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717270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三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2010 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上升至第二位,2011 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 置。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跃上世界舞台,“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作为 制造业大国,中国在全世界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 19.8%,大多数主要工 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光环的背后亦有隐忧: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自 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和知 名产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已是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如何重塑优势、 再创辉煌,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答案就是

2、,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 创造”的飞跃。“中国创造”的核心需求是人才,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 才,实现这一需求的关键在于职业教育。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 一直为这一目标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由量变到质变,应势而动服务国家战略由量变到质变,应势而动服务国家战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外部需求持续走低、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日益 加大,在这一新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成 为中国政府的必然选择。转变发展方式,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回望新世纪之初,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

3、低迷的影响,中国经济也面 临潜在危机,其中,人才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2004 年,全国城镇近 2.6 亿从业人口中,技能型劳动者仅占 32.9%,且技 术等级偏低,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其中的 4%。许多行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术 工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技工荒。技能型人才紧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而 当时,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职业教育正处于低谷期。由于高校扩招引发连锁反应,职业教育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从 1999 到 2001 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出现历史性滑坡,招生数连续 3 年下降,由 520多万人降到 398 万人。在这紧要关头,连续 3 次

4、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让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2002 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 略高度,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4 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等七部门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提出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落 到实处;2005 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又一次召开全国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 的战略重点。这三次会议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也为教育部提出的连续 3 年“扩招百万”

5、 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这是一幅中等职业教育节节攀高的振兴景象:2004 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 数恢复性增长到 566 万人;2005 年、2006 年连续扩招 100 万人,近 750 万人的 招生数和 1800 多万人的在校生数均创历史新高;2007 年在此基础上再扩招 50 万人,达到 800 万人,基本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大体相当的战略性目标。与 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也成倍增长,学校数从 2001 年的 628 所增加 到 2011 年的 1276 所,招生 325 万人,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自然规律显示,量变往往引发质变。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蒸蒸日上,其结 构也

6、在发生着深刻而重大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下连中等职业教育,上接培养 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作用和意义与日俱增, 中高职协调发展、齐头并进,已成大势所趋。作为国家急需的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 求,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 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为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2011 年 10 月,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现 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随着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7、、关于推进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陆续印发, 中高职科学定位、有效衔接、办出特色、协调发展逐渐成为现实。56 个职业教育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始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 验区工作有序开展,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重大专题研究已然上马,诸多举措为 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理论支撑、实践案例、国际经验和政策建议。国人瞩目、备受期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由内聚到外联,优势互补支撑产业发展由内聚到外联,优势互补支撑产业发展纵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历史进程,从 2002 年“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到 2005 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再到 2011

8、 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每 一阶段都有着明确的发展主题,并对人力资源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多年来,我国三次产业素质不高、发展粗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一产方面,农业现代化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水平低、比较效益低 等问题突出;二产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能源消耗高,高端制造业发展 滞后,缺少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三产方面,生产服务业 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引领作用不强,科技服务业支撑能力较弱。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优化升级战略,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 调整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全面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根据国家产业优化升级的部署,调整专业结构,加

9、强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大批 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则是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10 年之间,职业教育步步为营,把正确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行动。2002 年以来,职业教育在数控加工、汽车修理等多个领域开展紧缺技能人 才培养项目,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充分依靠行业企业的优势发展职业教育。从电子商务业、物流业、动漫业到智能化楼宇,从传统服务业到休闲娱乐 服务业,从商业服务业到工业服务业,伴随着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职业 教育的专业设置也与时俱进、不断拓展,为新兴产业提供人力支撑。“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订单培养”,多种多样的校企 合作实现形式,让职业教育逐步从内聚走向外联,多方借力、合作共

10、赢。目前,在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已形成教育与产业定期 对话协商机制,汇聚行业、企业等多领域人员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2011 年,产教对话活动覆盖了 1500 多家企业、1600 多所学校、80 多个研究机 构,促成校企签约 300 多份,合作资金达 7 亿元。在全国各地,面向汽车业、钢铁业、纺织业、装备制造业、船舶业等十大 产业以及区域特色产业的职教集团已达 500 多个,覆盖 100 多个行业部门、1 万多家企业、近 600 个科研机构和 30%以上的中职校、80%以上的高职校。产教联手不仅实现了优势互补,也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变革带来新气象。 无论是专业设置、课程标

11、准还是教材开发、技能比赛,紧贴产业动态、服务产 业发展的气息无处不在。2011 年,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开始实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动态调 整机制初步建立,中职 85 个新增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和 430 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 审核工作全面开展。2012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涉及 18 个专业大类、96 个比赛项目,由行业主导设计和企业参与实施的赛项达到 95%以上。专业建设对接产业门类,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随着“政府主导、行业 指导、企业参与”的产教结合办学体制的建立健全,不仅令职业教育在改革创 新、内涵发展的道路上受益匪浅,更为产业体系建设和优化升级提供了不竭动 力。由有业到乐业,适应需

12、求增强人才供给由有业到乐业,适应需求增强人才供给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加快,中国社会对技能型人才、 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我国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仍然较大,就业总量压力不小,但同时,结 构性矛盾也日渐明显。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是职业教育承担的历史 责任。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断强化基础能 力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生资助和中职免学费政策,切实成为城乡 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和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强大助推器。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的

13、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示范性职 业院校建设项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债西部地区中等职 业学校建设项目”、“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等,支持了近 1500 所职业院校 的基础建设。“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资金超过 140 亿元。2011 年,该专项资金投入更是高达 104 亿元,远高于“十一五”期间年 均投入水平。紧扣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支持实施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建 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大幅度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为了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促 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党和国家还不断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国家助学金

14、政策和免学费政策。2011 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国家助学金 135.9 亿元,资 助了 906 万名中职学生;投入免学费资金 79 亿元,覆盖了 395 万名中职学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均 GDP 已超过 5000 美元,我国要走出 “中等收入陷阱”,让群众真正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并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提高职业教育的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能力成为必然之选。2006 年以来,职业院校共向社会输送了 5000 万名毕业生。工学结合、校 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人才输出的针对性、适用度和吻合 度,受到企业广泛欢迎。与各级各类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就业率有口皆碑。统计显示,中等职业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5%以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 84%。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让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城镇生活和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农村劳动力带技能转移、 带知识转变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兑现了政府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郑重承诺。10 年来,职业教育攻坚克难,屡创辉煌;面向未来,从“中国制造”走向 “中国创造”,职业教育责任在肩,使命崇高。(本报记者 刘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