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597248 上传时间:2018-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摘 要】 文章认为,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必须改革原有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以“证书”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方式、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搞好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突出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实现“多证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电算化会计专业;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以下简称“我系”)电算化会计专业开办已有五年。现有在校生 440 人,专职教师 8 人,兼职教师 5 人,其中副高职称 4 人,中级职称 5 人,双师型教师 3

2、人,硕士学位 4 人。建有两个校外实训基地,一个手工模拟会计实验室,一个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课程设置是第一年公共基础课,第二学年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专业课。主要开设基础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预算会计、 会计电算化、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管理会计、 财务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 会计制度设计、 税法、 经济法、审计基础与实务等 26 门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高职办学规律要求,无法突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公共基础知识教学、专业基础知识

3、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不能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案例教学少,理论和实践脱节。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课教学没有完全围绕培养学生技能这一主旨展开,实践课大都安排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后进行,先以教科书为依2据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等到课程结束后再进行具体模拟实践。这样做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二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不能紧扣电算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是按学科来安排,不是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确定,不是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便讲授什么。基础课设置不能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

4、“必需、够用”为原则。实践教学环节也不突出。目前我校电算化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例为 3:1,有的专业课甚至是 4:1,实践教学体系也不独立。 三是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多,教材内容陈旧,错误较多。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经济法和税法等。尽管可选用的教材多,但教材内容陈旧。随着新准则、制度的出台,教材编写修订没有及时跟上,目前教师讲授的教材有些内容已经过时,而且教材内容错误较多,许多教材没有章节学习目标、重要概念和练习题等。四是教学方式生硬,多媒体课少,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氛围不浓。目前启发式教学不够,依然是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和课下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多媒体

5、教学方式,教师对关键概念、主要方法、核心理论很少设置多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五是合格的电算化会计教师缺乏。我系现有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师过去一直从事普通中专教学,许多教师专业不对口,学历也不高,缺乏在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其中很多教师是由其它专业改行而来,基础会计知识功底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目前具备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只有 2人,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外聘兼职会计教师也偏少。 六是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够。目前我系只有 2 个电算化会计实3验室和 2 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实验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也不高,财务管理实训等体现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尚未建立。 针对以上现状

6、,我系进行了系列改革,进一步明确了电算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财务管理以及参与经济决策能力,直接从事会计、出纳、审计和其他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工学结合、证书导向、模块教学”,按照“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实践为重”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使之符合工学结合的要求。深入推进以“一个中心”(能力培养)、 “两个课堂”(校内、校外)和“三级实训”(单项、综合、岗位)、掌握“四项核心技能”(手工账、计算机账、纳税实务、财务分析)的“1234”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7、一是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根据电算化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原有教学基础,在深入社会调查,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以下程序开展专业人才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明确毕业生预期就业岗位各岗位职责和任务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标体系掌握上述专业知识和技能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决定课程教学内容、重点、时数、教学手段与方法每个实践教学过程所承担的技能、培养的内容、重点、时数、手段与方法构成各门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最后制定出四套专业教学文件,即电算化会计专业职业技能与教学模块对照表、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电算化会计专业理论课教

8、学大纲、电算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各门实验课、单项技能实习、综合实习)教学大纲。这些教学文件是在明确毕业生就业流向、岗位技4能要求和科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基础上开发出来的。遵循的原则是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就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讲授什么;基础课按专业要求以“应用为目的”, “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在整个教学时数中所占的比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例为 1:1),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方式。 首先,以启发式教学为平台,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动,避免教师课堂上满堂灌和学生课下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对于关键概念、主要

9、方法、核心理论等均要设置多级问题,积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次,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现课堂教学多媒体化,并积极寻求和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主讲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在 PPT 文件、参考资料方面实现和其它会计学类课程的资源共享。最后,以案例教学为依托,实现实践与理论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始终把案例教学放在突出地位,主讲教师对每一类主要的会计核算方法都要用过去经典案例或者是当今国内企业市场中的最新案例,来深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根据电算化会计的特点,坚持业务操作和理论知识结合,要求学生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等环节均要有实

10、际操作体验,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始终。 三是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 整合专业课程,调整课程教学顺序,将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及成本会计进行课程整合,将经济法和税法进行整合,并适当调整授课顺序和授课课时。增加选修课程,增设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课程。改革后的教学顺序是在每一门课程开始之前,应先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再分部讲解,分部解决问题。在学生已有一定专业基础后,要求学生设想自己作为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核算企业新5产品、进行凭证编制、分析、纳税申报、模拟实训。本着“学校政策支持,教师人人参与,突出职教特色,教材质量第一”的原则,要求每个主讲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承担了相应教材编写任务,这

11、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有 2 部教材正式出版,3 部在学校编印使用。我系计划分两个阶段,再用三年时间完成专业教材建设,重点建设 6 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3 门院级精品课程,申报 2 门省级精品课程。重点推动特色教材和优质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 四是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按高职教育特点要求,应建立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教学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电算化会计专业的教师队伍,除具有教师系列职称,还应具有“会计师”、 “高级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资格或计算机等级证书。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是,争取在三年内, “双师型”教师人数 45 岁以下的任课教师都能掌握会计软

12、件的应用。具体措施是:做好现有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和转轨工作。按照“个人申报、组织考核、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重新定位教师教学任务,根据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制订教师业务提高计划。加强教师对会计实用软件应用的培训,要求教师参加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积极报考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定期轮换到企业、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任职,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验能力,选派教师外出脱产进修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直接从社会会计工作岗位上调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来我院任教,优化教师结构。加强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鼓励教师

13、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五是搞好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狠抓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更新改造现有 2 个实验室设备,提高6现有设备的科技含量,同时新建财务管理实训室等体现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另一方面,在省内 20 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专业实训基地,保证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 六是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第一,在实践中摸索总结,逐渐形成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管理规章和校企联姻、师生结合的教学质量反馈及评价机制。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反馈,一方面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改

14、革沿正确方向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全面、客观、公正、量化的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严把学生成绩考核关,尤其注重学生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考核,各门课程均按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建立技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课程结束时按照指标体系对每个学生逐个考核,避免了成绩考核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同时这种考核方式客观上也起到将学生平时学习着眼点引导到实践技能培养上来的作用。七是以“证书”为导向,突出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实现“多证制”。 从电算化会计高职教育实践来看,突出学生实践能力是高职的办学特色,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实践能力的价值体现,目前我院已与常德市劳动局、财政局等

15、有关部门协商,在我校建立了会计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本专业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创造了培训条件。我们把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所涉及的专业岗位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与该专业的教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每学期安排三到四周服务技能实训课,实训内容完全按照职业资格证书所涉及的专业岗位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进行。积极推行“多证制”,鼓励学生报考各种资格证,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省级英语应用能力 A 级证书、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普通话三级甲等7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使学生毕业后就能尽快适应就业岗位并能持证上岗。 【参考文献】 1 章振东.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J.科学时代,2007, (7):70-71 2 韩辉,李景波.电算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2, (1):5-7 3 赵平.浅谈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7, (6):44-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