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2724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论文关键词:消费社会 消费 异化 广告 论文摘要:微醺彩妆承续了施叔青香港时期关怀社会人生的使命感和社会维度的建构,以批判的角度凸显了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失落与认同危机。本文结合文本与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理论,力图多维度地探究文本中所折射出的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异化与失落。 1999 年跨越千禧之际,施叔青推出了微醺彩妆。关于创作微醺彩妆的发想,是她于 1994 年回台湾时,欲写一本以台湾为题材的书,恰巧观察到当时台湾盛行红酒文化,让她产生“台湾的文化主体何在?”的疑问,便以风靡台岛的红酒热为背景进行创作。 微醺彩妆承续了施叔青香港时期关怀社会人生的使命感和社会维度

2、的建构,以批判的角度凸显了消费社会主体价值的失落与认同危机。小说以财经报记者吕之翔在富商王宏文的一次品酒会上遭遇了红酒,并矢志学习红酒文化始,围绕着他失去与找寻嗅觉的过程,牵扯出消费社会交际网络下一群男女病态而无品的消费群像。 一、消费符号的象征与社会关系的建构 波德里亚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那里获得了一种符号学的方法,认为附着各种社会文化意义的商品已不再是单纯的、具体的物品了,而成为表征某种意义和价值的符号,具有“所指”与“能指”的双重含义。既然物作为受某种规则支配、表达某种意义的符号载体而出现,那么对它的消费就不单纯是一种物质性消费,而是一种符号消费,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

3、作行为或总体性的2观念实践。这样的消费便大大超越了人与商品之间的关联,而进入到社会、历史、文化乃至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使得消费本身具有了符号性和象征性,从而也具有社会表现力,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消费。 “消费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经济、社会、政治、心理和文化现象”。 波德里亚进而指出,消费实际上是在符号系统中发生的,人们只有通过消费才能进入该符号系统,被整合进社会,获取并确证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因此,符号消费使物给人贴上了一个标

4、签,标示着消费者因各自的消费档次和品位而分属于不同的阶层和团体,以及他们社会价值实现的程度。 “告诉我你扔的是什么,我就会告诉你你是谁!”步入王宏文别墅那两扇由法国大师拉利克设计的水晶玻璃门,触目这一屋子华丽豪奢的摆设,在王宏文身上,消费无疑言说着个体,界定着他的社会地位、文化品位和人生价值,彰显着他的成功和富有。 这位素以品位和懂得享受闻名于台北社交圈的二世祖, “鱼子酱要配香槟才吃出味道”, “非十五岁大、三百公斤的鲟鱼卵不值得入口”,抽雪茄要佐以一杯古巴特产的兰姆酒, “两种应该是截然不同的风味,交融在一起,却合奏出一曲嗅、味觉享受的交响曲”。王宏文的宴客排场集中了中、西美酒佳肴于一堂,

5、更令吕之翔叹为观止。酒是 78 年产的勃第根极品红酒,罗曼尼康帝,价值 3 万多元,当年的年产量才 6535 瓶。在这里,酒的使用价值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的牌子身份、地位的象征。此外,品饮红酒之前,还要经过一系列特定的程序和仪式:醒酒、滤酒、试酒。 在王宏文眼里,品酒是一种艺术。他把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至:远赴伦敦参加3苏富比为安德鲁韦伯爵士举行的名酒拍卖,拍得几箱名牌香槟和一瓶 1945 年大樽装的慕桐罗丝乔红酒。拍卖会结束后,他先到法国南部的普罗斯旺品尝新上市的松露,再飞抵波尔多五大酒庄之一拉杜酒庄尝试新酒,并意欲收购酒庄全年所产的红酒 参加了一群食不厌精的美食家席设世贸顶楼联谊社的雅

6、集后,自以为颇懂得享受的吕之翔羞惭不已。王宏文那眯眼吸嗅、轻啜细品流连余韵的陶醉表情,成为吕之翔崇羡和模仿的对象, “散席后,他连夜到诚品书店的书架抽下我的第一本葡萄酒书、 葡萄酒事典、 葡萄酒大全回去挑灯夜读”。自此,宏亚电子企业的继承人王宏文,替代了亚洲巨炮棒球全垒打吕明赐,成为吕之翔心目中的偶像。他脱下“除了睡觉,从不离开他的脑袋”的球帽,开始效法能够把吊带裤、蝴蝶结搭配得如此合适、如此无懈可击的王宏文。 在消费社会中,消费已不是个体孤立的占有和需求的满足,而是一个系统,一种不由自主的互相牵连方式。吕之翔通过消费实践和消费模式中符号的使用,来建构他自我的社会群体认同。红酒对吕之翔而言,已

