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探析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3299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探析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探析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探析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探析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探析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探析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探析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探析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回归前香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而后重点分析了回归后香港在新世纪的教育变革中学校德育的变化以及新的特点。关键词: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变革一、回归前香港学校德育的主要特点香港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英国入侵前,香港同祖国各地一样,推行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德育是融入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和社会生活之中进行的;沦为殖民地后,香港的德育曾一度受基督教传教及教会学校兴起的影响。香港早期的道德教育一方面注重以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伦理道德陶冶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立业处事的基本品质;另一方面注重少数华人精英的培养,努力使学生接受、认同西方价值观念,使他们具有英属国统

2、治代理人的品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香港学校的德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经历了长期的注重渗透式道德教育历程后,以 1981 年的学校德育指引的颁布为标志,香港首次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指明了德育课程的基本目标。1984年中英发表了联合声明,明确了香港的未来前景,随着香港回归过渡期的到来,香港人的身份也将绝大多数由殖民统治下的都市市民转而成为在香港的中国公民。为适应这一转变,1985 年香港教育署颁布了学校公民教育指引,把公民教育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该指引将公民教育定义为:将个人培育成有高尚品德,而又能促进个人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教育。并对公民教育的内容范围理解得十分宽泛,诸

3、如“青春期的特2征”、 “学习适应环境”、 “养成独立的精神”、 “家庭的功能”、 “了解自己”等均列入其范畴。1985 年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与 1981 年的学校德育指引并没有对“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两者间进行明确的划界,香港学校的德育实际上是与公民教育互相交融的,以至于人们常以“公民道德教育”这一概念来指代这一领域。1996 年,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公众咨询之后,香港教育署又公布了新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并在 1999 年付诸实施。1996 年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比 1985年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更富有时代性,也更为完善,但将德育和公民教育融为一体的特点依然如故。从历史过程看,香港的学校道德

4、教育大致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附庸于殖民教育到独立自成体系的进程。回归前,香港学校道德教育主要特点表现为:在价值取向上,注重个体本位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在策略上,是实行隐蔽性强、殖民性明显的民主政治教育;在目标上,突出个体与社会协调、注重能力培养的公民教育;在内容上,注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品德教育;在途径上,除课堂教学外,特别注重校园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二、回归后香港学校德育的重要变革1997 年回归祖国后,香港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21 世纪初,香港的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2000 年 9 月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的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教育制度的改革建议文件

5、拉开了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序幕,随之推出了教育改革推行时间表。为更好地推进德育和公民教育,香港教育改革委员会也于 2002 年在“课程发展议会”内设立了“德育及公民教育专责委员会”,该委员会每年都根据政府所公布的各项改革报告和内部检讨提交建议书,为德育与3公民教育的推行提供决策咨询。在 21 世纪的教育改革中,香港学校的道德教育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关注,无论是本次教育改革提出的六大愿景,还是新课程为学生提供的五种学习经历,乃至政府拟定的课程改革的四大关键项目,都无一例外地将道德教育作为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本次教育改革的六大愿景中, “确认德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使命”就是其中之一;在新课程改革向

6、学生提供的五种重要的学习经历中, “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的生活经验”被列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经历;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四个关键项目中,“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也名列其中。可见,在 21 世纪香港学校的教育改革中,道德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出如下特点:1.推行基于“生活事件”的德育主题策略香港最近的德育改革提出了“生活事件”的概念,强调要以“生活事件方式”进行德育。所谓以“生活事件方式”进行德育,就是把学生的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有意义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经历的各类事件中获得认识与体验,并通过处理这些事件,培养他们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各种生活事件共同构成了香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题,在基础教育各个阶段,

7、道德教育都包括下列五大主题:“个人成长及健康生活”、 “学校生活”、 “社会生活”、 “家庭生活”和“社交生活”,但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和第二阶段(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是培养学生个人养成良好习惯和融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德育策略推行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生理发展与认知发展的需要,把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四种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作用于学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环保习惯等。从第三阶段(中学一年级至中学三年级)开始,考虑到学生逐渐面临职业选择问题,4除与前面阶段共同的主题外,还增加了“工作生活”的主题,这一主题在第四阶段还成为德育推行的重点。2.强调培养学生的

8、正面价值观与目前台湾注重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不同,香港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面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生活与学习态度。香港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五种首要的价值观与态度,即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和承担精神。 坚毅就是让学生敢于面对人生的压力和挑战,培养对抗逆境的能力;尊重他人是培养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不仅善于与他人沟通,而且还要学会接纳和尊重他人,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和容纳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责任感就是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同时又是不同社会团体中的一员,个人在各团体中所担当的角色不同,享有的权力和肩负的责任也各有不同,生活在人与人之间彼此更为相互依存的现今社会,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有为

