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电业局苏涛教师职业道德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61666 上传时间:2018-05-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西电业局苏涛教师职业道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鸡西电业局苏涛教师职业道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鸡西电业局苏涛教师职业道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西电业局苏涛教师职业道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 1 1 道德的内涵:道德的内涵:1 有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 2 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 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 4 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 2 道德的功能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3 3 职业道德的特征: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表现,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进行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行为等道德实践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总的来说由 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

2、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 荣誉等因素构成。 4 4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1 鲜明的继承性,2 强烈的责任性 3 独特的示范性 4 严格的标准性 价值: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5 5 在新时代我们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在新时代我们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1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 2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 3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道德理论和 实践的概括总结 4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

3、指导原则。 6 6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7 7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道德原则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则是比较 具体的道德原则。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人们立身处世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范畴道德范畴的存在在于每个人的 意识和感情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关系 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由教师职业道 德基本原

4、则派生出来的。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三者相互作用、三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有机整体。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有机整体。 8 8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一系列的教师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裁决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对整个教师道德体系中的一切具体规范和范畴都具有约束力,是评价教师道德行为的 最高道德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1 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5、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和价值目标 3 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 4 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9 9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1 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2 注重礼仪,遵守公德 3 尊重家长,团结协作 4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5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依法执教的必要性:。依法执教的必要性:依法执教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依法执教是教育发展 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1;1 教师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

6、法律、法规。2 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1首先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 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 则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 成长的现象。 1010 教师礼仪的主要内容:教师礼仪的主要内容:个人礼仪,学校礼仪,交往礼仪,公共礼仪。特点特点:1 率先性 2 示范性 3 整体性 4 影响的深远性。教师重注礼仪的要求:教师重注

7、礼仪的要求: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礼仪原则。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作用:作用: 1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 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3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111 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同行互尊,取长补短;主动交往,相互勉励;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1212 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1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2热爱学生是从事教 育工

8、作的前提。3热爱学生是我国教育方针对教师的根本要求。4热爱学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313 老师严格要求学生特征:老师严格要求学生特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1414 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1 明确教书的内容 2 把握育人的方向 3 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教书育人的途径:教书育人的途径:1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2 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 3 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 4 要将道德育人融入到各门学科之中 1515 严谨治学的途径:严谨治学的途径:1 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2 要丰富科学文化知识 3 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16

9、16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所必备的道德品质。对教师有什么要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所必备的道德品质。对教师有什么要求:1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 拥有健全的人格 1717 创新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创新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1 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2 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3 创新是教师职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1818 如何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2 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 3 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2新提供条件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

10、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的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 教师的普遍内心概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这是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9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主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主要内容: 1 1,教师义务 2 教师良心 3 教师公证 4 教师荣誉特点:特点: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 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 体现了人们对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2020 教师义务在教师工作中有哪些作用:教师义务在教师工作中有哪些作用:首先教师认真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减少和协调教师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是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推进。 其次,教师

11、自觉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在教育工作中自觉遵循教师道德要求,选择最佳教育行为。 最后,教师积极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121 教师良心,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得到的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特点特点; ;综合性、公正 性、稳定性、内隐性、广泛性。 2222 教师公正教师公正即教师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的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内容内容:1,坚持真理 2 秉公办事 3 奖罚分明。 2323 教师职业道德修

12、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意义意义: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 2 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师自身道德品质 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 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任务:任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说到底就是培养教师良好道 德品质的过程。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重要前提)2 陶冶教师道德情感 3 磨练教师道德意志 4 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最终结果) 2424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1 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的发

13、展 3 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功能功能:1 指挥定向功能 2 教育发展功能 3 分等鉴定功能 4 督促激励功能 5 问题诊断功能。评价评价 原则原则:1:1 方向性原则 2 客观性原则 3 科学性原则 4 教育性原则 5 民主性原则。方法:方法:1 自我评价法 2 学生评价法 3 社会评价 法 4 加减评分法 5 模糊综合评判法。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 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以肯定评价为主 2 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 结合,以动态评价为主 3 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4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5 终结评价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6 他疼评价与自我萍乡家和,以他人评价为主 7 动机评价与效果评价相 结合,以动机评价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