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堂教学中电影材料的应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37272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课堂教学中电影材料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课堂教学中电影材料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课堂教学中电影材料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课堂教学中电影材料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课堂教学中电影材料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课堂教学中电影材料的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课堂教学中电影材料的应用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 “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由具体事实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再形成历史概念等理性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欲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表象,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还需借助形象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能应用的诸多形象材料中,历史电影“能直观、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形象生动,能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历史电影可将某段动态的历史过程栩栩如生地重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发展的陈迹,形成生动的历史表象,因此,目前历史电影材料较广泛地被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但

2、是,由于教师对历史电影的类型、使用形式、操作过程及原则等问题认识模糊,使历史电影的应用效果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甚至出现了与教学中传授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相悖等问题。本文就历史电影材料的应用问题陈一管之见,祈请方家斧正。 一、区别历史电影的类型及特征是教学应用的前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影内容可以通过信息压缩复制技术,以一定的文件格式拷贝到激光视盘上,用电脑 CDROM 或 VCD 机、电视机就可以实现播放,它便于保存、灵活播放以及教学课件编制的剪辑,突破了传统电影放映对课堂教学的诸多局限性。所以,激光视盘电影为广大历史教师所青睐,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教学资源。 历史电

3、影按其内容形式可以分为科教片、实录片(纪录片)、资料片、故事片、非历史电影片等几种形式。 2历史科教片主要突出历史教育作用,以明确的教育主题,史论结合,选择翔实的历史形象材料,并结合具体的说明,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如原始社会、 古罗马、 都江堰、 马王堆汉墓、 长征、 法国革命等。 历史实录片(纪录片)以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的完整过程为主要内容,是对过去真实历史情景的纪录,是形象的原始史料。它形声兼备,可使学生感知到历史的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内涵丰富的历史形象知识结构。所以,这类电影材料真实可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是随现代声像录制技术成熟后形成的,这类史料多为近

4、代、现代史内容,如为何而战、 一战实录、 抗美援朝实录等。 历史资料片以保存历史形象材料为宗旨,汇集与某一历史主题相关的大量原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每则材料都有比较详尽的说明,其综合性强,材料丰富多样,是历史教师难得的教学形象材料,如红旗飘飘、 中华国耻大事记等。 历史故事片是以某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而创造出的电影艺术作品,如林则徐、 大转折、 三大战役开国大典等。其情节与历史真实过程不一定很相符,也不具备史料价值,但是在教学中对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具有很大作用。 “历史的想象是不能孤立进行和随意游离的,它最终必须与证据牢固地联在一起”,所以,历史故事片可以

5、作为引导学生发展历史认识的手段选择使用,但须经过教师的慎重处理。 非历史电影片是无真实确凿的历史背景的,以满足大众化的娱乐需求为目的,任意编造、虚构人物和情节。无严格历史概念的电影片,可以说不是历史电影片,是不可以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的,由于它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构成一定的3影响,为了加以区别,我们称其为非历史电影片。 二、认识历史电影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各种历史电影材料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其教学应用的效果受制于教材内容特征、学生心理特征、教师教学水平等多种教学因素的影响,如果教师没有认真分析各种电影材料的特征和受制因素,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应用问题。 1类型不

6、分。在课堂教学中,历史电影材料可以说是教材知识的具体化,一旦应用就成为教师所传授历史知识的一部分,应严格遵循传授历史知识真实、科学的原则。历史电影材料类型不同,其内容也具有不同的性质,教师应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历史故事片的应用须特别慎重。如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了故事片开国大典片段,后来学生在电视上看了历史纪实片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的真实形象时,反而认为这个毛泽东不像“真实的毛泽东”。这种历史形象认识与历史真实形象的错位,对学生历史形象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不利的。 “文艺典型反映的真实,重在塑造;历史典型反映历史的真实,重在实录”。因为历史故事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刻画,已经蕴涵了明显的思想性和艺术

7、性的成分。所以,故事片的塑造与真实的历史事实是有距离的,但历史实录片的内容在客观上是学生建构形象知识体系的基础。 2操作不当。教师在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如何科学地操作应用历史电影材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采用专门放映的方式,即讲到相关内容时不用电影做形象材料,而是在讲完某一阶段性内容后,利用专门时间集中放映。这是不符合形象教学及时性原则的。形象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认识历4史事物时,首先形成真实的形象认识,构成其形象思维的内容,进而达到对历史事物的全面理解。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讲完教学内容之后,或在讲述教学内容之前,进行形象材料的展示,其形象教学的效果及兴趣教学的程度会大

