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潜能开发策略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576645 上传时间:2018-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学生潜能开发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学生潜能开发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学生潜能开发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学生潜能开发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学生潜能开发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学生潜能开发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职院校学生潜能开发策略作者:彭晓云 王秀萍 彭晓云 王秀萍摘要高职学生普遍素质较差,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就要充分开发其潜能。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坚持正确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重视其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等主要途径。关键词高职学生 潜能开发 策略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招生人数占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高职生是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本专科生的特点:文化基础差、成绩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大、学习动力不足、自卑心理较重,集体观念薄弱、组织纪律性差、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思想、道德、行为、动机、兴趣与情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和不足,道德观念

2、、价值观的养成也明显滞后。高职学生普遍素质较差的这些特点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要完成高职教育目标,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如何开发高职学生的潜力就成为及其重要的课题。现就高职学生潜能的开发策略,提出我的看法。 (一)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正确看待高职生教师要摒弃高职学生是“双差生”这个意识,把学生看成是“潜能生”。从高职生的来源看,他们不是优秀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造成他们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智力上存在问题,而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当,造成潜能没有得到开发。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健康的人的潜能都是无穷无尽的,都具有无限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

3、它高校学生的智力2差异主要在于类型而非层次,由于现今考生的选拔几乎都采用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测试只关注那些以纸笔测验能测得的部分能力,主要测得语言和逻辑能力,而学生的其他诸如节奏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交流智力、动手能力等优势能力,无法测出。所以教师首先要坚定全体高职学生都具有巨大潜能的信念,对高职生潜能智慧的给以充分的信任,相信只要措施得当,就能激发、引导学生开发其优势潜能。作为高职学生,要多关注心理学,认识到“没有人能够学会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自己在某方面的弱势表现并不表明在其他方面也必然呈劣势,自己同样也具有着无穷的潜力可挖崛。所以高职学生不必自卑自弃,只要相信自己,充满信心地执著追

4、求,持之以恒、勤奋刻苦地磨练,完全可以积极寻求符合自己智力类型的发展机会,成为有用之才,从而树立起自信。 (二)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培养其表现能力在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听讲阅读能力、学习管理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中,表现能力是个很重要的能力。表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运用和表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能够刺激、引发、带动各种能力的发展,还能够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爱表现”,就是要激发他们的表现欲。要做到这点就要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广阔的表现空间。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如果长时间使学生的语

5、言及行为处于停滞状态,不去表现,久而久之,就会在学生的思维、行动、言语等方面形成消极的动力定型。反之,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有广阔的表现空间,也会形成表现方面3积极的动力定型;要使学生时刻保持浓厚的兴趣,并在浓厚的兴趣之中激发表现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好的教师要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学生兴趣浓厚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二是让学生“敢表现”,从而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我们的教育重点也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勇于实现自我。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自信心,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呢?高职教师要努力做到多对学生

6、鼓励,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多同学生亲近,使学生产生幸福感;多给学生帮助,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三是培养学生“会表现”从而产生创造力。学生要做到会表现,就要努力勤奋学习,奠定深厚的知识根基;要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潜能开发才有意义;表现要有创见,有独到见解。学生的表现力是对现实的反映,然而更高层次的表现力是对事物的创造性见解,这也是学生潜能开发的最高境界。(三)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重视其个性差异从总体上看,高职学生与普通学生无论在学生的心理结构、心理发展水平、兴趣、智力、行为、动机上,还是在群体的氛围、志趣和凝聚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

7、差异。同时高职学生之间无论在智能方面,还是在非智力因素差异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高职学生差异存在的客观性,是由于社会教育功能差异及学生个体的心理、智能、兴趣和动机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笔者认为这个差异的存在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更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教育的宗旨是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变得聪明起来,或在某些方面变得聪明起来;要充分发掘和发展其内在的个性特点和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与4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成长点,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做到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差异,高职院校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实现由重视共同性到

8、重视个性的转变;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由刚性到增加柔性的转变;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由重视教材编写到着眼于课程开发尤其是校本教材开发的转变;实现由重视群体、统一的主观评价标准到因人而异、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评价标准的转变。 (四)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给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大启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流派。它主张:教育目标是发展人的“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是积极的、合理的、现实的,发挥人的潜能,超越现时的状态,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样,潜能是每个

9、学生都有的,他们都有实现潜能的愿望,社会和学校要给学生提供维护和发展潜能的条件。 人发展的内在动机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指的是人类能把自身中的潜在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的基本倾向,也就是把个人的内在潜能做最大的发挥。人正是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校是为学生而设,教师是为学生而教,教育和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助产士”和“催化剂”,其扮演的角色是“促进者”。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五)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5高职教育要实现策略上的的转变,根据教育实践,我认为有

10、以下几点:1.在教育目标上,应从“专才教育”转向“人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即俗称的“专才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专才教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阻碍了人的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形成。1999 年 4 月在汉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职业技术教育不应该仅仅由“需求”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驱动。随着社会生产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现代高职教育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主动与其相适应,但高职教育工作者如果仅仅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办高职教育,它在教育目的上就会完全无视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和职业倾向。

11、高职教育应该把“需求”驱动和“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人的发展”的教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个人”, “注重发展个人的主动性、独创性和责任感”。2.对高职生的评价上,应从传统的一元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高职生之所以被视为“差生”群体,是由于我们用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来评价学生一切,考试或测验显示的只是学业方面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走出校门后未来发展的其他潜能。为了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价值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应该改变传统的一元评价,而用“多元智能”的理念来衡量、评价我们的高职生。只有看到每个高职学生独特价值和发展潜力,才能为学生创造更为和谐的成长氛围,学生才能客观全面地评

12、价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3.在学校服务功能上,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创设条件。高职教育在我国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高职院校从学校内部来看,教育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模式、德育工作方法等还不够科学完善,这些都可6能成为阻碍高职生发展的因素。对于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动机不强、沉迷于网吧、六十分万岁等问题,我们不应一味地怪罪于学生,而要更多地反思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教育要做的就是为开发学生潜力提供平台。因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创造的条件是促进高职生潜能发展的重要条件。4.在教学组织上,应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

13、式教学。高职教育具有社会生产性特点,它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社会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懂得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要具有从事社会劳动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能力。这种人才目标在“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封闭课堂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必须从“教师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教师要放弃权威态度,在开放的、平等参与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挥其能力的自由环境,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允许学生的无意识本性得到自由的发挥和表现。教学必须从课堂教材中心向社会延伸,强调教学的实践性,使教学与实践结合,让他们到一线去,直接面对生产、服务、管理等所面临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1钟建军,郭志宏.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及其对教学指导意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赵东升.多元智力理论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6,(10).3庄晓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论探析J.职业与教育,2005,(21).4田建国.大学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22).5顾斌.彰显人文关怀 改善学生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