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向度--艺术学成为门类后的艺术教育路径之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84735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0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向度--艺术学成为门类后的艺术教育路径之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向度--艺术学成为门类后的艺术教育路径之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向度--艺术学成为门类后的艺术教育路径之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向度--艺术学成为门类后的艺术教育路径之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向度--艺术学成为门类后的艺术教育路径之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向度--艺术学成为门类后的艺术教育路径之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向度--艺术学成为门类后的艺术教育路径之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大学教学 2013 年第 5 期 40 朱锦秀,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罗晓欢,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试论我国艺术教育的新向度 艺术学成为门类后的艺术教育路径之思考 朱锦秀 罗晓欢 朱锦秀 罗晓欢 摘 要:艺术学升格为门类,迎来了我国艺术教育一个关键性的历史发展阶段,同时也使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为契机的对艺术教育展开新一轮的系统思考和广泛讨论,以探寻艺术教育的新向度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文章认为,在全面提升国民基本艺术素养的基础上,把艺术教育视为创造性的智性教育、情感表现的技能教育、艺术学学术研究教育的有机整体,在各学科中各有侧重地整体推进成为新的历史时期艺术教育的主要

2、路径。 关键词:艺术学门类;艺术教育;智性教育 2011 年 5 月开始的一级学科大调整中,艺术学科成为最大动态规模的调整门类,艺术学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1301) ,音乐与舞蹈学(1302) ,戏剧与影视学(1303) ,美术学(1304) ,设计学(1305)(可授艺术学、工学) 。这无疑也向学术界、教育界证明艺术学的重要地位。但是,也应该看到,尽管门类确立对艺术学科发展意义重大, 但现有格局未必被全部认同,隐藏着诸多矛盾。这矛盾的背后其实就是艺术学的学术研究成果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显得有些贫弱,甚至被视为“没文化” 。为改变这一现象,我们的艺术教育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艺

3、术教育大环境的历史机遇 应该说,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环境处于历史的最佳时机。首先是经济、科技、文化的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艺术消费的需求不断扩展。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的大趋势使得艺术作为大众的“消费”对象,艺术不再远离生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审视、感知和体验。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媒介的普及带来了艺术创作、传播、接受和赏析的便利。音乐、美术、影视艺术在数字化的媒介中得到方便的复制、传播。数码产品使得几乎人人都有“上镜”表演的机会,人人都有创作“图像”的条件。交通的便利也使得艺术体验、创作的空间不断地延展,新奇的经历和体验带给人

4、们制造图像的灵感和动机。艺术边界的扩展使艺术创作成为日常的便利行为。政府对各级美术馆、博物馆、公共艺术环境、艺术展演、社区艺术活动的大力支持也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这些对于扩大接受艺术教育的范围和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都有极大的帮助。 其次,作为专业艺术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有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 11 月,我国设立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就有 1400 多所, 2010 年招生总数达 40 多万人。 就 “招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其实,从每年的艺术招生的“火爆”场面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艺术的热度。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纷纷设立艺术专业院系,招收艺术生。艺术教育从专业的艺术院校扩展至综合性

5、的大学,进入到传统的理工科院校,甚至体育学院都开始设置与艺术相关的体育专业,名曰“艺术体育” 。这些都不难看出艺术教育资源,主要是专业的艺术教育对象的巨大数量的增长。 在人数增加的同时,课程的设置也大大地丰富和延伸,尤其是民族文化的觉醒和自觉意识的增强,那些传统的民间的艺术被重新审视、整理进入了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这不仅是艺术教育资源和手段的丰富,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和艺术。前沿的艺术和传统的艺术在艺术教育中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这体现了当前艺术教育的多元理念和宏阔视野,这本身就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的。 再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艺术教育获得市场份额。文化、艺术如今

6、作为一种能够带来市场利润的“资源” ,艺术也成为“文化资本”在市场上获得了青睐。曾几何时,艺术被看成是“奢侈”的东西,文化被视为41温饱之后的多余物。但是,当文化和艺术在文化产业的裹挟下,通过“产业”的转换成为带来商业利润的产品以来, 艺术就似乎走下了 “神坛” , 甚至那些偏僻的古镇、名人的故居甚至坟墓都成为了争夺的对象。那一点点的“标新立异” 、 些微的艺术创意都可以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尽管文化产业本身还存在争议,但是它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仅仅从这一点而言,艺术已经成了政府、企业、机构乃至个人的“投资热点” 。这对于艺术教育带来了直接的冲击或者说是激励。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机会、创

7、业空间和收入水平都将会因此而提升。这对于被学生就业问题严重困扰的高校教育而言,这样的社会形势自然是大大松绑了。这样,艺术教育就可以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到培养高素质的、合乎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上面。 最后,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学又作为“门类”独立。艺术学自立门户使得艺术学获得了独立的身份而自主地发展。艺术学必然会以此为契机,进行全新的建设之路。学科建设、学术水平的提升、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术成果的认定、艺术服务于社会的途径等等问题都是新的任务。诸如学科的对应调整,各一级、二级学科的设置,课程的改革,艺术学教学和研究方法的探寻、艺术教育思路和模式的更新等问题各艺术教育单位肯定会有所行动,重视、反

8、思、调整等行动都会带来艺术教育的大变动。 这一连串的利好似乎意味着 “艺术学”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发展都不行了。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重塑艺术的智性一文中说: “艺术还是艺术,提升学科门类之后,艺术的学科特性应当更为清晰,学术框架应当更为深博,创新的使命应当更为紧迫。 ”1李心峰也说: “艺术学虽然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科独立,但是,相对而言,艺术学的学科基础还比较薄弱,从事艺术学研究与教学人员的数量还很有限,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需要我们从文学、历史、哲学等其他学科中吸收更多的养分,来充实、扩展、提升这一新兴的学科门类。 ” 2可见,除了良好的大环境、大机遇,挑战也是严峻的。只有大力从艺

