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高分笔记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630279 上传时间:2018-05-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高分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高分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高分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高分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高分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高分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高分笔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片段阅读 1、做题顺序 读问题 读原文 选答案 2、两大原则 1、同义替换(最大程度的吻合原文) ,意图类题不适合 2、把握主题 3、八种题型 (1) 、主旨概括题 已表达、已然、言内之意 A、解题方法:首尾寻找中心句 事物罗列抓共性文末注意新概念 尾句警惕“个别”词(不能盲目抓尾句,以偏概全) 高频主语暗示法 主体数目分析法 在谈论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时,两者是独立关系,选包括两个的;两者是对比 关系时,选择突出的那个 “研究人员”提示法,重点在权威主体后 “为了”识别法,重点在“为了”后 B、解题思路 首先寻找主题句,其次寻找对主题句进行同义替换的选项。

2、C、宏观上行文脉络 (层级关系是重点、多重复句是重中之重) 、总分总(首句为中心句)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观点解释观点总结观点总结观点 引导词:只有、必须、应该、需要、应当、如何、怎样 所以、造成、使得、致使、显示出、说明、表明、证实 、总分(尾句为中心句) 提出观点提出观点解释说明; 提出观点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分总 列举现象提出观点提出观点; 列举现象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承启句为中心句 行文脉络两大原则: 首尾句原则(首句、前半段)举例(重点在前后) 本身略读 辅证原则 原因解释(重点在前后) 证明的观点重要反面论证(重点在前) 选项涉及辅证不是主旨题答案。此外=另外=与

3、此同时,表明另起话题了。 D、微观上逻辑关系 1、 递进复句 典型格式:不但 A,而且 B,甚至 C 其他关联词:不单还, 不光还更、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 解题要领: 递进之后是重点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时出现时,二级递进是重点主旨句往往是递进之后内容 2、因果复句 典型格式:因为 A,所以 B 解题要领:结果之后是重点 其他格式:“由于,因此、因而” 、 “总之” “综上所述” “看来” “可见” 3、转折复句, (会话策略) 典型格式:虽然 A, 但是 B 强转折:虽然=尽管=虽说=固然;但是=可是=不过=然而=却 弱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 解题要领:转折之后是重点,强弱

4、同时出现时,强转折是重点。 4、必要条件复句 典型格式:“只有 A,才 B” “除非 A,才 B” 其他关联词:“只有才” 、 “除非才” 、 “没有就没有” 、 “除非 不” 、 “除非否则不” 解题要领: 条件部分是重点,重点在前省略关联词“只有”时,就看“才”前只有=必须=应该=需要=应当=如何=怎样 5、多重复句:分清主次,找主题句。(二) 、意图判断题 未发生,未然, “言外之意” A、 判别标志 提问方式:意在、想推出、想说明、告诉、想表达、意图 B、解题技巧 不选原文,排除“原文”选项 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后可以引申推测,正确的 选项多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5、,常体现为方法论之类的描述,表现在上,多含有 “应” 、 “应当” 、 “要” 、 “亟需” 、 “不宜” 、 “不必” 、 “必要性” 。 把握关联性 社会现实类 选“呼吁的声音”应该、应加强 描述现状选力图改变,文末假设选否定假设分清类型 故事寓言类 选“寓意”选项 1、正确的选项不是对材料内容的简单概括 2、正确选项应与常识相符 3、正确选项应与材料内容相关 4、正确选项一定要有深度推出类 A B,B C,AC有明确观点的 引申没有观点的 关键词 引申没有观点 没有关键词 宏观选项 干扰选项:原文(总的主旨、分的主旨) 、分的引申、无关选项。 (三) 、词语理解题 A、 判别标志 提问方

6、式:文中“*”如何理解 B、解题技巧:不选字面含义,定位原文,将选项带入原文用排除法 临近原则 标点符号: (四)、代词指代题 A、判别标志 文中“*” (代词)指代的是 B、做题顺序C、解题技巧 定位原文 临近原则 人称代词:他、他们 找主语 已知项做题指示代词:这、这一切 找宾语命题趋势发展:将词语理解与考察代词相结合。 方法:首先定位原文,找到词语其次在同句中找到代词代词指代的内容就是词语的意思 (5) 、语句衔接题(推断下文题) A、判别标志 提问:根据空白处位置:居中类、居末类、话题类 B、解题技巧 居中类:先形式后内容关联词或句式相同 例如:为了,为了,为了不但,而且(还) ,因此

7、 居末类:先形式重内容:找结论性引导词、主体、行文脉络。 话题类:着眼于文段的后半段,临近性、连贯性。 解题技巧: 首先,关注尾句:若是提出一个概念,则正确选项应与概念有关,其次,此概 念是什么应是最优选择;若指出一种现象,则正确选项应围绕该现象展开,或 者继续阐述该现象或者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若提出一个问题,是针对前文 内容得出的某一结论,前文一般带有议论性质,则最优选择应该围绕“如何解 决该问题”展开。 其次,锁定材料结构:若是结构为对比型,下文多是分析“不同产生的原因” , 选项是解释“原因”的选项;若结构是转折型,列出一个特殊情况,后文一般 是继续论述这个特殊情况 最后,排除三种信息

