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周清试题,请勿删除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71300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周清试题,请勿删除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周清试题,请勿删除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周清试题,请勿删除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语文周清试题,请勿删除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周清试题,请勿删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周清试题,请勿删除(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学年下学期高二语语文周清文周清试题试题(一)(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15 5题。题。仲尼之仲尼之齐齐, ,见见景公而不景公而不见见晏子。子晏子。子贡贡曰:曰:“见见君不君不见见其从政者,可乎?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仲尼曰:“吾吾闻闻晏子事三君而晏子事三君而顺顺焉焉,吾疑其,吾疑其为为人。人。”晏子晏子闻闻之,曰:之,曰:“婴则齐婴则齐之世民也,不之世民也,不维维其行,不其行,不识识其其过过,不能自立也。,不能自立也。婴闻婴闻之,有幸之,有幸见爱见爱,无幸,无幸见恶见恶, ,诽诽誉誉为类为类,声响相,声响相应应,

2、 ,见见行而从之者也。行而从之者也。婴闻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顺焉。今未焉。今未见婴见婴之行,而非其之行,而非其顺顺也。也。婴闻婴闻之,君子独立不之,君子独立不惭惭于影,独寝不于影,独寝不惭惭于魂。孔子拔于魂。孔子拔树树削迹,不自以削迹,不自以为为辱;身辱;身穷陈穷陈蔡蔡,不自以,不自以为约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之,今吾望儒而疑之。”仲尼仲尼闻闻之

3、,曰:之,曰:“语语有之:言有之:言发发于于尔尔,不可止于,不可止于远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过,吾罪几矣!丘,吾罪几矣!丘闻闻君子君子过过人以人以为为友,不及人以友,不及人以为师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讥之,是吾之,是吾师师也。也。”因宰我(因宰我(宰宰我,孔子的弟子)我,孔子的弟子)而而谢谢焉,然仲尼焉,然仲尼见见之。之。1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不维维其行其行 维维: :维护维护,保持,保持 B不自以不自以为约

4、为约 约约: :穷穷困,困窘困,困窘C丘丘闻闻君子君子过过人以人以为为友友 过过:探望,拜:探望,拜访访 D吾罪几矣吾罪几矣 几:(到了)极点几:(到了)极点2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幸有幸见爱见爱,无幸,无幸见恶见恶 见见行而从之者也行而从之者也B 见见君不君不见见其从政者其从政者 不不维维其行,不其行,不识识其其过过C 见见景公而不景公而不见见晏子晏子 始吾望儒而始吾望儒而贵贵之之D今未今未见婴见婴之行,而非其之行,而非其顺顺也也 非人不得其故非人不得其故3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文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5、项是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文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见见君(而)不君(而)不见见其从政者,可乎其从政者,可乎 B(若)不(若)不维维其行,不其行,不识识其其过过,不能自立也,不能自立也C君子君子过过人以人以为为友,不及人以(之)友,不及人以(之)为师为师 D夫子夫子讥讥之,(此)是吾之,(此)是吾师师也也4 4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评价对方的一组句子是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评价对方的一组句子是 ( )仲尼之仲尼之齐齐, ,见见景公而不景公而不见见晏子晏子 吾吾闻闻晏子事三君而晏子事三君而顺顺焉焉婴则齐婴则齐之世民也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不能自立也 今吾望儒而疑之今

6、吾望儒而疑之- 2 -吾窃吾窃议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过 因宰我而因宰我而谢谢焉,然仲尼焉,然仲尼见见之之A B C D 5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听孔子听说说晏子事三君而晏子事三君而顺顺,到,到齐齐国去就不肯国去就不肯见见他,他,这虽这虽不免有些主不免有些主观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荡, ,恪守自己的做人原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则。 。B子子贡贡当面当面对对孔子孔子“见见君不君不见见其从政者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的做法提出疑问问,孔子也当即,孔子也当即给给予了答复,予了答复,这这表表现现了

7、孔子能了孔子能够够平等地平等地对对待学生。待学生。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时“拔拔树树削迹削迹”“身身穷陈穷陈蔡蔡”的窘况回的窘况回击击孔子的孔子的讥讽讥讽,并因此非,并因此非难难儒生,儒生,显显出晏子出晏子心胸不心胸不够宽够宽广。广。D听到晏子的听到晏子的话话,孔子深深自,孔子深深自责责, ,诚恳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现出他勇于出他勇于责责己,知己,知过过必改的胸必改的胸怀怀,不愧大家,不愧大家风风范。范。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6-8题。题。孟子也孟子也许许是是东东西方西方历历史上第一位系史上第一位系统统地地

8、阐阐述述战战争与争与伦伦理道德之理道德之间间关系、并把关系、并把战战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的争明确置于道德前提之上的古代思想家。和孔子一古代思想家。和孔子一样样,儒家最高的,儒家最高的伦伦理原理原则则“仁仁”是孟子是孟子战战争争观观的源的源头头,但在社会政治,但在社会政治层层面上,他将面上,他将“仁仁”落落实实在在“仁政仁政”上,不同于孔子落上,不同于孔子落实实在在“礼制礼制”上。上。这样这样,首先在社会政治,首先在社会政治层层面上,两者的面上,两者的战战争争观观开始分道开始分道扬镳扬镳。孟子所描。孟子所描绘绘的的“仁政仁政”蓝图对蓝图对于理解其于理解其战战争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争思想是至关重要

