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把“会学”的金钥匙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35402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学生一把“会学”的金钥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给学生一把“会学”的金钥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给学生一把“会学”的金钥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学生一把“会学”的金钥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学生一把“会学”的金钥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给学生一把“会学”的金钥匙【摘 要】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永恒主题。探究性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 探究 知识 能力 效益 新课改倡导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创建师生共同学习体,通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使思想品德有所提高。探究式教学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在此,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对探究性教学的一点认识。 一、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

2、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2果

3、。由此可知,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实施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对提升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品质。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主动的个人活动,也有信息的沟通、交流与整合。通过学习和探究,既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又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熏陶,体验探索的快乐。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整理、运用资料,如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三,它有助于师生情感交流、共同提高。探究学习是师

4、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三部曲 1.确定主题,明确目标 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拟定的探究问题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贯彻课程标准,着重于对基础知识的内涵的理解和掌握。首先,选定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即问题的难易度要适中。问题过于简单,则没有探究的价值;问题过难,学生就会无话可说,探究活动就会冷场。其次,探究的问题应源于课本,又超越课本、延伸课本,题目的选择应该是有准备、慎重的,要有可挖掘

5、的内涵和探究的空间。为此,要确定恰当的探究问题,教师首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然后选出与社会现实生活、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相连的3结合点。在这里,要注意问题的难易度要适合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期望和价值,体会成功的愉悦。 如在学习“构建和谐社会”时,围绕我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这一热点问题,结合部分学生闯红灯比较严重的现象,组织学生探究应该如何进行整治。首先,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明确和谐社会的内涵,做好探究前的知识准备。接着请同学们谈谈闯红灯的危害性,认识探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最后探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一些学生结

6、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交通现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法可依;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增加人力、物力投入,进行有效监督与处罚;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和规范市民的行为;市民个人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公民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 2.师生互动,有效指导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指导和解决,往往就会使课堂变得无序,讨论变得离题万里,影响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介入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这

7、样既有利于学生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又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探究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要做到有效指导就必须对整个活动的进度、重点、指导的方式等预先设计好,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活动时,再根据具体情况,把握教师介入的时机,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探究的效果。所以,教师恰到好处的指导,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九年级“与诚信同行”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讲诚信的人吃亏”,这一说法立即得到一部分学生的赞同。这时我顺势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正方、反方经过激烈4的辩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学生明白了不诚实的人只是获得了眼前的、暂时的利益,损失的是长远利益,丢掉的却是做人的根本诚信。最后,学生对“做诚实的人”达

8、成了共识,并探讨了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经过学生探究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被学生自己所接受,效果较好。 3.及时评价,总结提高 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来不及总结就下课的现象,这势必影响活动的完整性,其效果也大打折扣。为此教师一定要对活动的总体计划进行调控,以保证活动按计划进行。 总结一般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种形式。学生评价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反思和不断完善的机会。教师的评价应当注意:一是要以肯定性、激励性评价为主,充分肯定成功的方面,激发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二是评价要准确、针对性强。为此,教师不妨对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作好记录,以便总结时有的放矢,增强说服力。总之,教师的总结与评价能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提升探究问题的能力起到点播的作用。 三、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几点启示 1.立足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随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知和发展的需要。 2.注重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教师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能力。 3.要有恒心更要有耐心。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要持之以恒,耐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5教学实践无穷尽,教学研究无终点。只有勇于实践,潜心探索,我们才会有所收获,才会为思想品德课注入生机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