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翻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3923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翻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翻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翻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翻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翻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谈翻译能力与外语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 究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论文关键词:翻译能力外语能力专业八级统考定量分析翻译教学 论文摘要:运用数理统计软件,对 124 名学生 2003 年专业八级统考中汉译英、英译汉成绩与其他“纯”英语技能(听力、阅读、改错、写作等)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该研究旨在客观地揭示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能力与翻译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之间的相互联系,文章对该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阐述了它们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在英语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听、读、说、写、译这五种专业技能中,惟有“译”是一种双语交际能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是听、读、说、

2、写这四种能力的综合反映”,英语能力无疑是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李赋宁认为:“练好外语基本功和翻译的质量有很大关系”。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翻译能力?学生的听、读、说、写等“纯”英语能力与翻译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如何?外语教学和翻译教学有何联系?对翻译教学研究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但通常我们只能对英语能力和翻译能力之间的关系作定性讨论。本文试通过统计分析法,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对翻译能力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外语学习与翻译学习之间的关系,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1研究数据翻译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属于人的心理特征,无法直接测量, “

3、只能通过测量其外显行为或外在表现特征来推论一个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语言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表征数据通常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笔者有幸获得一份由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的 2003 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八2级统考成绩册(共 124 名考生),该成绩册提供了每个考生的总成绩和所有单项成绩(听力、阅读 1、阅读 2、听写、改错,汉译英、英译汉和写作)。英语专业八级统考是测量英语专业学生各种语言技能(包括翻译能力)的最权威的标准化考试,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非常适合作为测量学生英语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定量数据。 2数据统计分析笔者将该成绩册中每个考生的单项成绩输入 SPSS 软件,为便于

4、分析操作,将“听力”和“听写”成绩相加后合并为一项(标记为“听力理解”),作为考生英语听力能力的表征数据;将“阅读 1”和“阅读 2”成绩相加后合并为一项(标记为“阅读理解”),作为考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表征数据,然后将每个考生除“英译汉”和“汉译英”外的所有单项成绩相加合并为一项(标记为“总分 1”),作为考生“纯”英语能力的表征数据为了证实“纯”英语能力较强的考生和较弱的考生在翻译能力上是否存在明显差距,笔者将所有考生根据“总分 l”的成绩分为两组, “总分 l”成绩大于或等于及格分数(即 48 分)的考生为高分组(共 35 人), “总分 l”成绩小于及格分数的考生为低分组(共 89 人),

5、然后对这两组考生的“汉译英”及“英译汉”成绩分别进行均值比较及独立样本 t 检验。为了考察考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读、写等纯英语技能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笔者用 SPSS 软件对全部考生的“汉译英”、 “英译汉”、 “听力理解”、 “阅读理解”、 “改错”、 “写作”、 “总分 l”之间的 Pearson 相关系数进行了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1对“总分 l”大于等于及格分数(48 分) 和小于及格分数的两组考生的“汉译英”成绩进行均值比较及独立样本 T 检验的结果如下: 由表 l 和表 2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3(1)Lcvene 方差齐性检验 F:0772,P=0381005,可以认为两组学生“

6、汉译英”成绩的方差相等; (2)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时,T=3303,P=O001005,可以认为这两组考生“汉译英”成绩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即“总分 l”大于等于及格分数的考生组的“汉译英”成绩(均分为 631)显著高于“总分 l”小于不及格分数的考生组的“汉译英”成绩(均分为 567)。 2对“总分 l”大于等于及格分数(48 分)和小于及格分数的两组考生的“英译汉”成绩进行均值比较及独立样本 T 检验的结果如下: 由表 3 和表 4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Levene 方差齐性检验 F-2541,P=0113005,可以认为两组学生“英译汉”成绩的方差相等; (2)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时

7、,T=3152,P=002005,可以认为这两组考生“英译汉”成绩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即“总分 1”大于等于及格分数的考生组, “英译汉”成绩(均分为 674)显著高于“总分 1”不及格的考生组的“英译汉”成绩(均分为 589),可以看出这两组考生“英译汉”均分的差距(085)要高于他们“汉译英”成绩的差异(064)。 从上分析结果可认为,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翻译能力上明显优于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 3对全部考生(124 人)的“汉译英”、 “英译汉”、 “听力理解”、 “阅读理解”、 “改错”、 “写作”、 “总分 1”之间的 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如下:对表 5 中的数据可做如

8、下分析: - 4(1)考生的“汉译英”成绩与英译汉成绩相关性最强(R=0454,P=0000),这说明汉译英能力和英译汉能力是相互关联的。从翻译教学来说,这提示我们英译汉教学与汉译英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考生的“汉译英”成绩与“总分 1”的相关性较强(R=0333,P=0000),这说明学生的汉译英能力和听、读、写等“纯英语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英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汉译英能力; (3)在构成“总分 1”的各单项成绩中, “改错”成绩和考生的“汉译英”成绩的相关性最强(R=0332,P=0000),几乎和“总分 1”与“汉译英”的相关性相同。八级“改错”测试的要求是:“运

9、用语法、修辞、结构等语言知识识别短文的语病并提出改正的方法。 ”“改错”成绩和“汉译英”成绩的相关性启发我们:学生正确应用英语语法、修辞和结构等语言知识的能力是影响汉译英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和英译汉相比,学生在汉译英时比较容易受母语语言结构的干扰而出现语病。按照Lade 的观点,句子结构和语言概念是汉英差别最大的地方,因而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根据笔者平时批改学生汉译英作业的经验,不少学生在英语词法、句法和语法等语言知识方面的语病屡见不鲜。周仁华柏总结了英语专业学生在汉译英表达时经常犯的 13 种错误,其中有 7 种和英语基本词法、句法和语法规则等语言知识有关。杨晓荣则将汉译

10、英中译者所需的英语语感具体化为:1)语法意识;2)惯用法意识:3)表意意识;4)文体意识;5)情景意识;6)连贯意识。可以看出这 6 个方面和英语语言知识有很大关系。 (4)通常我们认为汉译英和英文写作都是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 “由于这些原因,英文写作就成为汉译英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功。 ”因此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汉译英能力也应该较强,但表 5 数据表明这种主观印象并不一定正确:考生的汉译英成5绩与写作成绩没有相关性(P=0171005),也就是说,英语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汉译英能力并不一定就很强,而汉译英能力出色的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也不一定同样出色。究其原因,写作时学生习惯用自己掌握的词语和句式

11、来表达自己熟悉的思想内容,而汉译英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克服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上的各种差异再现原文的意义,这相当姜秋霞提出的译者的转换能力:“即在特定语言活动中激活双语语言文化结构,使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在各个内容层面上对等。 ”,也就是说,构成汉译英能力的主要因素除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外,还有含义转换能力,而后者只有在汉译英课程中才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5)考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和“汉译英”成绩有较弱的相关性(R=0214,P=O017001),这启发我们,大量阅读英语作品可能不是提高学生汉译英能力的有效办法。 (6)考生的“阅读理解”成绩与

12、英译汉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R=0348,P=0000),究其原因,在英译汉时学生需要透彻地理解英语原文,而这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三、对翻译教学的进一步启示 从前面的统计分析可看出: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英语能力存在明显的关联性,从翻译教学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翻译学习也是语言学习的一种途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如何文安先生曾指出的:“尽管英汉翻译课不是词汇、语法课的补课。然而实际上,翻译课却额外承担着学生全面查漏补缺的重荷。 ” 关于英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一直都有“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之争。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英语专业翻译课兼有“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性质,但从教学大纲中对翻译课目标的界定来看,前一种性质似乎应该更突出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