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6996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群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群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群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群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摘要:笔者认为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固“四维”。 “四维”者,一曰:口味,二曰:特色,三曰:载体,四曰:品牌。从四个着力点阐述了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灵魂,依托,支点。为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探出一条路子。关键词:群众文化 可持续 发展 思考 群众文化活动是政府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的服务。群众文化活动如何持久开展,一直是困扰组织者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困扰之源,在维系不全。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必须立“四维”。 “四维”者,一曰:口味,二曰:特色,三曰:载体,四曰:品牌。一、口味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基础口味

2、强调的是喜爱与兴趣。社会己进入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以人为本”己成为时代的主题。把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计划经济时代,群众文化活动是“官办民看”,突出的是宣传,很少考虑群众的感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呈现出人口流动性加大,社会出现“农民工”、“打工族”等流动群体;社会提倡实现个人价值,人的个性张扬,更放纵自我,更寻求体验自我的机会;社会步入休闲时代,休闲文化形式日趋多元等新特点。社会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竞争激烈,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己由以组织者为主向以群众为主转移。古人讲“世易

3、时移”, “因时而化”,面对社会的变革,群众文化活动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探求群众口味,适应群众口味,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口味,作为活动可持续2开展的根本和起点。当然,众口难调。难调也必须调。根基不牢,地动天摇。调口味打基础应从以下入手:首先要做“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探口味工作。如周口市创办“周末一元剧场”,市文化局首先组织调查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商场、工地,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接触,摸准老百姓的“食性”,使活动内容、节目组织心中有数。适合群众口味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这里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据中国文化报报道:“2008年 7 月 4 日晚,河南省周口市,天空阴云密布,细雨飘飞。 周末一元剧

4、场开演好久了,剧场门前台阶上,几位等待退票的老人坐在马扎上,仍迟迟不肯离去。剧场经理被他们的痴迷所感动,把他们请进剧场。 小马扎搬进大剧场,一时成为周口的新闻。 ”其次要培育兴趣。培育要从娃娃抓起。美国为提高民众的体育兴趣,1940 年就在青少年中开展了休闲体育文化活动,有效的提升了人们对体育的爱好程度。我国一些地方近年开展的“戏剧进校园”、都不失为培育欣赏口味,引导欣赏方向的办法。二、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灵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经典论断的实质,强调的就是地域特色。地域特色文化因历史的沉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群众紧密相连。群众文化活动应把地域特色文化视为生存的魂。特色需要发掘。俗话

5、说“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这些不同的俗和规矩中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可谓千差万别、风情万种,我们要深入挖掘,使之闪耀时代光芒。如湖北黄冈是黄梅戏的故乡,自古就有“一去二三里,村村黄梅戏“的佳话。除了黄梅戏还流传着楚剧,东路花鼓戏,东腔戏等五个地方剧种,虽有特色却奄奄一息。为了让这些民间艺术珍宝重现异彩,近几年,当地政府拿出专项经费进行挖掘。定3期举办黄梅戏艺术节、地方戏曲新作展演、民歌民舞民乐汇演等大型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为这些特色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舞台。通过挖掘一些民间剧种消失数十年后获得新生,再次和观众见面,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特色需要整合。优秀的传统的文化珍珠,散落民间并不耀眼,显不出

6、特色,当我们把它们拾起,连成一串,就会成为特色独具的耀眼光环。如海南省海口市每到春节都开展众多文化活动,因分散而缺乏特色,一直没有形成节庆文化品牌。2007年,他们整合海南民俗文化,以“万春会”为品牌,打造“万春会”的本土文化特色,注重、依照群众的需求,组织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活动,让群众春节期间在“万春会”有得玩,有得看,有得吃,真正享受到独具特色的节日文化大餐,到场观众连续两年达 86 万人次。特色需要雕琢。璧不琢不成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表现形式,有的肯定是很粗糙,有的甚至很低俗,要把其打造成群众文化活动的精品,使其成为群众文化活动持久闪耀的亮点,就必须下大功夫,进

7、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高。如二人转,是东北民间广为流传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以“粗口”著称,在过去可以说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通过雕琢,特色不退,魅力不减。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还从东北走向了全国,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常演不衰。三、载体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依托一切文化都寄寓于一定的文化载体之中。文化载体是文化赖依生存的诗性空间。可以说,没有载体,文化就无所依,没有载体就没有文化。一般来说文化载体可分为:物质性载体和精神性载体。就群众文化活动而言,物质载体应以广场、公园、剧场等为首选,精神载体可以民俗和现代节日为主,但二者又不能截然分开,必须是物质和精神的有机融合,是文化时空、内容与形式