9、术教育这一前沿工程做起,从培养相关人才做起,一步步的努力才能够使艺术学名正言顺,消除名不副实的争议和质疑。 二、艺术教育的现状并不适应我国的文化 发展现实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仅仅把艺术教育看作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注重技术层面的传授。尽管艺术技能和表达技巧是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更加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创造性表现。而艺术思维、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尽管已被公认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有效的施教。其次,长期以来,招生看重专业成绩而忽视文化成绩的局面导致了艺术学“没文化”的负面形象。这其实是对艺术的误解,也是那种仅仅把艺术作为一种技能而不

10、是一种人类的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的陈旧观念使然。这种局面必须打破。尤其是在艺术作为人类创造性思维和情感表现的重要载体的今天,在艺术学作为门类的今天,文化素养直接决定了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事实上,那些真正的艺术大师都是博学的,那些在其他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大家,也都享受着艺术的滋养,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也来自艺术。达芬奇、爱因斯坦等就是明证。只有转变观念,把艺术教育不仅仅作为技术、技巧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敏锐感知和丰富情感的表现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健全心智和人格所不能缺少的,用美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艾斯纳(Elliot Eisner)的话说就是“一种健康发展的艺术理解力” (a well-deve

11、loped sense of art) 。这种能力不仅指艺术制作或创作能力,而且还包括对艺术的反思能力、对艺术内涵的理解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3。这种能力的背后就是 “审美的感知和判断力” 。 这种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的高低,从而决定了一个人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创造力, 它是一种人文综合素养的体现。 同时,艺术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情感的体验和生活的经验。而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因为受制于软硬件设施,受制于教学成本,很多的院校和专业不能提供配套的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停留于书本、停留于理论,充其量只是观念性的模拟课题和任务进行计算机虚拟演示。这显然不能够应付现实中的复杂场景。在一些

12、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强的专业,学生很少得到实训的机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观察、体验和表现能力不能得到锻炼。不能从实际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感受到那种创作的艰辛和成果的喜悦,艺术情感没有得到磨炼,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各种材质、工艺过程和细节以及人员的协作、坚持与妥协的过程都很陌生。这样就不利于他们走向艺术工作的岗位,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还需要进行二次培训。 另外,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化产业化的诱惑、就业压力的增大也使得院校的专业设置紧跟 “市场” 的步伐,这本身是好事情,但这种出于生源的竞争考虑的招生、出于就业率的数据的专业设置,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在看似关注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

13、的表象背后,却是只见数量的扩大而不见质量的提升,导致很多的艺术人才出于失业或转行的状态,低水平重42 复建设使得社会继缺乏高、精、尖的艺术人才,也对综合性艺术人才的需求感到不足。大量低劣的艺术作品、设计产品充斥市场,大量的恶俗的艺术作品消减了人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 甚至导致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审美趣味、文化水平的贫弱,无疑不利于我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 艺术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总之,我们艺术教育理念和水平,教育模式和培养手段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我们在这个良好的历史契机面前应该有新的思考。 三、艺术学成为门类后的艺术教育的可能 路径 (1)把艺术教育视为智性教育

14、。在很多人看来,艺术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豆芽课” ,也就是唱唱跳跳,是在茶余饭后的消遣,艺术教育就是教授一些特殊的技艺。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也就是提高审美修养和基本素质,而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到底是什么却是难以把握的。他们没有认识到艺术是人的创造性思维最活跃、情感体验最丰富的创造物,而这些创造物又反过来滋养着人的精神、心灵和情感。只有感知和体验的丰富,只有情感和心灵的健全才能够有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在 IQ 之外,EQ 对于一个人的成功似乎更为重要。曾经有学者专门做过统计,那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绝大多数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修养。艺术的创造和表现当然需要特殊和高超的技巧,但是技巧的背后却是

15、艰苦的学习,更是丰富的体验和不懈的创新。 许江在面对“另立门户”之后的艺术发展之思曾经撰文重塑艺术的智性4提出“艺术是一种人类传统的且生生不息发展着的智性方式” 。 这种方式之于人的意义在于美的经验、高尚的情感以及表达生存的经验;艺术与科学、宗教等都是确保人类得以前行的支柱型文明范畴。 各阶段的文明必然具有相应的艺术的修养和智慧。因此,我们要“创造性实施艺术教育” 。他区分了传统的艺术教育和现代艺术教育,并用“小鱼跟着大鱼游”的比喻提出了“动态化、境域化的自由开启与师徒式的师长补短相交叠的方式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特征”的观点。认为这一境况正是艺术教育所揭示的个性开启的状态,受教者在此承接的不仅是某

16、种现成的技艺,而且是生命在研习的去蔽求真过程中所开启的创造性的转换力量。笔者认为,许江所谈其实就是把艺术教育从技艺传授中走出来,以一种探究和开启式的教育方式,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现成的技艺, 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路径。 “创造性”是其基本的要求,而艺术教育正是创造性教育的落实。 (2)适当整合,各有侧重的实施艺术教育。当代的学科特点是一方面向更深、更高的专业领域纵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呈现出横向综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艺术学也是一样,尤其是现代艺术更是打破了艺术传统的明显界限,向综合甚至混合方向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技法、新理念复杂交融。这使得传统的单一学科发展和教学理念更加凸显出不足,因此艺术院校各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结构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有些专业院校已经开始打破专业壁垒,进行综合艺术基础教育,在此基础上再从学生自己的专业方向上跟进。 也就是说,当前的艺术教育,应该适当整合,提升和扩展学生专业基础的训练,让学生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继续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这也是目前一些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改革的方向。艺术学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