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2198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立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立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探索摘要校本课程建设可以结合地域文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直接经验,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内在联系中寻找最佳契合点。立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课程由“知识化课程”向“生活化课程”回归,实现“知识化课程”与“生活化课程”的融合,建立“知识化学习”与“生活化学习”整合同一的课程形态,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社会化转化。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闽南文化课程及其教材建设,从理念、方法、内容、实施等四个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厦门双十中学;校本课程;闽南文化 校本课程开发及其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发展的具体化、有效化表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系

2、统科学地开发校本课程及其教材,是校本课程持续开设、有效发展的保证。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从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之日起,就把校本课程建设当作学校发展和课程发展的可持续工程,既倾注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倾注了智慧和精神。本文以闽南文化课程及其教材的开发为例,介绍了双十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理念 理念是校本课程的灵魂。厦门双十中学在闽南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中秉持了下列理念。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直接经验,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内在联系中寻找最佳契合点,全面开发、实施闽南文化课程,促进“知识化课程”向“生活化课程”回归,实现“知识化课程”与“生活

3、化课程”的2融合,建立“知识化学习”与“生活化学习”整合同一的课程形态,以克服基础教育课程严重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倾向,突破千校同面、万课同相的局面,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个性和鲜明特色。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要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厦门双十中学根据厦门独特的地理优势,针对当前青少年漠视民族文化的实际,把闽南文化课程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存交融、和谐发展的同时,促进学校文化和学校课程的多元建构,实现国家民族文化与学校课程文化一体化。 再次,把闽南文化校本课程作为切实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闽南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力求达

4、到: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能够直接体验到的生活文化情境,体现学习的生活情感功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实践搭起现实的桥梁,实现学习与生活的现实对接;激发学生自身的源动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课程的地方性特征,培养学生的文化个性,又通过课程的民族性特征,培养学生的文化共性,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态度与生活实践创造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文化素养,真正促进学生的知识性成熟和社会性成熟,形成文化个性与文化共性相统一的文化品格,为其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校本课程建设的方法 恰当合理的方法是校本课程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厦门双十中学在闽南文化课程建设过程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5、。 第一,充分发挥课程领导的关键作用,实现课程领导与教学领导的统一。校长是学校发展和校本课程规划建设的领军人物,学校领导班子是校本课程建设和实3施的决策力量,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力军。校长首先组织研制出校本课程的建设规划和目标,进而带领班子成员修订、完善规划和目标,集体作出决策;再引导教师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带领教师进行开发和实施,做到上下步调一致、协调统一。 第二,充分发挥学校师生、课程专家及学生家长在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建设中的作用。学校与闽南文化研究会紧密合作,以闽南文化研究专家为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的龙头,带动和指导师生一起参与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确保课程实施和教材

6、开发的质量。同时,学校重视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号召家长积极为校本课程的建设建言献策,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信息和材料等,协助学校落实课程计划,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充分发挥课程建设过程的综合作用,努力培养师生的合作探究、发现和创新精神。学校在专家的指导下,一方面通过深入社会生活,进行政府、民间的调查和采访,搜集和发现课程素材资料,进行素材和资料的证伪、求真、分析、整理和筛选,探求课程建设的脉络,形成教材编写的思路,掌握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明确教材与课程的关系等;另一方面,通过与专家一起活动、研究,学习专家严谨、细致、认真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的研究精神,使师生

7、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得到升华。 第四,采取边开展课程实验边开发编写教材的做法。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在收集、把握课程素材和资料之后,进行课程组织和教材实验。课程组织和教材实验以专题为线索,设置单元课目。通过专题教学的可行性操作,逐步明确教材编写的体例要求和内容特色、专题的具体内容及具体课目、教材编写的专题顺序和逻辑顺序等,并不断地充实、调整和完善。最后在专家指导、统筹下,确定课程开设、教4材编写的整体结构,制订较为严密的教学和教材撰写计划,落实各环节的具体任务。 第五,构建以师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建设体系。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厦门双十中学把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与师生的成功发展

8、要求结合起来,把课程、教材研究开发工作与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学校课程建设高度反映国家教育方针的精神,细致分析基础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三种发展性评价体系:一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三是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 盘点闽南文化记忆,挖掘闽南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学习、了解、弘扬闽南文化,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热情,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升华国之心和爱乡之情,全面提高文化素养,是厦门双十中学开发闽南文化系列课程的内容依据。 (一)内容框架 闽南文化课程由闽南民系与文闽南方言闽南习俗闽南名且生闽