8、和谐统一的有机表现体。选择4群众文化活动载体,让人民群众持久的认同你,就必须使这一载体既渗透着时代文明发展的印记,更流露出文化载体对人类永恒的情感主题:亲情、友情、爱情和真情的人生关照。以此营造一个记忆点,使其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习惯,让亲历的人有良多的回味,从而使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永远长青,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否则,即便是有节日形式,或具有丰富蕴含的传统内容,也会冷冷清清,也只能是昨日黄花。比如元旦,法定假日一天,加上调休两天,时间空间是有了,可我们怎么过?它的地位跟星期六、星期天的双休没什么区别。元旦的尴尬,根本原因是没有任何文化意象或者仪式与之相关联。再如七夕,这是我国文化传统中最具浪漫色彩的

9、节日。相传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七夕夜晚,小伙子们躲在瓜果棚下,偷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姑娘们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拥有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上岁数的人则是躺在场院,昂望星空,寻找着银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回味生活,一夕佳话。有识之士呼吁,把七夕打造成中国的情人节。不乏商家举办活动推波助澜。可七夕却热闹不起来。问问年轻人,七夕怎么过,大家都一脸茫然。 “七夕”没有让年轻人普遍接受,也是缺乏一个统一而且适合年轻人活动的“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必须精心寻求,然后不断提炼、提升。贵阳市花溪在 2000 年到 2005 年,为追求唯一性、持久性的文

10、化载体,先后尝试举办“贵阳国际童声合唱节”、 “花溪浪漫节”、 “中国花溪生态论坛”、 “中国摄影博览园”、 “中国民族舞蹈公园”等活动,2006年才确定以“花溪之夏艺术节”为载体,突出音乐主题并和全国舞蹈荷花奖大赛轮换举办的思路。7 年不懈探索,可谓佳话。四、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支点品牌是企业竞争的软实力。注重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已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5的环境下迎接市场挑战的一个重要法宝。胡锦涛指出:“要拥有我们民族的世界品牌。 ”这不仅是对民族产业的要求,也是对文化发展的要求。群众文化活动是向人们提供的是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应注重创建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以更清晰的角色、更经常的频

11、率、更持久的影响力参与到群众休闲的生活之中,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创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首先要加强品牌精神建设。品牌精神是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 DNA;是对品牌实质的一种速记,应简明、具吸引力。品牌精神是一种价值认同、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应亲切、具扩张力。强大的品牌精神使消费产者对这一文化品牌产生一种文化自觉,人们一看到它,一听它就想参与其中。如持续十年的中国老年合唱节“永远的辉煌”;河南的梨园春“擂响中国”。 以其独具的个性、地位和共享的经验,给人以亲切感、信任感,吸引着人去关注和参与。我们春节的文化品牌精神“和谐、吉祥、欢乐、亲情、关爱”,己深度影响世界,成为世界文化品

12、牌。巴西人和法国人己开始过春节,美国的纽约州,春节已被确立为法定节日。正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所说:“春节已经远远超过了华人社团,正成为被越来越多人庆祝的节日。 ”其次要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体现在特定活动身上的实用价值;二是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附加价值。品牌的附加价值就是品牌的人文意义。它对大众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社会观念、文化习俗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品牌价值是资本,以此寻求合作,投资方会不请自来。品牌价值是市场,政府换届领导更迭也不会轻言放弃。福建省晋江市的“晋江戏剧展演节”就闪耀着品牌价值的辉煌。 “晋江戏剧展演节”历经 28 年,影响力吸引力至泉州和厦门等

13、地方,成为闽南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块金字招牌。6第三,要坚持品牌创新。品牌的核心是创新,品牌的活力在于创新。品牌创立之后不能一成不变,否则无法长期在市场占领优势。品牌创新是以科学的品牌战略使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得以延伸,从而保持其长盛不衰的活力。许多著名文化品牌都是在不断创新中生存、发展下来的。石家庄每年一届的“彩色周末”己举办了 15届,开始在广场,后来扩展到公园。现在横向在河北 11 个省辖市全面铺开,纵向延伸到周边的县城、乡镇乃至农村场院,呈风起云涌之势。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等在此交汇,俗文化与雅文化在此融合,这就是创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历经十年,坚持“探索创新”,己打造成世界著名艺术节,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品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一定要固“四维”。 “四维”立,群众文化活动兴, “四维”牢,群众文化活动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