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层面浅析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的原因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2104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制度层面浅析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制度层面浅析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制度层面浅析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制度层面浅析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的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制度层面浅析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制度层面浅析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的原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从制度层面浅析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 的原因摘要: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体系、目标体系、覆盖范围的扩大导致了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社会保险支出的增长是总支出规模扩大的重要原因;社会保障制度刚性加剧支出的增长。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支出;增长 自 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率先以法律形式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来,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走过了 100 多年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程。从最初的窄覆盖、低标准、形式单一的,以安抚劳工不满情绪和稳固当局统治地位为目的的社会政策,发展为当今宽覆盖、高给付、形式多样的、以提高公共福利和发展社会经济为

2、目的的社会经济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战前战后、两次“石油危机”前后等若干阶段,其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囊括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等项目的完整体系,建立了高互济的全民保障系统。 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体系的逐步扩展与健全,社会保障支出的持续增长如影随形,尤其是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社会保障支出成为了社会保障国家财政上的沉重负担,催生了新一轮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与实践。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角度浅析导致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的原因。 纵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史,从最初的欧洲济贫法、济贫院传统,发展到现代体系、庞大目标、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最初的维持特定社会群体

3、的最低生活水准,演进为以提高社会各个阶层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为目标,必然带来支2出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社会保险的支出持续增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为确保社会成员生活水平而将给付水平随物价和工资适时调整的举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完善导致总支出增加 1.1 社会保障的支出项目不断增多 社会保障其实是一项历史非常悠久的传统,到 19 世纪末才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古代,遇大灾饥馑之年,政府常常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非正式的则有一些民间组织,如寺庙,在灾年“施粥”,欧洲最早的济贫法及“院内院外”救济传统也已初具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些正式

4、与非正式的措施或者传统,只带有社会保障中很狭窄的社会救济的性质,支出的随意性、临时性和不确定性,覆盖面的狭窄,政府的介入程度低以及保障水平极低,其支出规模必然很小。到了近代,伴随着公民“福利权力观”、 “救助权力观”的树立,社会保障制度得以正式确立和不断发展,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以社会基本保险为主体,涵盖众多二级子分支的庞大的社会保障结构体系。下图以我国为例,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庞大而复杂的结构。 与此同时,近现代以来社会保障发展的专门化趋势的标志专设机构的设立,其人员与管理经费也成为社会保障预算不可缺少的项目。社会保障支出项目的增多,成为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的首要的、最直接的原因。 1.2 社会

5、保障目标体系的不断扩展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其建立之初的目的局限于扶助救济社会弱势群体,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存资料的获得,从而维护社会稳定。而随着社3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目标不断趋向于多元化。从不健全、不完善发展为比较健全、完善的科学体系;从先前的把主要视野放在解决家庭困难,对少数社会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的人和家庭进行救助,发展到了对劳动者甚至全体国民生、老、病、死、伤、残的社会照顾,进而又发展到使全体国民享有现代生活方式所需要的食物营养、居住条件、健康状况、工作保障、教育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其次,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所具有的资源配置功能和资

6、本集聚效应,使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保障国家利用其制度载体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刺激投资与消费、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担当不可替代的“经济截流阀”的角色。最后,社会保障制度也可作为一项进行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和强化国家职能的政治制度,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调节器”的功能。社会保障目标体系的不断拓展,意味着其所承担的各项责任不断增多,而实现这些目标必然依赖经济投入,从而从内部催生了社会保障支出的不断增长。 1.3 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受保条件不断降低 1601 年英国的旧济贫法主要针对当时在圈地运动中所造成的流民问题,通过教区在所辖区域内建立济贫院,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

7、穷人进行“院内救济”。 1782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吉尔伯特法和 1795 年柏克夏郡长官通过的斯宾汉姆兰法案分别扩大了救济面,对收容院以外的贫困者给予救济,对贫困家庭给予补助,从而大幅度增加了济贫的开支。据记载,在 18 世纪中叶,用于济贫的开支每年约为 70 万英镑,1790 年增加到每年约为 200 万英镑,到 1800 年猛增到近400 万英镑,1819 年达到最高峰,超过了 700 万英镑。而到 1948 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面向全民的“福利国家”时,其社会保障的触角已经伸向社会各个角落,人民的福利状况已远非 300 多年前济贫院内的穷人所能想象。同样,德国建立社会4保障制度之初,其覆

