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23900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模模块块三三 综综合合实实践活践活动课动课程的教学程的教学设计设计第一章第一章 综综合合实实践活践活动课动课程的程的实质实质与价与价值值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 (一)课程概念: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 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二)四大领域: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 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三)课程性质: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 3-12 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四)课程来源: 是对活动课的继承、发展和规范 (五)课程特点: 1.综合性 2.实践性 3.开放

2、性 4.生成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案例 1】: 升旗主题活动设计周次活动主题第一周开学典礼相会 XX 中学第二周老师,您辛苦了!(9.10 教师节)第三周筑起祖国的长城!(纪念九一八)第四周祖国,我爱你!(国庆节)第五周常想起这些惊人的数字(10.7 扶贫日)第六周请珍惜每一粒粮食(10.16 世界粮食日)第七周我为校园添光彩第八周尊老、敬老、爱老(重阳节)第九周珍爱生命,远离火灾(

3、11.9 消防宣传日)第十周国旗,我永远的骄傲第十一周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第十二周我运动、我成长、我快乐!第十三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十四周校园的整洁来自你我他第十五周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第十六周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纪念毛主席诞辰)【案例 2】:初中探究活动系列活动领域活动方式探究的问题案例调查、考察与研究水资源的污染及保护、垃圾问题、家乡的植被与绿化自然探究设计校园植物考察与挂牌、学校的围墙2观察小动物的观察、气象观察与预报研究与制作小实验、科技小制作文化探究钢屯石狮的历史、葫芦岛名字的由来社会探究社会现象探究校园外的商贩、家乡的旅游资源、餐桌上的变化第二章第二章 综综合合实实

4、践活践活动课动课程的理程的理论论基基础础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转变的三个观念,即: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之一。设计 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对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进行重新的思考。 一、教育观的转向 (一)教育的本质:从生活的角度看 从人的生活的角度看,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义,启迪人的精神世界, 建构人的生活方式(物质的和精神的) ,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 “教育是属于人之为 人”的活动。其基本活动特征是唤醒与引出、理解与体验、交往与感悟、创造与建构。知 识灌输式的、规范告诉式的教育与泥塑艺人和手工

5、工匠的制作活动并无多大的区别。 (二)教育的生活意义 生活意义可理解为:事物或对象对人的生命存在、对人生过程,以及对人的价值生命 实现具有内在价值。教育含有生活的特征、生活的成分、生活的性质,并表现出生活的某 些功能。因此可以肯定的说:教育具有生活意义。 教育的生活意义就体现在:首先,教育本身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本身就是 实现人的价值生命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次,教育通过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的传承,给予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教给人生活的智慧,发展了人创 造生活方式的智慧和能力,给予了人在黑暗中探求人生真谛的慧眼,有利于儿童通过教育, 逐步把生活看个清清楚楚、明

6、明白白。再次,教育之中本来就有生活,教育通过联系生活 本身就伴随真生活的体验,在教育中人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 (三) “生活世界”的教育 1、 “生活世界”的概念“生活世界”的概念,决不是指“生活环境” ,也不是指“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 , 而是指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在其中的世界,是人生的过程、生活着的心物统一的世界。 生活世界既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又是一个关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的地位是至高无 上的,人是能动的主体,人不依附于自然、社会、他人,或者其他某些外在的力量。它具 有复杂性、原初性、直观性、基础性等基本特征。 2、 “生活世界”对教育的意义 教育理论引入“生活世界”的概念,

7、意义在于: 第一, 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 第二, 注重人的生成的动态过程。 3、 “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及其教育 生活中的儿童是生动的人、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有待发展的“完人” ;是曲折前 进与发展的人、社会历史的人。 (四)生活的教育 1.教育要作用于儿童的现实性生活 2.基础教育要作用于儿童的可能生活 二、课程观的转向3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具体来说,课程观需要回答课程的本质、课程的价 值、课程的要素与结构、课程中人的地位等基本问题。课程观支配着课程设计、课程实施, 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一)三种基本的课程观辨析 第一种课程观是知识或学术理性主义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把课程视为“

8、学科” ,或者把 课程观视为“知识” ,认为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未来生活提供充足的理性准备。 第二种课程观是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把课程视为经验,认为课程是促 进儿童自我实现的手段,强调活动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 第三种课程观是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是建立在现 象学、解释学和批判理论基础上的。 (二)新课程观 第一,儿童是课程的主体。 第二, “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 第三, 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 第四, 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 第五, 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

9、者。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这种反思性的、批判性的、实践的课程观和发展课程观来设计 的课程,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对“课程即学科” 、 “课程即教材”和“课程即知识”的课程 观的超越。 (三) 课程的整合 课程的内在要素可分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三个方面,三者构成课程 的内在结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课程的整合。 1.课程目标设计应着眼于满足学生需要,并构建学生的可能生活。 2.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体现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实践性、探究性和构建性的特点, 使中小学生学会处理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之间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具体设计应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

10、达到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可围绕以下 几个方面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1)认识和探究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直接相关的自然事物。 (2)了解、认识、理解与探索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社会事务。 (3)促进学生人格自我建构的活动。 (4)社会实践活动。 3.课程学习活动方式的整合 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是学生生活的基本方式,课程设计不能无视学生的体 验和感悟。课程中的学习活动方式设计也应强调学生的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等不同方 式的整合,克服那种单一的、痛苦、死板的接受性活动方式。因而,课程中学习活动方式 的转向,正是这次课程改革需要关注的。课程实施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确立综

11、合实践活动在课程中的地位,让学生通过探究自然和社会问题,通过参与社区服 务和社会实践,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观的转向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进行着一种重要转向,其基本特征表现在 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由重知识的接受性教学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转向、由单一的 认知性教学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转向、由机械的决定性教学向互动的交往性教学转向。教 学的这种重要转向,是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标志之一。4(一)教学转向的历史必然性 (二)教学观的转向 教学转向的根本是教学观的转向。影响当前国内外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的教学观主要 包括三个核心的观念。

12、第一,是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动。第二,是把教学看作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生活的过程。 第三,是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 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主要包括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社会考 察的体验性学习、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以及生活学习等各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教 学活动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学活动方式的又一次重大转向已初漏端倪。教学方式 转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第三章第三章 国内外中小学国内外中小学综综合合实实践活践活动课动课程的程的设计设计【案例 3】:文章欣赏:我儿子在美国小学是这样被人教育的作者:

13、薛涌 当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 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 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 最让我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 级的数学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是不用再学了!”面 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是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 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 我的心就止不住一阵哀伤

14、。在中国,他从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 年级,他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 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他笑着送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的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 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到如今也只有听天由命。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 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

15、打 着微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 些哭笑不得-,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便是博士,敢去作吗?于是我严 声厉色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 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 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 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 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

16、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 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 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岁。不久,儿子的另一个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5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很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误后代,我只 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番气力,我们总算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 象的反反复复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微机前煞有介事地做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 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样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 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 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做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页,又是自己设计的封面,文 章后面又列着那一本一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 - 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