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dna是遗传物质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630401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案dna是遗传物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教案dna是遗传物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教案dna是遗传物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教案dna是遗传物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教案dna是遗传物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教案dna是遗传物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案dna是遗传物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内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本节课的内容属于新课标教版必修2第3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知识,了解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知识。本节从分子水平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其中教学内容涉及到2个经典实验的学习,由于该实验难以在现在的实验条件下完成,使得实验内容较为抽象,过程更加复杂,因此,给内容不易被学生所接受和掌握。基于本节课之前学生所学的一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对探究性实验不在陌生,比如其中涉及到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采用的

2、“假说演绎法”、放射性元素标记法、比较法等等,但是,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要准确高效的把握探究性实验设计思路将会是一个挑战。所以,要求教师在上课期间,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打破一味说教,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师生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掌握。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为以后学习DNA复制、基因表达和突变打下基础,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实验设计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本节课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简略)的关联,如下图: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探究,学生对于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解不难,可是由于学生的普适心理的

3、存在,会认为生物的遗传物质均是DNA,可事实不然,对于某些病毒来说, DNA就不存在,那么,少量病毒 的遗传物质就不是DNA,最终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开篇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与父母性状的高度一致性,采用幽默轻松地“问题探讨”教学内容:DNA和蛋白质究竟哪个是遗传物质?推出遗传物质可能有何主要特点?即“性状连续性、能自我复制”。带着这些问题和初步结论,进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内容,引导和启发学生,师生互动,一起得出实验结论。 这一节中,学生的学习难点聚焦在实验设计思路的把握上,要求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过,教师适时地加以多媒体

4、课件展示以及规范的板书概念图设计,引导启发学生逐步张开学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3、教学策略采用“现身说法”。通过让学生联系家族的遗传现象,尤其是父、子、孙三代的连续性状,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探究”。用“问题探讨”所呈现出的曾经在科学界争论很长时间的问题,DNA和蛋白质究竟哪个是遗传物质?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真理的兴趣。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教法多样式,紧贴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比如,讨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学生会发现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没有进入细菌内,不过

5、,在细菌细胞内部却产生出了新的既有DNA,又有蛋白质的噬菌体。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呢?基于遗传物质的特点,最终否定前者,DNA是在亲子代之间发生连续性的物质,归纳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模拟科学发现,用实验结果分析来充分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4、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分析并掌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领悟科学探索研究过程和方法,具备自主设计探究性小

6、实验的能力。3.情感目标回顾科学史探索采用演绎法的“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艰辛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知识无国界,亦无学科间限制。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来的物理学家德尔布吕克、从意大利来的生物学家卢里亚、美国生物学家赫尔希。他们为人类遗传学知识的深化和完善,为人类健全健康知识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5、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2.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6、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安

7、排学生查找有关探究性试验的相关资料,回顾之前那些实验属于探究性。7、课程安排一个课时45分钟8、课堂实施教学内容及时间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多媒体展示一组“父母与儿女”相貌对照的图片,要求相貌高度相似。教师讲述:在我们儿时的美好记忆当中,经常会听1、看图片,听讲述,联系自身实际,回1、巩固旧知识;2、培养敏到这样的话语:你怎么跟你爸妈长得都不太像啊?不会是他们报养来的吧,肯定不是亲生的。大概这样的话谁都很反感吧!可是,也有人听到过咦!你孩子长得和你们很像呀!尤其和他爸爸,你看那眼睛、鼻子、小嘴,就跟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这样的话,谁都很爱听啊。设疑提问:1、回顾咱们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你和父母之

8、间的这些性状,表现出的是一种什么现象呢?那之前咱们所学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啊?它主要由那两部分物质组成的?其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呢?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种前后代表现出了的连续的性状,那它的遗传物质可能有何特点呀?忆前面所学的遗传知识知识。2、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所提问题。遗传现象。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连续性,自我复制性锐的观察力;指导学生读教材思考:1、在20世纪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2、为何如此认为?引导: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那科学家们可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是如何认为DNA是遗传物质呢?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讲述并投影两种菌落的比

9、较:菌落荚膜毒性蛋白质。因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比核苷酸多,致使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生物的多样性相一致。1、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R型粗糙无无S型光滑有有讲述并投影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以下内容,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得出结论: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第二、三组说明什么?第三、四组又说明什么?第一、二组说明了R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S型细菌具有致死性;第二、三组说明了死亡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死性;第三、四组说明了R型活细菌与S型死细菌混合培养后产生了S型活细菌,并且这种转化的性状可以遗传。2、促进活的R菌转变为S菌的因素是什么?是否有可能是蛋白质?促

10、进活的R菌转变为S菌,过程当中产生了转化因子,但不可能是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经过高温作用会变性失活。3、那该实验能证明这个因素是DNA吗?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S型菌中的成分很多,除了蛋白质,还有DNA、糖、脂质。关键就是要找到转化因子。4、若要寻找这一转化因子,你会怎样设计实验呢?首先你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与多糖、脂质、蛋白质分开,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蛋白质经过高温作用会变性失活。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强调指出:DNA纯度越高,转化率越高。实验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讲述:转化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少量的蛋白质,当时

11、仍然有学者认为是这少量的蛋白质在起作用,不愿接受DNA是转化因子的结论。那怎样来验证其真假呢?来看一下实验:结合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讲述其特点,物质组成和寄生及增殖方式。接着演示其侵染细菌的动态变化。投影分别用32P和35S不同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同时思考:1、为什么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2、为什么要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能否用14C和18O进行此试验呢?3、如果实验用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的结果如何?表明了什么?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怎样形成的?4、实验结果是怎样,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上述实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运用了哪些技

12、术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部分提问:测试结果:用带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都不带标记。用带35P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带标记。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由实验过程分析可知:噬菌体是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在细菌体内完成增殖的。DNA是自我复制形成的,蛋白质是在DNA指导下合成观察课件的演示过程,明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DNA进入了细菌细胞内,而蛋白质外壳停留在细胞外。噬菌体组成简单,整体还有蛋白质,仅

13、头部含DNA。用35S、32P标记是因为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而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C和O两种元素。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总结:以上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设疑:是不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呢?投影并讲述:展示几种常见的RNA病毒和1997年美国科学家Prusiner发现的一种新型生物-朊病毒。教师着重提供给学生烟草花叶病病毒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指导思想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去感染细菌,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采用了放射性标记技术、分离提纯技术、

14、离心技术等技术手段。参照前面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总结上述探究活动,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课堂小结投影总结: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拓展延伸1997年美国科学家Prusiner发现了一种新型生物-朊病毒,是一组至今没有查到任何核酸的蛋白质颗粒,它是导致疯牛病和人的克-雅氏病的病原体。你能推测改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吗?学生思考讨论:认识到对遗传物质的探究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课堂评价1、完成课后作业2、依据教师提供的烟草花叶病病毒的相关知识,参照前面的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9、板书设计(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