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赋与汉代《诗经》学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674353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PDF 页数:142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赋与汉代《诗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赋与汉代《诗经》学(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汉赋与汉代诗经学姓名:金前文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指导教师:高华平20060401博士学位论文 D 0 c T O R A L D 临S E R l l O N内容摘要本文以汉赋与汉代诗经学的关系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汉代诗经学的内容、形式,两汉赋家赋作及其诗经学渊源,在此基础上,对汉赋与汉代诗经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汉代诗经学是在汉初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兴起的背景主要有三:一是诗经“经”化在先汉的完成,这是汉代诗经学兴起的思想背景;而是先汉儒家在解诗传诗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方法、在注经传经过程中使用和发明了一系列的注经体式,这是汉代诗经学兴起

2、的学术背景;三是诗经在秦汉之际的广泛流传,这是汉代诗经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汉代诗经学的兴起是以鲁齐韩毛四家诗的出现为标志的。四家诗出现的确切时间现在已不可考,但大致应该是在武帝之前不晚于文景之时。汉代诗经学的兴起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治诗的学者专门化:二是四家诗的师承渊源相同;三是四家诗存在着不同的流传地域;四是四家说诗要旨和方法相同。从武帝开始,四家诗特别是齐鲁韩三家叉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这个发展是不均衡的齐鲁韩三家长期立于官学,毛诗则长期沦为私学,四家自成传授体系,各守师法家法以教。直到郑玄三家笺毛,才混合四家。在这种背景下,汉代诗经学逐渐走向了“中衰”。汉以后,齐鲁二家诗先后亡佚,韩诗仅

3、存外传。从束王应麟撰诗考开始,明清特别是清代学者如陈寿祺、陈乔枞父子对三家诗材料作了大量的辑考,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明显的疏漏之处。本文在重新检讨清人( 以陈寿祺、陈乔檄父子为中心) 辑佚成果的基础上,对汉四家诗的诗学内容及说诗传诗特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从四家学者论诗材料看,汉代诗经学对诗经的阐发主要是围绕儒家礼治思想进行的。儒家以礼为治,是通过构建夫妇、父子、君臣等不同的等级伦常关系来实现的。四家解诗时,对儒家构建的这些特别是夫妇、父子、君臣伦常部进行了具体的阐发。在夫妇之伦中,四家诗着重阐发了为妇之道,指出,女子要坚守礼法,作事以礼。在父子之伦中,四家诗着重阐发了为子之道,指

4、出子要以孝事亲,要“尊亲”、“弗辱”不“灭世断宗”。在君臣之伦中,四家诗认为君要有“德”有“威”。有“德”就是要有“仁”,要能行孝道、行仁政。“威”,就是“可思惧”。君之“威”离不开“德”,但主要要靠礼制来维护a 君的举止进退施用都有具体的礼仪规定。至于臣道,四家诗认为,臣要“忠”。“忠”就是勤于王事,诚尽职任,还要能“彰主”“谏君”,并提倡对人君实行“讽谏”。在这些伦常中,夫妇、父子属于家族伦常,君臣属于政治伦常。四家博从“为政”的需要出发,着重阐发了君臣伦常。儒家扎治离不开乐,四家诗对乐的功用等内容也作了讨论。在说诗、传诗过程中,四家诗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用史、用谶纬、用

5、杂说说诗,并在说诗传诗中坚守师法家法。当然,四家用史、谶纬、杂说时还是并有侧重,毛诗侧重于史,齐诗侧重于史、谶纬韩鲁侧重于史、杂说。汉代诗经学的这些思想内容和形式特点,对汉博士学位论文 嘲D R 札D I S S E R T A T I O Ni m p o 咖tc o m p o s e r s B a s e do nt l i s ,t h ep 印e rh a sm a d eas y 吼e m a l i cj n v e s 廿g a l j o ni n c 0t I l eb a c k m u 力do f t h ec o m p o s 郴o fs t u d yo f 砀

6、e 口口曲矿肋噌s T h es t I l d yo f 而P 肋曲D ,勋糟F i n H 蚰D y n a s t i e se x 哪e dbi n 矗u e n c eo nt h ec o m p o s i 廿o no fH a np m s o d i e st h r o u 曲t h ep r o d yc o m p o s e r s ,w h 0w e r ei n n u e n c e db yt I l e 咖d yo f 丁加肋础矿曲邵,s ot h ep f o s o d j e s 州札e nb y 廿1 锄d e m o n m a t e de x

7、p l c i t 南a n I r e so ft h es 加d yo f 确P 肋出D ,岛咿T i l ln o w ,t h e 陀扛os y s t e m 鲥c咖d yo f t h e H a r Ip r o s o d i e sc o m p o s 粥o r i g i no f t I I e 咖d yo f 强P 肋曲。,曲惜$ B a S e do nc a r e 如l咖d yo f h i s l o c a ld o c u m e n t sa p r e l i m n a r y i n f e r e n c eo f t h e H a | lP

8、m s o d i e sc o m p o s e r s o 打酉no f 廿I es t u d yo 门砸丑七0 ,脚i sd r a 、v r IF i n “l y ,m e i n n u e n c eo f t h e 咖d yo f 7 托如。七。,勋硌,e x e n e do nH 釉p r o s o d i e si s 咖d i e di nt h 。p e r s p e c t t v eo f t l l e m e ,田i e 舭dw n t i l l gs “l l s K e yw o r d s :H a np m s o d i e s ;p r