9、南建筑闽南先贤闽南民间戏曲闽南民间信仰八大专题系列组成,每个专题均分 20 个单元课目。为便于学生理解、把握、思考和实践,教材在每个单元课目之前都设有“要点提示”,通过“要点提示”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单元内容,使“要点提示”成为学习整个单元或整部教材的“向导”。各个专题教材中或配以插图,或配以图表,使教材内容直观形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了使学生学用结合,各个单元内容后面还设置有“思考与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把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巩固、深化学生对地方文化5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形成和强化民族的语言、文化、观念、行为等。 (二)内容顺序 闽南文化系列课

10、程教材的内容顺序分为“专题顺序”和“逻辑顺序”两个方面。 专题顺序体现在按照不同的专题阐述内容,各个专题均分 20 个单元内容。各个专题中的每个单元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与本专题的其他单元内容共同组成个完整的专题整体。 专题系列按专题内在的逻辑关系阐述内容。前面的知识内容是后面知识内容的统领或基础;后面知识内容是前面知识的延续,一个专题紧扣一个专题,如由“民系文化”到“方言”“民俗”“名胜”“建筑”“先贤”“戏曲”“信仰”,由此体现出专题的连贯性,使其上下彼此衔接,互相贯通,形成同一地方特色的文化系列。内容则从一般到具体、从形象到逻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体现教材内容编排顺序的科学性。 (

11、三)知识结构 整个文化系列虽是地方文化的内容,但是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知识,涉及语言、文化、环境、教育及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知识。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闽南文化的课程实施中,厦门双十中学突出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使专业学术团体与学校课程组织结合,建立专业学术团体与学校课程的协作关系。厦门双十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优质学校,拥有深厚的课程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厦门市闽南文化学术研究会是研究闽南文化的学术团体,拥有一大批资深专家、学者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底蕴。两者结合开发、实施闽南文6化课程,为学校文化建设锦上添花。特别是厦门市闽南文化学术研究会早在2004 年就在厦门双十中

12、学高中年段开设闽南文化选修课程,深受师生欢迎,积累了丰富经验,更为双方的协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经协作,双方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使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学生的学习探究相结合,建立教师教学团队与学生学习群体的课程协作关系。校本课程更重视师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心智的发展,更重视知识文化与师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更重视人文思想与科学精神的教育作用,更重视师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而更需要教师的不懈研究和学生的努力探究。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研究获得的发现和成果来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学生必须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体验和经验来巩固和深化课程知识

13、。而且在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他们彼此对话交流,辨析探讨,互相补充,互相修正,互相提高。互相促进,使课程实施获得“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师生成为双向影响的学习型、研究型群体,迸发出课程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增强课程内容的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和体验性。校本课程,尤其是地方文化课程,从知识到内容都来自地方,来自生活,而且每个学生都真实地生活在社区之中,他们的知识文化积累除了来源于学校之外,还有社会生活的体验和经验积累。据此,学校采用多姿多彩的教学形式,尽一切可能拓展学生学习实践和体验创造的空间,努力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活化学生的经验储存,拉近课程与生活

14、的距离,帮助学生把课程内容转化为生活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智慧,为学生造就自我、造福社会、实现课程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了可能。 最后,引导师生积极反思,构筑师生创新的舞台。智慧的源动力在于反思。反7思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过程,它牵涉到认知者与认知对象之间的互动。因此,学校倡导教师与学生积极反思,明确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认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认清“教”“学”的优势和缺陷,总结“教”“学”的经验和得失,引发查漏补缺、扬长避短的觉知和行动,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和途径,建构富有创造个性和充满社会实践活力的课程知识、能力体系,促进“教”“学”的优势发展,使

15、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师生张扬个性、锐意创新的舞台。 学生通过学习闽南文化系列课程,文化视野开阔了,学习主动性也得到了普遍增强。学生从闽南文化的学习,主动拓展到其他区域文化以至整个中华文化的学习。这充分表明闽南文化系列课程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课。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得到了激发,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能力、意志、品格得到了磨炼,生活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同时, 闽南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全面更新着厦门双十中学的教学观念,提升着学校的文化品位。一方面, 闽南文化系列课程的生活性、体验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氛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师生“教”“学”思想观念的变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着眼于学科,不再拘泥于教材,不再拘囿于范式,而是遵循学生的生活经历,连接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适应学生的自由发展,充分展示积极活跃、互动奋进的文化风貌。另一方面, 闽南文化系列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文化,是可继承。可发展的文化,给整个学校带来了蓬勃的文化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