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继承与创新的作用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575741 上传时间:2018-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师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继承与创新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师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继承与创新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师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继承与创新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师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继承与创新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师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继承与创新的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师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继承与创新 的作用内容摘要 :面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流行音乐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圈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如何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进行继承与创新是我们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高师音乐教育在传承和保存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上,起到了一定的继承与创新的作用。 关 键 词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高师 继承与创新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面临着强烈的冲击 1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冲击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随着全球化的蔓延,世界秩序正在重新建构,除了在经济中表现出来的变化,在文化中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表现为对现代

2、主义文化的批判。它的特点是反对现代主义权威中心的价值观。它有不同于传统和现代主义的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体现在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在文化中,出现女性主义文学,在美学中表现为反美学,强调艺术的解构性,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哲学家丹尼尔在谈到现代主义时,曾将现代主义艺术分为两个时期,并把前期视为传统的现代主义,他写道:“传统现代主义不管有多么大胆,也只是想象中表现其冲动,而不逾越艺术的界限,他们的狂想是恶魔也罢,凶煞也罢,均通过审美形式的有序原则来加以表现。因此,艺术即使对社会起颠覆作用,它仍然站在秩序一边,并在暗地里赞同形式的合理性。而后现代主义已经开始溢出了艺术的容器,它

3、抹煞了事物的界限,坚持认为行动本身就是获得知识的途径。 ” 2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传统的音乐不断被重复表演;另一方面,各种形式的新音乐正在迅猛发展,动摇了传统音乐的存在方式和人们对于音乐的认识。后现代主义音乐更多地走出了传统音乐的定义,抹煞了音乐与非音乐的界限。例如,美国音乐家约翰凯奇曾经以“无声的”钢琴音乐4 分 33 秒给音乐界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他认为音乐就是无声(在某一声音基层上的声音)加上其他的(在更强的声音基层上的)声音,具体是什么声音常常是无所谓的,它们可以是收音机、说话声、乐器的声音、留声机唱头的滑动,以及其他什么声音等。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严重

4、冲击着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 2流行音乐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冲击 上世纪 80 年代初的中国音乐文化有两个最重要的变化:其一,是在观念上彻底否定了“文革”期间“高强硬响”的美学观念,回到了抒发大众情怀、反映时代精神的轨道上。其二,则是以广东太平洋影音公司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唱片业开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建构,这一建构的结果是全国在短短时间内成立了将近 300家音像出版单位,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流行音乐行业的产生和急速的发展。同时,我国港台地区流行音乐和欧美流行音乐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入中国内地。在这个进程中,严肃音乐与民族音乐一直占有主流位置,却一直缺乏适应发展变化中的经济运作现实的改革。而在这

5、时期一直处于边缘位置的流行音乐却由于天然发育于市场经济模式下,利用当时大众对于流行音乐的大量需求以及当时制作成本的低廉而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利润,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到了 1986 年,以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设立通俗唱法为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流行音乐文化开始向主流文化迈进。这两项变革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由于娱乐性和服务性节目的商业性,在这些节目里,音乐无疑是最主要的消费品,这就3为流行音乐打开了巨大的时间和空间之门,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自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3文化生态的改变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面临着生存危机 特定的音乐,被用于特定的社会活动中。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音乐的社会功能

6、、音乐与社会活动的关系是有很大差别的。现代城市商品音乐的突出特征是音乐与社会活动分离,个体不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不参与音乐活动,也可以通过声音记录和电子媒介的传播来欣赏音乐。音乐欣赏完全可以成为人的个体行为。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接近于自然民族,与社会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对社会生活的依赖性很大,大多具有实用、宗教、交际、娱乐、教育及文化传承等多重社会功能。而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还具备“创作”“表演”“接受”三种音乐生产环节“三位一体”的特征,往往音乐的创作者就是音乐的表演者,也是音乐的接受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其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也在悄然改变,这就使得原本与社会生活

7、密切相关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生活的源泉和传播的条件。当原有的生活方式被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所替代后,势必会使那种以传统社会活动(民俗活动)为依附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已到了濒临解体的境地,如何对其实施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高师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继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1在传承和保存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起着桥梁作用 人类社会是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文化既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又是新生一代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基础和条件。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4讲就是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而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需要靠教育进行代代相传。尤其是现代社会,由

8、于文化的丰富多样,文化的传承更需要教育来进行。有了文字以后,文化的传承与保存更多地依赖文字的记载,以传授人类社会生产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的学校也就应运而生。人类通过教育和其他高科技手段传承和保存文化,而教育则是负责从大量文化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并传承给年轻的一代。所以,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文化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文化。在改革开放以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接近于自然民族,音乐与社会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对社会生活的依赖性很大,而其文化教育又相对落后。因此,它的传承与保存主要依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口耳相传。但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和流行音乐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冲击,以及

9、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改变,口耳相传的传承与保存方式,几乎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解体。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要传承与保存下来,它必然要通过广泛的、普及的学校教育途径来传承和保存。而广泛的、普及的学校教育,必须依靠培养大量的专业音乐教师,这一重任只有高师能够承担。因为高师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培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音乐素质为本质,面向全社会教育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高师培养的特有的“师范性”使得其构架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与社会普及的桥梁。 2在传承和保存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起着创造和更新的作用 文化是教育的基本材料,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够进入教育的内容,这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所以,教育必须要对文化进

10、行选择和整理。选择什么样的文化进入教育的内容,有两个标准:一是社会价值标准,二是知识价值标准。因此,教育一方面要通过文化的选择给文化的发展以导向,另一方面教育又要对文化体系作某种程度的改造。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它根植在民族5生活之中、植根在民族发展的历史之中。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不仅要经历历史发展时期的跨越,同时也要承受异类文化的冲击。一些以原有生存方式为生存环境的古老乐种如果不能够及时完成自身的更新与创造,去适应新的发展变化过程,它必然会发生消亡现象或者融入时代的主流文化之中。因此,只有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进行更新和创造,才能更好地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和

11、保存。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更新和创造,不仅需要社会生活的变迁,它更需要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以及对社会主流文化的专业认识。由于青年人具有较强的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高等学校往往就成为了新思想、新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的发源地。因此,高等学校在文化的创造和更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师音乐教育的专业性更奠定了其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创造和更新的基础。 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机构,还可以创造出新的文化,尤其是高等学校。因为一是大学具有雄厚的理论储备;二是大学专业人才比较集中;三是大学学科比较齐全;四是大学师生思想比较活跃;五是大学比较能够承受基础研究的风险(因为基础研究经费主要由政府和各种基金会提供)。正因为如此,大学往往是文化更新和创造的发源地。高师不仅具备以上条件,而且还拥有教育实习基地这一条件,因此在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更新和创造上有着无比的优势。 高师音乐教育不仅在传承和保存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起着桥梁作用,更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创造和更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应是高师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 1张人杰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现代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B雷默著,汤琼、刘红柱译.21 世纪音乐教育使命的扩展J.云南艺术学院学6报增刊,1998 3B雷默著,林军译.21 世纪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