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国学 ,悠悠我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23722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载国学 ,悠悠我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千载国学 ,悠悠我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千载国学 ,悠悠我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千载国学 ,悠悠我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载国学 ,悠悠我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千载国学千载国学 ,悠悠我心,悠悠我心能转入国学院,可以用宝玉的话来形容我的感受:“真乃是从古至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畅心满意的事了。 ”一段时间的忙碌与期待化为满心的喜悦,却又凭添一些理性的思索与忧虑。何谓国学,我也不敢妄谈。之前也有人称之为国故学或国粹。自章太炎先生的国学论衡一书问世后, “国学”这一说法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接受。用胡朴安先生的话说,国学即别于国外输入之学问而言,凡属于中国固有学问范围以内者,皆曰国学。至于国学所研究的范围,可简单的概括为经史子集。不过我更倾向于清朝姚鼐把中国学术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及至曾国藩又增加经世之学的提法。这样似乎更明确鲜明又成体系一些。

2、梁启超说得好:“中华文化之悠久绵长,有世界莫能及之之三十世纪前传来之古书,继继绳绳,屹然独立,增长光大,以迄今日,更兼江万流以济之,合一炉以冶之之势。 ”其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磅礴郁积,又有斐然万丈之才情。可谓聚天地之精华,日月出而爝火将无光也!如此巨大之宝藏,即使溅一滴水也可凝结为晶莹绚丽之珍珠。比利时的多桑和英国的霍尔亚特,以精于中国元代史而著名于世;美国的劳尔以研究西域植物传入中国而专著;瑞典的安特生以研究中国古代石器而颇有建树。海外学者们仅仅研究中国文化的某一枝叶末梢,就足以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占据重要地位,为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面对这种局面,身为中华儿女,情何以堪?越是

3、如此,我们肩头的担子越重,任重而道远,且急不可待。转入国学院,最让我高兴得就是我可以以读书做学问作为自己的情趣了。读书之情趣,想必有着深厚文化底气的人大学子们都是驰骋纵逸欣然躬行之。南宋诗人尤袤有一精辟之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寡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然其中滋味,正如佛典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自幼素爱捧卷而读,但大一时学俄语课程很忙,还有一些社团社会活动,以及上网啊看电影啊之类的好多芜杂的事情使我不能尽情地在书海中畅游。即使偶尔拾起书来,也是很杂乱无体系地乱看,很是迷茫与不悦。而真正要会读书“必稍别于俗流”,何奈志之不立也!如今可就好了,国学院不仅给我们

4、留下了很多时间自由读书,而且有老师的指导,读书就有了方向与目标,而且更有意义。这样读书就不仅仅是自己的一种乐趣了,而是在做学问,成为一种雅趣和善举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兴趣,才有激情和动力,才能学好。找到自己的所乐,是苦亦甜,才可能乐在其中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登天还需借云梯”,我何其有幸,赶上了人大国学的第一趟列车,能聆听如此多学富五车才情卓绝的老师们的教诲。不好好珍惜利用,着实有愧于心。当然,欣喜之余也有诸多的忧虑和担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也浩如烟海,难以掌握。要知道古代学者有多少人“白首穷经而无所得”啊!更何况,我们现在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和振兴中华学术的历史重任。正如我们常务副院长孙家洲教授所言:“我们正走进历史,我们也在改写历史。 ”国学院自成立之初,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对国学院寄予了殷殷的希望。我们第一批国学人不知如何才能不负众望地承担如此之重任?“红楼一笑五十年,相看白发已盈颠!”冯其庸先生的这种执着坚定的热情一直鼓舞着我。他这种“再回首已百年身”的气魄真让人可望不可及啊。要是我们国学院的同胞们能有如此胸襟和意境,五十年风雨兼程阴霾风霜都一笑而过且乐在其中,那么,路程的遥远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