8、:前文信息、本文信息、无关信息补充复句 1、假设条件句:如果就,强调如果后面假设的条件 如果=倘若=要是=假如;就=那么=便=只好 2、周遍条件句:无论 都相同性质的内容 唯一的结果不管也 即使(纵然、即便、就算)也,强调“也”后面唯一的结果 (6) 、语句排序题 A、判别标志 提问方式:6 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最连贯的一项 B、解题技巧 从选项入手,充分挖掘隐藏信息 关联词搭配入手 时间时间+空间的顺序空间的顺序 注意话题、主体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7) 、态度观点题 A、判别标志 态度观点影响作者表达,是否能准确抓住出题人心理,作者说话的倾向性。 提问:态度、观点、评价 B、解题技巧 1、做

9、题方法:分清类型明确观点:笔者认为、我认为 a、有观点 隐含观点:有感情色彩、倾向性、反问句、反语讽刺 b、没有观点:客观陈述的问题就没有观点 2、类型 新闻、说明文新闻、说明文笔者认为 A(有观点)至于c、杂糅观点 B(无观点)就见仁见智了。无论 A(无观点) ,B(有观点)都(唯一结果) (8) 、细节判断题(省考重点)、细节判断题(省考重点) 命题人常用的设错方法有:混(混淆,偷换概念) 、反(说颠倒了) 、无(无中 生有) 、误(逻辑错误或推断错误) A、判别标志 提问方式: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符合/不符合 B、解题技巧:对比选项和原文 C、错误选项的类型 偷换时态 已然:已经 曾经

10、 了 过 未然:将、要进行:现、正在、在中、 着 时态只可以同级替换,不可以越级替换 偷换数量 较多量:许多、大量、广泛、大部分、不少 较少量:很少、少量、少部分、不多 中间量:部分、某些、一些 首选同级替换,次选中间量向两级量的替换,多或少都是偷换。 偷换逻辑关系 内部偷换:条件复句,因果复句 例如:只要 A,就 B。 只有 A,就 B 之间偷换:并列与条件、因果的偷换 例如:文中是 A、B、C。选项是 A 是 C 的保证 偷换概念和范围 主体扩大或缩小或改变 偷换语态 肯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偷换,科技说明文中常出现,是否可能大概也许。 四、六种言语理解技巧 言语技巧一:标点符号法言语技巧一:标

11、点符号法 : 表解释说明(主旨题不看) 、 ; , (句式相同)表并列 “” 表反语、讽刺 ()表补充说明 ? 设问,有问有答,引出话题。 反问,问中有答 疑问,不确定性、作者的倾向性 言语技巧二:举例推断法言语技巧二:举例推断法 特点:例如,比如,就是一个例证 要点:故事、数据都是举例,快速浏览 与举例有关的选项都是干扰项 例如前后一般都是作者的观点 言语技巧三:成分分析法言语技巧三:成分分析法 分析句子的主干即主谓宾,将修饰的定语(的、地、得) 、状语、补语删去,以 便简洁明了的把握核心观点。 言语技巧四:反证推断法言语技巧四:反证推断法 反面论证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加强之前所陈述的观点。主题

12、句在前。 标志:否则、不然、如果(不) 言语技巧五:临近原则言语技巧五:临近原则 根据上下文、前后句做题:或相辅相成或补充说明 例如:不是 A,而是? 解:语言相反、地位相同,则找A 言语技巧六:相对绝对法言语技巧六:相对绝对法 1、过于绝对项的选项不是正确选项。 (都、所有、一切、任何、完全。永远、 无论、全部、绝对、总是、全面等) 2、一般、相对、部分、不确定的表达是正确答案的几率较大。 (可能、是否、通常、往往、未必等) 言语技巧七:关键词法言语技巧七:关键词法 1、抓高频词,确定文段论述主题、重点 2、抓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确定文段落脚点。文段中出现的含有特定意义 的概念,通常是文

13、段的要点。尤其当该概念出现在段尾时,往往是文段的落 脚点,与文段的主旨多有密切关系。 例如: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礼” ,如果这是一段话的最后 一句,那么主旨应和“礼”相关。 文章阅读文章阅读解题技巧: 1、筛选法:筛选文章中关键信息,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含有特殊指代的词 语、阐述概念、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等重要语句。 2、比较法:将各个选项同筛选出来的原文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比较的内容有范 围的大小、程度的高低、可能与必然、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肯定与否定、 设想与现实 3、排除法:排除曲解原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超前肯定、以全概偏或以偏 概全、不含因果或颠倒因果。 逻

14、辑填空逻辑填空感情色彩、语意轻重、搭配范围、所强调重点、文体风格感情色彩、语意轻重、搭配范围、所强调重点、文体风格1、做题方法 A、读完再选,读完语感是最好的 B、比较选项间的差异 C、注意提炼关联词 2、考查内容 A、实词辨析(近义词) B、语法与语用 C、成语辨析(误用) D、虚词辨析(关联词) 命题趋势:三者结合 3、做题方法 概括关系正对应 解说关系顺承关系 A、 对应分析法 转折关系逆对应 并列关系背离关系例题:1.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 ,能够在注意 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的更细致、 ,在某一细节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 ,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无法 。只有这

15、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A) A明察秋毫 周密 威慑力 搪塞 B.明辨是非 周详 使命感 推脱 C抓大放小 透彻 好习惯 塞责 D.高瞻远瞩 入微 内聚力 敷衍 2.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的基础上, “夏商周断代工 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 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 之处,但它的提出毕竟标志着中 国的上古史已不是 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细致 子虚乌有 B.精准 虚无缥缈 C合理 扑朔迷离 D.精确 空穴来风 解答:扑朔迷离是指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楚。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原意为 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后来被误用作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但在考试中仍然按原意去理解,故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