9、家庭、社会、国家以至全人类承担责任的精神;国民身份认同就是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发展的兴趣和关注,培养对祖国的归属感;承担精神就是让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并身体力行,成为对家庭、社会、国家以至世界勇于承担责任的人。3.注重道德教育的渗透性香港学校道德教育历来重视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相互渗透,学校的道德教育通常是在与公民教育、性教育、健康教育、清廉教育、环境教育、传媒教育、法律教育、消费者教育、药物教育和艾滋病教育等揉合在一起进行的,并且敏锐、及时地将社会热点问题反映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中。学校通过各学习领域或跨学习领域的学与教,培养学生上述五种首要价值观。香港学校

10、道德教育开展的基本方式为:作为5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中的独立主题及研究个案,一般采用在班主任课或学校集会中讨论;作为跨学科活动的主题或副题,则通过专题研习、人文学科的学习活动进行;作为各学习领域相关主题的学习情境,则以进行对应的教育为主,例如在小学常识科中学习个人对健康的责任,在中学历史科中学习英雄人物的坚毅及承担精神等。4.提倡道德教育的全民参与和民间都对道德教育赋予极大的热情,学校道德教育得到了香港各界的大力支持。不少政府部门直接参与到了道德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中去,如廉政公署直接参与道德教育教材的编写,免费发放教材给学校并培训德育教师;政府福利署策划组织许多社会活动,吸收中小学生假期参与;

11、宗教团体等社会组织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大力推行公民教育,同时参与制作公民教育教材;香港的大学学者通过相关的课题研究来推动香港学校的道德教育;香港赛马会每年出巨资捐助教育署组织暑假公民教育活动;香港的媒体也为学校公民与道德教育推波助澜,关注和报道学校公民教育的成效。这种全民参与性在回归后得到了加强。香港的学校十分注重动员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推行学校德育,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在学生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不断反思并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并身体力行;在教师方面,要求教师通过平日与学生的接触,并通过自己的言行,营造开放的学与教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

12、观和积极的态度,培育学生的德育和公民意识;在学校方面,要求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德育及公民教育学习机会;在家长方面,要求家长参与组织校内活动,为学校的决策献计献策,同时通过研讨会及家长教师会的功能,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在社会组织机构方面,要求社会6各组织机构应尽可能为学生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机会。5.灵活安排德育内容和活动时间香港学校德育活动的时间安排不拘泥于固定课程时间段的设计,而是力求营造出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得道德教育的环境氛围,并努力创造各种道德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教学时间的安排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而长短不同。尤其是校本德育课程的推行,更是强调在各主题

13、下的生活事件和内容,可根据学生、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灵活调整。同一生活事件,也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探讨。德育的授课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可以是德育及公民教育课,也可以是班主任课、常识课等等。除在校学习外,香港学校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同时,还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善用自己的假期时间,使道德教育能够跨越学校的时空限制,成为整个日常生活和社会教育的一部分。三、结语纵观香港的道德教育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是在变革当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在变革中,香港学校并没有对回归前的德育进行简单的否定,也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扬长避短,在继承过去一个世纪以来道德教育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适时输入时代精神,形成了

14、带有西方文化特征的社会广泛参与和注重渗透性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注重推崇正面价值和整体安排学习内容的东方特色。这就使得香港学校的道德教育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一方面,香港以高度开放地区的独特优势,接受并实践着世界上自由民主的科学德育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是在回归祖国及富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的背景下进行的变革,是在国家主权下,探索德育改革的新尝试。这对实现创建有香港特色的现代德育体系、建立亚洲现代学校德育的新7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许向东。香港学校德育评价。http:/:8010resourcearticle/jylw4/401lw008191.htm.2吴江。世纪之交的香港学校德育J.教育

15、理论与实践,2000,(1).3香港教育署。学校德育指引Z.1981.4香港的道德教育。 http:/subjectpoliticshtml06020320012200122130.htm.5单文经。香港公民教育的历史与重要问题J.中等教育,2002,(5).6王婷。香港课程发展态势J.教育科学研究,2002, (7).7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http:/cd.ed.gov.hkreoprtcindex.htm.8冯增俊。走向新纪元的粤澳港台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教育制度的改革建议。http:/www.ec.edu.hkreformannexEdureformchi.pd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