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834124 上传时间:2018-05-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多选题多选题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A、四诊并用 B、整体察病 C、谨守病机D、审症求因 E、从病辨证2、中医对每一疾病的诊断都应包括两方面A、病情审察 B、病名诊断 C、证候辨别D、立法处方 E、病机分析3、创立了中医外感病辨证的医学家是A、张仲景 B、巢元方 C、孙思邈D、叶天士 E、吴鞠通4、创立了外感温病辨证的医学著作是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诸病源候论D、 外感温热篇 E、 温病条辨5、主诉的记录,应注意症状、体征的 A、部位 B、类别 C、性质 D、程度 E、时间6、调查现病史,应注意询问 A、健康状况 B、起病情况 C、预防接种D、病情演变 E、诊治经过7、问

2、寒热,要问清寒热的 A、有无 B、轻重 C、时间 D、部位 E、伴随症状8、但热不寒的热型有 A、壮热 B 郁热 C、潮热 D、微热 E、烦热9、表证有汗,可见于 A、表寒证 B、表热证 C、表虚证 D、表实证 E、伤湿证10,患者多食易饥,其原因常是 A、胃阴不足 B、脾胃湿热 C、肝火伤胃D、胃火亢盛 E、胃强脾弱11、患者排便不爽,常见于 A、肝郁乘脾 B、大肠湿热 C、脾肾阳虚D、中气下陷 E、脾气亏虚212、肾阳虚证患者小便异常,常有 A、余沥不尽 B、小便清长 C、小便失禁D、尿少浮肿 E、小便短赤13、妇女月经先期的常见原因是 A、血虚 B、血瘀 C、血热D、寒滞 E、气虚14、

3、导致食欲不振的主要原因有 A、脾胃虚弱 B、胃强脾弱 C、正气抗邪D、湿遏脾阳 E、肝郁犯胃15、引起失眠的原因有 、A、神失血养 B、虚热扰神 C、痰热扰神D、食滞内停 E、心肾阳虚16、气滞证所致疼痛可以出现 A、重痛 B、胀痛 C、窜痛 D、绞痛 E、酸痛17、汗出量多,津液大泄、多见于 A、表热证 B、阳明经证 C、阳明腑证 D、亡阳证 E、阴虚内热证18、患者口渴喜热饮,饮量不多,见于 A、痰饮内停 B、湿热内蕴 C、热入营血D、阳气虚弱 E 瘀血内阻19、导致疼痛的原因常有 A、感受外邪 B、气滞血瘀 C、痰浊凝滞D、虫积食积 E、气血精亏20、寒热往来常见于 A、少阴病 B、少阳

4、病 C、半表半里证D、疟疾病 E、阳明病21、但寒不热症可见于 A、表寒证 B、里寒证 C、虚寒证 D 实寒证 E 假寒证22、 “五更泄”常见于 A、脾阳虚证 B、肾阳虚证 C 脾肾阳虚证3D、肝脾不调证 E、脾胃气虚证23、饥不欲食症常与 ( ) 有关A、脾气虚 B、胃阴虚 C、厥阴病D、太阴病 E、胃热证24、辨别脘腹疼痛虚实的要点是 A、疼痛的性质 B、发痛的缓急 C、有无发热D、疼痛的部位 E、喜按或拒按25、患者口渴多饮,常见于 A、热盛伤津 B、消渴病 C、吐泻耗津D、湿温病 E、阴虚内热26、阳明潮热的特点是 A、发热具有规律 B 热自内向外透发C、热势较高 D、腹胀便秘 E、

5、下午 3-5 时热甚27、神具体反映在人的 A、目光 B、面色 C、言语 D、舌象 E 脉象28、神志异常包括 A、烦躁 B、谵妄 C、癫病 D、狂病 E、痫病29、主色的特征是 A、一生不变 B、红黄隐隐 C、外应四时D、明润含蓄 E、因种族而异30、五色诊中,黄色主 A、寒证 B、痛证 C、虚证 D、瘀证 E、湿证31、五色主病中,主虚证的病色有 A、赤色 B、白色 C、黄色 D、青色 E、黑色32、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之精气亏损,或后天失养,可出现 A、鸡胸 B、项软 C、臌胀 D、龟背 E、桶胸33、斑乃疾病之征,其特点是 A、色红或紫 B、形如粟粒 C、点大成片D、摸不碍手 E、高起