7、不再仅仅是酒,而是确证了他在社会场域中所占据的阶层。吕之翔选择王宏文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作为模仿对象与消费的参照系,正映射了现代社会消费的本质在于它“只是模仿了社会本质地位”,因而个性化消费事实上是范例消费。 “无论怎么进行自我区分,实际上都是向某种范例趋同,都是通过对某种抽象范例、某种时尚组合形象的参照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并因而放弃了那只会偶尔出现在与他人及世界的具体对立关系中的一切真实的差别和独特性”。人皆有之的拥有高贵出身和社会地位的欲望在吕之翔无法得到天赋人赐惠顾的情况下,只有靠自身的消费来实现了,而消费社会恰恰提供了获得这种心理满足的前提条件丰盛的物。结果,消费就将所有4的个体都纳入到

8、它的视野之下。原本五六十个进口商,到了 1997 年的夏天,竟然增到七八百家。全台湾进入红酒总动员,喝红酒成为一种全民化运动,正是这种消费心理的外在的投射。 二、异化消费社会之怪现状 “消费世纪既然是资本符号下整个加速了生产力的进程的历史结果,那么它也是彻底异化的世纪。商品的逻辑得到了普及,如今不仅支配着劳动进程和物质产品,而且支配着整个文化、性欲、人际关系,以及个体的幻象和冲动”。波德里亚曾在消费社会中讲述了一部三十年代的无声电影布拉格的大学生,借助影片隐喻了消费社会的现实:人为商品所控制,甚至反过来取代了人本身,成为自我指涉、自我复制的影像。物成了商品,甚至成了人的影像,但这个影像的人已不

9、再是人,而是邪恶的反人。 “在这里关键的并被悲剧性地展现给我们的是异化了的人,决不只是一个衰竭了、贫乏了,但在本质上仍完整如故的人而是一个颠倒了的人,变成了恶,变成了自己敌人的人,反对自己的人”。 在波德里亚的问题中,操纵这一切,促成这一切的魔鬼正是人自己,是人自己导致了这一切,反过来为物所役使,沦为物的奴隶。这也是影像能够替代人的关键。异化之一:嗅觉失灵主体价值的沦丧 吕之翔嗅觉的失灵是他生命中的一大危机,人生价值为之粉碎。小说一开始便叙写了吕之翔神色惊惶地闯入台北东区一家综合诊所,全然放弃地跌坐在椅子里,“喔,鼻子报废了,嗅觉完全失灵了,闻不到任何气味!”自此,吕之翔踏上了艰难的找寻失去的

10、嗅觉之旅。 嗅觉在文本中类似于上文波德里亚所说的“影像”,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我们5的一种存在方式,替代了昔日的经验。嗅觉的失灵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反观自我的一种角度,丧失了生活的方向, “我”对自己而言变成了另一个人, “我”被异化了。施叔青文本中援引普鲁斯特的话:“人死后一切烟消云散,唯有味道与气味能留下来,难以捉摸却恒久忠实,像灵魂一样在一片废墟中坚持记忆,等待与盼望。 ”吴贞女的尾叔正是受着那股似曾相识的女人香水味牵引,找到了他踏破黑布鞋北上寻觅多时的爱人。 对吕之翔而言,嗅觉曾是他与美食会的众饕客们确证自我存在的手段。一票人南征北讨,吃遍了宝岛的餐厅、街头巷尾的风味佳肴。他们在吃中彰显着自

11、己的身份、地位与品位。嗅觉失灵后,吕之翔连带失去了对食物的兴致, “自动脱了队,美食会的餐桌上久不见他的踪影”。 吕之翔的嗅觉曾经短暂地恢复过,但吃到嘴里的食物出乎意料地又苦又涩,不论走到哪里,扑鼻闻到的气味都是让他恶心反胃的腥臭,而一向令他最难以忍受的被形容是臭鸡蛋的硫磺味,却变成闻之心旷神怡的香味。 商品的逻辑以其强大的力量支配着一切,包括性欲。嗅觉的丧失与变异令吕之翔苦不堪言,不仅感官受到诅咒,影响了生活中的大乐趣,更残酷的是生命陷于停滞、废弃状态,丧失了人类最基本的性欲生命力的表征。面对小玉写满七情六欲的背脊,扭动喘息的充满欲望的女体,吕之翔再也无法像以往一样激起蛮暴的热情,他毫无反应

