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70791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好几年,北京、上海、江苏一带的“名师”纷纷带着他们的课改成果展示给我们北方地区的师生,教师听课的浪潮也一浪涌过一浪。迎接新课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及时转变课程理念,实行课程创新,这才是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 角色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好几年,北京、上海、江苏一带的“名师”纷纷带着他们的课改成果展示给我们北方地区的师生,教师听课的浪潮也一浪涌过一浪。迎接新课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及时转

2、变课程理念,实行课程创新,这才是走进新课程的关键。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1.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 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核心,角色是传授知识,而新课改下则以促进学生能力为重心,让学生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这个知识量增大、发展迅速的时代,教师在短短几年内把书本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已不可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多样化,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应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会利用一些工具去认识和掌握一些信息。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了教不是为了不教。 22.发挥评价功能,营造发展的空间 激励性评

3、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他不仅是对学生现有状况的肯定,还可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课堂上我尽量针对学生的具体言行做到恰当评价,如李哲同学在课堂上听出了老师讲课中的漏洞马上指出来了,我没有生气,对他说:“倾听是一种学习,你是个会倾听的孩子,今天做了老师的老师,我谢谢你。 ”孩子的脸上显出开心的笑。田真同学发言声音小,但他非常积极,我一次次叫他,并对大家说:“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鼓励他下次发言时声音宏亮”,这样使他更有信心了,课堂上我经常会说这样的话:“你有一颗智慧的大脑”, “你是学习中的有心人”我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其中的闪光点;我还让学生互相评价,如写字、作业、劳动,在互相

4、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学会取长补短,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的目的。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 ”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

5、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3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例:完成下列计算:1+3=?;1+3+5=?;1+3+5+7=?;1+3+5+7+9=?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

6、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4.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

7、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

8、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4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专题研究者 1.“教”、 “言”结合 人们把传统教师都定位为“教书匠”,进行研究者甚少。 “教”、 “言”分家,这有很大的弊端。一线教师有非常便利的条件使“教”、 “言

9、”结合起来,把自己本身置身于教学情景中,发展问题更能便于以研究者之眼光审视和分析问题,及时进行小结,探究问题,积累经验。 “获得成功是每个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每一位教师的义务。 ”新课改下,教师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还要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向导。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