6、肤面34、舌色中,主热证的舌色有 A、青舌 B、紫舌 C、红舌 D、绛舌 E、淡红舌435、腐苔的辨苔要点是 A、颗粒疏松 B、刮之不脱 C、揩之可去 D、形如豆腐渣堆积 E、状如油腻粘液36、痈的表现特点是 A、范围较大 B、漫肿无头 C、红肿热痛D、根盘紧束 E、化脓即软37、颜面发赤,可能相关的证侯是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假热证D、痛证, E、湿证38、苔白腻的主病是 A、痰湿停聚 B、食滞胃脘 C、寒湿痹证D、脾胃气虚 E、风寒表证39、阳气虚证患者的舌象可出现 A、齿痕舌 B、芒刺舌 C 裂纹舌D、震颤舌 E、歪斜舌40、与肝风内动有关的舌态是 A、痿软舌 B、强硬舌 C、震

7、颤舌D 歪斜舌 E 吐弄舌41、病色的特征是 A、鲜明暴露 B、枯槁晦暗 C 暂时性的D、独呈一色 E、不应时位42、望舌时应注意 A、光线 B、伸舌姿势 C 染苔,D、时间 E、性别43、白苔的主病包括 A、寒证 B、虚证 C、表证 D、实证 E、里证44、薄黄苔与( )舌质相配,提示里热轻证,津液已伤A、淡白舌 B、淡红舌 C、红舌 D、绛舌 E、紫舌45、下列属于危候的是 A、戴阳 B、除中 C 戴眼反折D、四肢不用 E、咳逆倚息546、患者面部呈黑色,其主病是 A、肾虚 B、惊风 C 血瘀 D 痛证 E、水饮47、强硬舌的主病是 A、热扰心神 B、热盛伤津 C、气血亏虚D、阴津不足 E

8、、 中风先兆48、既主寒证又主热证的舌质、舌苔有 A、白苔 B、黄苔 C、灰黑苔 D、红绛舌 E、青紫舌49、面色苍白常因为 A、阳气暴脱 B、亡阳证 C、阴寒凝聚D、气随血脱证 E、虚寒证50、胃阴虚证患者的舌象可出现 A 舌质红 B 胖嫩舌 C、瘦薄舌 D、少苔 E、少津51、舌体短缩可见于 A、寒凝经脉 B、痰湿内阻 C、气血亏虚D、热盛伤津 E、疫毒攻心52、舌淡胖大,舌苔滑,多由于 A、脾肾阳虚 B、寒湿内侵 C、心脾热盛D、酒毒上攻 E、湿热内盛53、提示肝风内动的眼睛动态有 A、目翻上视 B 横目斜视 C、瞳仁散大D、戴眼反折 E、昏睡露睛54、小儿外感风寒,其食指络脉常见 A、

9、纹色鲜红 B、纹色紫红 C 指纹浮露D、指纹沉隐 E、风关附近55、正常声音的共同特点是 A、发声自然 B、音调和畅 C、言语清楚D、言与意符 E、与情感有关56、喘症的临床特点是 A、呼吸困难 B、短促急迫 C、喉中哮鸣D、张口抬肩 E、鼻翼煽动57、因心神病变所致语言错乱,包括 6A、狂言 B 郑声 C、独语 D、呻吟 E、谵语58、一般来说,虚证患者语声 A、低微无力 B、前轻后重 C、声音重浊D、声音断续 E、少言沉静59、郑声的特点是 A、神志不清 B、语言重复 C、见人便止D、声音低弱 E、时断时续60、失声音哑产生的原因有 A、外邪乘肺,肺气失宣 B、肺肾阴虚,津不上承C、脏气将

10、绝 D、胞络脉阻,精不上承E、脾虚生湿,湿阻息道61、患者口鼻气臭,其原因可是 A、胃热 B、肝火犯胃 C、龋齿D、口腔不洁 E、消化不良62、古代之“哕“,即指 A、噫气 B、呕吐 C、隗逆 D、嗳气 E、打呃63、下列病变声音中,与胃失和降有关的是 A、呕吐 B 叹息 C、呃逆 D、嗳气 E、少气64、嗳气的形成原因有 A、宿食停积 B 寒邪客胃 C 胃气衰败D、肝胃不和 E、胃虚气逆 65、实证咳嗽的特点可有 A、咳声重浊 B、咳声轻清 C、咳声不扬D、咳嗽气急 E、干咳无痰66、三部九候诊脉法 “下部人“是指 A、太冲穴 B、五里穴 C、太溪穴D 箕门穴 E、冲阳穴67、三部相参诊脉法的诊脉部位是 A、人迎脉 B、寸口脉 C、太阳脉D、 趺阳脉 E. 太溪脉68、平脉的特点是 ,7A、不浮不沉 B、一息四五至 C、三部有脉D、和缓有力 E、可有生理变异69、脉搏至数不齐的脉象有 A、促脉 B、结脉 C、代脉 D、涩脉 E. 雀啄脉70、下述各项中低于小儿正常脉数者为 A、一息四五至 B、一息不足四至C、一息五六至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