8、打折扣。因为历史电影重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纪录,不可能像故事片那样刻画得很细致,描绘得很丰满,富有极强的观赏性,教学中如果不和所讲述的内容紧密结合,对中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也就不可能将学生对生动直观的历史事物的感知、思维引向深入,历史电影应用的良好效果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3选材不精。在历史教材中有诸多典型的事件和人物,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时间所限,不可能将所有相关内容都以形象手段展示出来,只能选取典型中的典型,重点中的重点。 “收集历史材料要竭泽而渔,尽其所有;再建历史形象则要选择典型,突出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所收集的历史电影材料不经过精选而对学生大量“

9、电灌”,认为要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形象材料,才能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其实是形象教学的一个认识误区。这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里,处在对扑面而来的巨大的形象信息流的被动接受中,缺乏相应的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无疑会影响教学质量。 “历史形象性需要教师慎重考虑,要将思考性放在第一位,形象性为思考服务,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体会成就感”。 4缺乏说明。有些教师在播放相关的历史电影片段后,缺乏必要的说明性或过渡性语言表述,使教材内容与所用历史电影材料不能紧密地衔接,缺少对知识认知、内化的引导。电影材料本质上是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形象化,由于历史知识的间接性特征,学生理解文字表述的知

10、识须充分利用其抽象思维能力,而历史电影材料则以形声兼备的形式展示历史过程,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中欲使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很好地衔接,就必须由教师5对二者内容进行总结性的点化说明,使电影材料的价值得以充分地体现,达到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全面理解。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技术相当发达的美国,历史教师也认为:即使是最好的电影和录像带,只有在同教师的讲解、讨论及阅读第一、二手材料结合起来时,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教学手段。 三、尊重历史电影材料的应用原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障 历史电影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要受到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内容类别、教育价值、教师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复

11、杂性、个别性特征,所以须遵循一定的使用原则,才能使其应用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1真实性原则。学生历史概念的形成源于对历史事实的感性认识,其途径之一就是源于教学中对形象知识材料的接受。所以,教学中所呈现的历史电影材料应真实、准确,因为历史电影材料具有特别显著的形象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突出的形象性,学生在接受后往往成为其进行历史思维发展的基础,甚至成为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如果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历史材料缺乏真实性,历史教学也就丧失了科学性和严肃性。所以,历史电影材料的真实性是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2区别性原则。应用历史电影材料时,应认真把握各类历史电影材料的特征,了解中学生对各类电影材料认知的

12、心理规律,备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认真分析其史料价值,区别对待各类电影材料,预测使用效果,尤其是对电影故事片的应用须进行明确的提示,避免学生与实录片相混淆。特别应强调的是,教师更不能将非历史电影片运用于课堂教学。 3精选性原则。由于教学时间和内容所限,教学中应用历史电影材料须依据所传6授历史知识的特点,特别是应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典型的人物、事件,进行选材,选取最能突出所传授内容实质的历史电影材料,以强化教学效果。有关研究人员曾对高二年级的教学实践进行调查后发现:教学中过多地展示形象性材料,学生兴趣很浓,但两个月后,发言的越来越少,思维活动似乎被冻结,有近 83的学生上课瞪大眼睛,等待有趣内容的

13、出现,教师的讲解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整体学习成绩下降了。所以,坚持质与量的结合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4澄清性原则。在多种类型的历史电影材料中,历史故事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否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一个探讨中的问题。我认为历史故事片源于对历史过程的尊重,是现代技术、艺术水平与历史事实结合的产物,虽然它在人物、情节的艺术刻画方面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和时代特征,但它在再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原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必须附加一定的澄清性说明,若在课件中应用,须附加说明是电影材料的字幕或背景音,避免学生形成“这”就是历史事实的错觉。另外,教师应注意收集大众媒体播放的与历史事实不符的非历

14、史电影材料内容,在讲到与此相关的教材内容时,明确地予以澄清,以弱化大众媒体对历史专业知识的不良影响,这是历史教师经常性的教学任务。 历史课堂教学中正确应用具有独特形象性的电影材料,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符合中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心理规律的。俄国教育家康季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应用历史电影材料可以使学生认识真实的历史事实,丰富感性知识,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发展学生的历史认识,并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的想象力往往就是他们追求历史知识的动力,而抹杀学生想象力往往就会阻断了他们继续学习历史的道路”。随着现代教育7技术的普及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15、,历史电影材料与其他形象教学形式的结合应用,将是诱发学生真切探索历史情景、形成其认知内驱力的最佳条件之一,这也是当前及未来历史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的环节,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注: 林崇德: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l 年版,第 191、192 页。施和金、朱昌颐:历史教育学新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14页。 李彼得:历史的解释与理解(英文版),伦敦,1978 年,第 81 页。 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8、47 页。 (台湾)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编:历史教学研究,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3 年,第 4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