9、 o s o d yc o m p o s e r s ;1 1 1 e 咖d yo f 聃P 助。七矿曲,攀i nH 肌D y n 船t i e s ;o d g j n :i n n u e n c o博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ST H E S I S引论汉赋乃代文学之胜”,雄霸中国文坛四百多年,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但由于文本阅读的困难及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类型化、模式化等特点汉赋在根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被研究者重视。直到近两十年,这种局面才被打破,有关汉赋的研究逐渐升温,汉赋的渊源、发展、形态、及相关特点等都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但是这些讨论多局限于文学层面,多是

10、从文学角度出发,注重文本的解读,很少关注社会学术文化对其出现和发展所给予的影响和推动。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汉赋的创作当然要汲取前人的文学创作经验,遵循文学特有的创作规律,同时也不可能不接受特定社会学术文化的影响。因此,探讨汉赋与两汉社会学术文化的关系,对于汉赋研究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尚需进一步拓展的领域。而在两汉社会学术文化中,经学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两汉学术的骨干”是经学o 。两汉社会,经学极盛。何谓经学? “顾名思义,经学是研究经的学问。故为诸经作传说、作笺、作注疏、作训诂或阐明义理、详述大意者均称为经学。”o 简言之,经学就是指儒家学者利用诗经、尚书、礼、易、乐、春秋等儒家元典阐发儒家思

11、想的学术形式和学术内容。汉初,虽然中央政府奉行黄老之治,但由于诸侯王中“颇有倾心养士,致意于文术者” ,藩国经学发达当时有名的经学大师如诗学者申公、易学者丁宽等均浪迹于藩国。武帝即位之后,接受名儒董仲好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遂从藩国走向中央,逐渐成为官方学术和统治思想,开始为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提供着基本的评判标准和发展参照致使当时出现了“上无异教,下无异学,君之诏旨,臣之章奏,无不先引经义,所用之士,必取经明行修”o 的社会发展格局。此后,虽然经历过经今古文学之争,历汉一世,经学的独尊地位基本未有撼动。在这种背景之下,两汉政治道德和社会学术无不深深打上了经学的烙印,作为意识形态精神力

12、量的文学进而作为两汉文学正宗的汉赋自然也就难脱经学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冯良方在汉赋与经学一书中也作了非常显明的表述。他说:“在经学隆盛的时期,经学以其无与伦比的强势地位规范、控制着汉赋,汉赋亦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经学的规范、控制”o 。当然,经学毕竟是一个庞犬的学术系统,在汉儒眼中,由于元典文本的不同,各经的功用也不相同。汉书艺文志云:六艺之文:乐* 以和神,仁之表也;诗咀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敌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2 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第t 页。 孙筱;两汉经学与社会j ,中国杜会科学出版杜,2

13、0 。2 年,第7 7 页。 鲁迅:投文学史纲,鲁迅全集第9 卷,人民文学出敝社,1 9 8 1 年,第3 9 5 页 皮镯瑞:经学通论序) 商务印书馆,1 9 3 0 年; 冯麈方:汉赋与经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2 0 0 4 年,第3 页。博士学位论文D O c T O R A LD I S S E R 砌O N( 南开学报2 0 0 1 年第1 期) 、谭德兴的论文论 学与两汉辞赋观的发展经学与文学关系之考察( 贵卅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第1 期) 等。但所谈的内容也主要是集中在汉儒以美刺说诗对汉赋主题表达和两汉赋学批评的影响上至于汉儒通过诗经具体阐发的儒家思想及

14、其说诗传诗的方式方法对汉赋创作的影响则基本未有涉及。这种研究情况和态势,与当前汉赋研究的发展形势显然是不相称的,它势必会影响和妨碍我们对汉赋本质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的探求和把握。要想全面科学地认识汉赋,就必须弥补当前汉赋研究中所存在的这些缺陷通过考察汉代诗经学的学术内容和形式特点,深入把握汉赋创作的内在本质。这种考虑,也就成为本文写作的目的。从这个目的出发,本文将主要讨论汉儒论诗的精神主旨和说诗传诗的方式方法以及在诗经学的影响下汉赋创作所表现出来的诸方面的写作特点,尽可能通过对汉赋与汉代诗经学关系的考察对汉赋的创作规律作一点本质上的描述。具体说来,本文的写作,分五个部分进行。第一个部分主要讨论汉

15、代诗经的兴起和发展。诗经学肇始于先秦,真正若起却是在汉代。汉代诗经学的兴起是以四家诗的出现为标志的;先秦儒家诗学的发展和汉代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为汉代诗经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武帝之后,诗经学继续得到发展,到东汉时期,随着马融、郑玄等沟通四家诗说才逐渐走向衰败。本部分将对汉代诗经学兴起的背景及其兴起和发展过程作一详细的描述。第二个部分主要讨论汉代诗经学的思想内容及说诗传诗特点。汉代诗经学研究实际上是四家诗的研究。四家诗学者通过对诗经的诠释和发挥,系统地阐发了儒家思想并在说诗传诗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本部分将从整体上讨论一下四家诗对儒家思想的阐发情况及其说诗传诗特点。第三部分是关于两汉赋家赋作的考察。讨论汉赋与诗经学的关系,应对两汉赋家赋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赋的兴起不始于汉,但两汉赋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使赋具有了不同于他代的一些特点。考察两汉赋的创作情况,离不开对赋体特征的讨论。赋这种文学体裁,古今讨论极多,也讨论得比较充分,对此,本文不准备多花笔墨。本文将只着重讨论一下汉赋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两汉赋家赋作作点系统的考辨。第四部分是关于两汉赋家诗经学渊源的考察。高尔基说:“文学即是人学”,人的思想和思维决定着文学的创作态度和创作实践。汉代诗经学对汉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两汉赋家的影响实现的。从文献看,两汉赋家或师出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