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637702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必修 1 1 高考试题分类汇总高考试题分类汇总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08 北京,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 2 (08 重庆,18)下列职官或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财政的是 A.西汉刺史 B.唐朝户部 C.北宋三司使 D.明朝承宣布政使司 3(08 年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 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4(08 上海历史,A 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

2、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 (08 江苏,1) “齐人” 、 “鲁人” 、 “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 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6 (08 海南历史,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 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7(08 上海历史,A 组 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 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 B.

3、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 8(08 上海历史,A 组 7)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9 (08 江苏,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 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 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10.(08 山东基本能力测试,27)下列词句休养生息 杯酒释兵权 犯颜直谏 “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

4、、魏征、 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 B. C. D. 11 (08 年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2 (08 宁夏,25) 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 “(高宗)永徽中累 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本资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13 (08 宁夏,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

5、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4 (2008 年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 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13(08 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20)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 14(08 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21) 有网友发表帖子

6、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 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15(08 年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 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 民主共和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16 (08 海南历史,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17

7、(07广东单科,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 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 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18 (广东 07 单科,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 B C D 19.(07 广东文基,A 组 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 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

8、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7 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 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21.(07 宁夏文综,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22.(07 宁夏文综,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

9、 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 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23.(07 宁夏文综,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4.(07 山东文综,9)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 7 是 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专题二至三、近代中国反侵

10、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二至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 (2008 年山东文综,11)民主革命时期的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图 4 的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 (2008 宁夏,31)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 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 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 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2008 上海历史,A 组 11) 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4(2

11、008 年广东理基,63) “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5(2008 年广东单科,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 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戊戌维新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6(2008 年广东单科,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 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7(2008 年

12、广东理基,6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8(2008 年广东单科,10)“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 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 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 民族主义者 B 专制主义者 C 自由主义者 D 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9 (0

13、8 上海综合能力,10)在周恩来诞辰 110 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 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 。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亚非会议上提出“求 同存异”的外交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重庆谈 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时间主要事迹评价 20 世纪 20 年代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20 世纪 30 年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 20 世纪 40 年代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20 世纪 50 年代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A B C D 10 (2008 年广东文基,2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 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