有“要想 穷,烧郎红”的说法,其珍贵程度可见一般。 4、豇豆红如娃娃脸,美人醉似桃花片豇豆红 豇豆红在清人南窑笔记中记做“吹红” ,因其施釉方法是将含铜花的色 料浆吹在器坯上而得名,其仅烧造于清康

7、熙朝晚期。因为他是窑变釉,在烧制 过程中很难控制釉色,故而釉色品种很多,有通体红色、洁净无瑕的“大红袍” 或“正红” ,有呈淡粉色、含有深浅不一绿色斑点的“娃娃脸” 、 “桃花片” 、 “美 人醉” ,有釉色稍深的“云豆色” 、 “茄皮紫” ,还有釉色晦暗浑浊的“乳鼠皮” 、 “榆树皮” 。其烧成对窑温、烧造气氛、瓷器在窑里面的摆放位置等都有极为苛刻的要求,因而成为康熙铜红釉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5、玫瑰蔷薇红不落,黄金烧成胭脂色胭脂红 胭脂红为低温铜红釉,是康熙晚期从国外引进的珐琅红彩。其以微量黄金 入釉,其工艺是在薄胎白瓷外壁吹一层极薄的含金铅釉,再如窑烧造。因其色 如胭脂而得名,又有玫瑰红

8、、蔷薇红、洋金红等称谓。其有深色名“胭脂紫” , 色浅者名“胭脂水” 。 6、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珊瑚红 珊瑚红,是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红釉,始见于康熙朝,雍正、乾隆时期兴 盛。珊瑚红的色红中闪黄,釉面均匀光润,可与天然红珊瑚媲美,故名。珊瑚 红,除用作单色釉外,还常作为地色或描金、绘珐琅彩、绘粉彩等使用。 三、我为什么这样红?三、我为什么这样红?纹饰与釉色是是古代陶瓷装饰技法的两个主要方面,虽然古人对红色有着 特殊的喜好,但是红釉瓷器的出现相对于其他釉色要晚的多,这与它的烧造工 艺有着密切的联系。红釉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对烧造温度及烧造气氛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而后者的掌握要求更高, 故而红釉在中国陶瓷史上姗姗来迟。然而,所谓后来者居上,红釉自诞生之日 起,虽然只有几百年的烧造历史,却寄托了中国人的独有情愫,在中国古代色 釉瓷发展过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