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交融 宽严相济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630323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理交融 宽严相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情理交融 宽严相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理交融 宽严相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理交融 宽严相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情理交融 宽严相济在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向纵深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笔者以为素质教育应该包括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技能素质等。但我也看到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思想素质与心理素质,这就很难达到全面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就是班级。班级管理的好坏对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以下是笔者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总体说来就是:情理交融,宽严相济。具体做法有: 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师生之间始终存在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活动的双向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师生间可以建立起良好的

2、心理关系,形成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心理环境。作为一名女班主任,在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所以在这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注重塑造表率形象。作为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育过程中要掌握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为师生情感融入新的内容。如果教师的“功夫”只有李逵的“三板斧”,就难以得到学生持久的真诚的敬仰。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给学生创设成功机会。每个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得到关注和重视,其特长渴望得到表现和认可。因此,班主任在施教过程中,要深入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为每一个学生展示才华,锻炼能力,参

3、与竞争提供机会,搭好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也注意尊重学生“独立性”,逐步引导成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有独立的意思和行为,不喜欢老师婆婆妈妈的唠叨,不高兴老师总是手把手的教,渴望独立学习、生活。学生的“独立”要求往往2是班主任与学生产生矛盾和分歧的主要原因,处理不当,久而久之会造成师生间感情隔膜,学生必定产生一种“逆师性”。 为此,班主任应正确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尊重生的“独立”要求,引导学生走向成熟,做个社会化的人。文明开放的社会,抑制、扼杀学生的独立性是与时代不相容的。 二、赏识教育,严而不厉 在班级管理中我一方面注重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又积极进行推行赏识教育

4、。严格要求但严而不厉,赏识教育又对赞而不吹。严而不厉是实现师生心理最佳距离的一个途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表扬”和“批评”是常用的两种教育手段。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两种手段来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实现师生之间最佳心理距离呢?教育工作中,教师偏爱、溺爱好学生,瞧不起、看不惯后进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滋长了好学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导致了后进生不易接受批评教育的逆反心理。这样,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无法占据应有的位置。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使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武器,把握好分寸,对优生表扬要恰当、适度,达到鼓舞、激励的目的就行了,切忌过分地吹捧。少

5、批评后进生,多发现其闪光点,对犯错学生的批评也不能太严厉、太苛刻;不能小题大做、捕风捉影;不能涉及学生隐私和生理缺陷,更不能用打击学生自尊心的方法来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而应该作出中肯的批评,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真正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而不是严厉,爱护学生而不是溺爱和放纵学生。只有这样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除此之外,在班级管理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班主任工作量大,3况且繁而杂。要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班主任就要尽力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增强学生的自觉性。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曾经实行“班干部值周制”的学生自我管理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在制定好班纪、班规以后,班干部轮流值周负责日常工作。为把值周工作做得更好,班主任要注意点拨指导。值周情况将在下周班会上进行小结,做得好的班干部要给予表扬并适当奖励,同时指出不够的地方,以利下一阶段工作。通过这些方法,使我在班级管理中放松了自己提高了学生,同时也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也有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的各项工作自然就会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