12、,嗅觉失调,性欲消失。 “吕之翔捶着床沿,痛苦地哀叫。他成了真正的废人”。吕之翔的状态继续日益恶化,后来连视觉也起了变化,周遭失去了颜色,生命一片荒芜。 嗅觉的失灵和变异其实是人自我异化的肇始,身体的部分在这里换喻为整体价值乃至社会意义,蕴喻着消费社会的认同危机与主体价值的沦丧和倒错。而性6欲的丧失连带地丧失了繁衍生命的能力,暗示了人类无法救赎的末途。 波德里亚所说的消费社会是一个没有历史、没有先验性的社会,也是一个没有反思、缺乏追寻的社会。一切物的真实被抽空,只剩下了符号的意义范畴,人们的世界观、生活方式乃至一切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颠覆。在庞大的物的包围中,在符号的役使下,人仅仅是功能性的

13、存在,是被编了码的那些物的符号的附属而已。当人们淹没于日常琐碎的繁荣之中,与这种繁荣结伴而行的是无思想的状态。人之本性的形而上的追溯和沉思就在这琐碎的繁荣中丢失了。思考与自身视角的缺席,随之而来的便是人的主体价值的沦丧。无论是永和竹林路尽头充满着成长岁月的记忆与气味的家、小玉写满欲望的肉体,还是罗莉塔点燃的玫瑰香精,都召唤不回吕之翔渐行渐远的脚步,一切努力终归徒劳。 吕之翔迷恋上红酒的开始,也是他失去嗅觉的开始。 “我们失去家乡的味道,只能从家乡来的葡萄酒找回”,吕之翔藉葡萄酒来找回失去韵嗅觉与自我,但“小说里的葡萄酒其实是来自异乡,是法国、意大利、美国、西班牙、智利、阿根廷等产地,可说是双重

14、的疏离、异化及失落,从引文到文本之间,已约略道出主人翁等人藉酒追梦早已是无望的赎救之举”。 小说最后,吕之翔来到六张犁的乱葬岗, “一步步上去,黯淡的星光,晒着一座座久已无人照拂的荒烟墓冢,回头望废墟样的大台北最后一眼,然后在荒冢墓丛中躺下,幕天席地,最好就此不再醒来”。酣歌狂舞之后,吕之翔回归于寂寞空虚的残碎废墟中,也许废墟才是他,也是消费社会中的人们永远的归宿。 杨传梓是吕之翔的“复制”与承续者。在一个老是让人生病的社会,这位患有严重忧郁症的医师自然难以幸免。杨传梓早已忘了“最后一次吸嗅妻子颈项、肩胛,闻嗅女人肉体芬芳,是在什么时候?”他对着妻子徒然呼喊着空虚的子宫与为人母7的要求却无能为

15、力。异化的社会以一体化的力量将所有的个体网罗于它的掌控之下,人们已逐渐变成官能性、物质性的人,陷入万劫不复的囚牢之中,丧失了批判与反抗的能力。 异化之二:炫耀性消费世纪末精致的颓废 既然消费不只是一种满足物欲的行为,而是一种出于各种目的需要对象征物进行操作的行为,那么,在消费社会中的大多数成员,尤其是富裕的上层阶级更多地把消费过程作为某种意义和信息的符号表达过程。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性消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并由此带来荣耀、声望和名誉,这是一种典型的“炫耀性消费”。 “消费社会需要商品来存在,但更确切地说,需要摧毁它们商品只有在破坏中才

16、显得过多,而且在消失中才证明财富”。 “消费世纪”成了“彻底异化的世纪”,浪费与炫耀是其主要表现。 当消费业已成为人们存在的理由和获得拯救的途径,理性消费便走向了感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和名牌消费。偏爱新艺术的王宏文奢靡、炫耀的程度,从其价值五千元的一支小小的白腊过滤器便可见一斑。邱朝川的一顿午餐,买单要六七千元,脱下球帽的吕之翔环顾报社同事, “惊觉比他晚出道的都早已跑在他前面,穿名牌、戴名表,每天吃香喝辣”。吕之翔结交了几个志同道合的饕客组成美食会,四处探听具有特色的菜肴、乡土风味的小吃,一有斩获即奔走相告、呼啸闻香而去。 把这种“精致的颓废”与炫耀性消费推向极致的当数罗莉塔。罗莉塔喜欢每次穿上名设计师设计的新衣的瞬间,那种发现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的那份惊喜。 “上身的新衣使她拥有了新的生命”。这个充满自我对立,自我冲突的矛盾的女人, “台湾生产的水果,只要是不能剥皮的,她都拒绝入口,对超市的有机蔬果还是不放心,托朋友从香港带回番茄生菜,要不到远企商场地下室买进口的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