9、的。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 中,中,“不不违农时违农时,谷不可,谷不可胜胜食也,食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内容便是的内容便是“仁政仁政”伊始,伊始,“王道王道”畅畅行的情景。孟子已将儒家道德原行的情景。孟子已将儒家道德原则则的的“仁仁”与与现实现实主主张张“民本民本”一并融合于一并融合于这张蓝图这张蓝图。其意。其意义义在于在于“民本民本”意意识识在在伦伦理道德理道德领领域找到其依据,反域找到其依据,反过过来来, ,“仁仁”这这一儒家最高道德原一儒家最高道德原则则亦在亦在现实现实政治政治领领域找到自己的域找到自己的归归宿。二者在宿。二者在“仁政仁政”的政治的政治层

10、层面得到面得到统统一。一。这这和孔子将和孔子将“仁仁”与与“礼礼”统统一在一在“礼制礼制”中形成中形成鲜鲜明的明的对对照。照。这样这样, ,战战争作争作为为政治的延政治的延续续和工具就必然在孟子那和工具就必然在孟子那里成里成为为“行仁政行仁政”的手段。孟子反的手段。孟子反对对以以纯纯粹功利粹功利为为目目标标的的战战争,争,对对“争地以争地以战战, ,杀杀人盈野;争城以人盈野;争城以战战, ,杀杀人盈城人盈城”的的战战争深争深恶恶痛痛绝绝, ,愤愤愤愤然而道:然而道:“善善战战者服上刑者服上刑”。但他。但他绝绝不是一个不是一个“非非战战主主义义者者”和和“非暴力主非暴力主义义者者”,孟子,孟子竭

11、力主竭力主张战张战争争应应成成为为行行“仁政仁政”手段,即手段,即为实现为实现上述上述这这幅幅蓝图蓝图之有力工具。基于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反映儒之有力工具。基于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反映儒家家战战争争观观的重要概念和命的重要概念和命题题,例如:,例如:“王王师师”、 、“仁者无仁者无敌敌”、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天吏天吏”、 、“以至仁伐至不以至仁伐至不仁仁”, ,“诛诛一夫一夫”等。等。 虽虽然,然,“仁政仁政”已将已将“仁仁”与与“民本民本”合二合二为为一,然而其中仍然包含着两种价一,然而其中仍然包含着两种价值值尺度:一尺度:一为为道德、一道德、一为现实为现实政治。

12、政治。“仁者无仁者无敌敌”立足于道德,立足于道德,“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则则立足于立足于现实现实政治政治层层面,由于儒家的最面,由于儒家的最终归终归属在道德属在道德领领域,域,“王王师师”、 、“仁者无仁者无敌敌”、 、“以至仁伐至不仁以至仁伐至不仁”、 、“天吏天吏”等又都属等又都属战战争的道德命争的道德命题题, ,这这就意味着就意味着“民本民本”意意识识已成已成为为沟通沟通战战争与道德两大争与道德两大领领域的媒介或中域的媒介或中间环节间环节。 。战战争超越了功利争超越了功利层层次上升至道德次上升至道德层层次次,并且在儒家的道德范并且在儒家的道德范- 3 -围围中中获获得道

13、得道义义的合理性以及最后的的合理性以及最后的归归宿。儒家道德原宿。儒家道德原则则取代了自然状取代了自然状态态的功利原的功利原则则,成,成为战为战争的前提。儒争的前提。儒家最高道德原家最高道德原则则“仁仁”经经由由“民本民本”这这一一环节继续环节继续延伸至延伸至战战争争领领域,借助域,借助战战争争这这一极端暴力形式使自身得到最一极端暴力形式使自身得到最有力、最有力、最彻彻底的底的现实现实的外在的外在显现显现。 。战战争即争即为为“仁仁”这这一道德一道德观观念在念在现实现实中最有力之代言人。因此,儒家的中最有力之代言人。因此,儒家的战战争争观观在本在本质质上是一种上是一种伦伦理主理主义义的的战战争

14、争观观,是,是东东方文明史上独特的方文明史上独特的战战争争观观。 。6 6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A孔子并未阐明战争与道德的关系,但支持为维护孔子并未阐明战争与道德的关系,但支持为维护“礼制礼制”发动战争。发动战争。B B课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体现了“仁政仁政”思想与思想与“民本民本”思想的融合。思想的融合。C C孟子关于孟子关于“仁仁”的认识,沟通了抽象的道德彼岸和现实的此岸世界。的认识,沟通了抽象的道德彼岸和现实的此岸世界。D D孟子反对以纯功利为目标的战争,但支持为行孟子反对以纯功利为目标的战争,但支持为行“仁政仁政”发动的战争。发动的战争。 7 7根据文意,下列史实与根据文意,下列史实与“儒家战争观儒家战争观”关系最为接近的一项是关系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 A陈胜起兵,因为陈胜起兵,因为“失期当斩失期当斩”发动起义,告示众人发动起义,告示众人“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