8、盖范围仅包括有正常收入的工人,而大批的无正常收入的工人、农民、临时工、季节工,以及工资很低的工人都被排除在这一制度之外。而北欧五国在福利制度的发展上更是后来居上,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无所不包、无所不揽、惠及全民的社会福利制度。1952 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了社会保障制度最低标准公约,对社会保障所应具有的惠及面和最低给付标准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建议,表明社会保障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业。 2 社会保险支出的增长极大地推动社会保障总支出规模的扩大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总支出中所占的份额最大,社会保障的目标也主要依靠社会保险的实施来实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

9、逐渐显露并加剧,对社会保险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主要项目的开支不断增长。 以我国的社会保险框架为例。首先,人口的老龄化使人口呈现老年型,国家进入了老年社会,随着人口老年型的加深,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进入了享受养老保险的行列,一方面增加了在职投保者供养的压力,造成了老年供养比的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政府所承诺的工资替代率不变的情况下,养老金支出越来越大。其次,对于失业保险项目来说,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地造成在职劳动者中大龄职工所占比例的上升,这些人一方面即将退休,给养老保险带来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掌握新技术,获得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逐渐弱化,面临着很大的失业

10、风险,一旦企业裁员,他们首当其冲。另外,这些老工人再就业又困难重重,理所当然,失业保险金的支出也会越来越大。再次,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的冲击也是不言而喻的,排除医疗技术进步导致医药费用上升和受保者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5因素,单纯从负担人数上考虑,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也必将上升,因为通常老年人对医疗有更多的需求。最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高度细致化和工作环境的复杂化,推动了立法中关于工伤界定的规范化、细致化和宽泛化。现代意义上的工伤已远远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肢体损伤定性的原则,增加了很多特殊职业的包括非肢体损伤的“职业病”的规定,工伤界定上的宽泛和法律上的重视直接导致了工伤保险投保费用额

11、和支出额的双重增长,对社会保险支出的增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社会保障制度所固有的制度刚性加剧了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健全,尤其是在二次大战以后,在欧美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下,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为确保社会成员生活水平而确定给付水平随物价升腾、工资上涨的新举措,导致了社会保障水准的空前高涨,尤其是在英国和北欧五国这些福利国家,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经济繁荣的时候,政府都向其民众提供了只有在经济形势很好的情况下才有能力提供的生活水平。一些工业国,从 1960 年到 1975 年间,福利费用几乎增加了 10 倍。 (1)政府失灵与内部性。

12、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在贯彻公共选择的制度结构官僚机构(bureaucracy)中,官僚在经济中也与其他任何人一样,总是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企图通过现存制度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选民的眼光是近视的,短期的政策调整带来的短期效用最大化能够吸引选民的投票,制度的目标群体只会在乎能否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预期效益。随着社会保障支出逐渐成为社会保障国家(尤其是西方福利国家)财政预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而官僚机构的内部无效率,其支配资源最大化倾向,必定带来“最大化预算收入”的倾向。而对政府起主要制约能力的选民,从自身利益出发,6通常对政府在福利支出增长上采取默许甚至支持的

13、态度,并且不惜为此承担高额的税收。而直接负责官僚机构的政治家,官僚机构的技术垄断和彼此的信息不对称,也使其对官僚机构的的“最大化预算收入”倾向的遏制有心无力。 (2)选举制度与福利刚性。 从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的代议制民主在二战后获得空前的发展,大大强化了公民权,与公民生老病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自然成为了人民评价当局执政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指标。轮选政府为了在竞选中获胜而投民众所好,不断放大福利需求,提高福利预期,一旦遇到经济困难财政紧张势必积重难返、骑虎难下,改革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各届政府要不是走投无路,决不会贸然削减福利开支。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出发,消费者作为理性经济人,有不断满足

14、自己偏好,实现最大效用的内在动力,福利预期趋向于极大化。从劳动者自身角度出发,收入不断增长是理所当然的,收入降低是最不愿看到的。工资和物价刚性加剧了福利的制度刚性,导致了社会保障国家福利水平及福利开支的“棘轮效应”,上去容易下来难。事实上,世界上各主要发达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福利开支增长率,高于同期 GDP 增长率。各项福利开支的持续增长,造成社会保障制度尾大不掉,总开支规模持续增长的势头难以遏制。 4 结束语 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健全,是导致社会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而其深层次的最本质的原因,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公民权的强化、国民福利意识的觉醒以及民主法制的不断向前演进,都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外,随着政府定位由统治型、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性7质和特征,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强化治理的重要手段。 。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将其支出增长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乃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李珍.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 候文若.社会保险M,北京: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