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植物常见病害防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49313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化植物常见病害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绿化植物常见病害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绿化植物常见病害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绿化植物常见病害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绿化植物常见病害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化植物常见病害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化植物常见病害防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化植物常见病害防治1.牡丹锈病【症状】植株受浸染后叶片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叶片褪绿,叶 背着生黄褐色抱于堆,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松芍柱锈菌。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菌,本本寄主为牡丹、 松树,草本寄主为芍药、风仙花等。在松树上锈茵 4-6 月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借 风雨传播到草本植株上,草本植株受浸染后。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生长后期 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出担孢子。担孢子浸染松树,在其上越冬。【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要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秋未清除 草本寄主的病株和病残体。发病期间用 15粉锈宁 800 倍液喷

2、施。2.牡丹褐斑病牡丹褐斑病是牡丹的常见叶部病害之一,在牡丹栽培地均有发生。【症状】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面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 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邻近病斑相连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尾孢菌。病菌在枯枝、落叶等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借风雨 传播,7-9 月为发病高峰。【防治方法】秋季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发病期可喷 80代 森锌 700 借液或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10 天左右喷 1 次。3.紫荆枯梢病【症状】感病的植株先从枝条尖端的叶片枯黄脱落开始,在一丛苗木中,先有一两枝 枯黄,随后全株枯黄死亡。感病植

3、株茎部皮下木质部表面有黄褐色纵条纹,横切则在髓部 与皮层间有黄褐色轮状坏死斑。【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一种镰刀菌。病茵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里越冬。来年 6-7 月,病菌从根侵入,顺根、茎维管束往上蔓延,达到树木顶端,病茵能破坏植物的输导组 织,使叶片枯黄脱落。5.紫荆角斑病【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扩展后,互相融合成大斑。 感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导致叶片枯死,脱落。【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尾孢属一种真菌。该病一般在 7-9 月发生,一般下部叶片 先感病,逐渐向上蔓延扩展。植株生长不良,多雨季节发病重,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 【防治方法】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

4、来年浸染源。发病时喷 5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 700-10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10 天喷 1 次,连 续喷 3-4 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4.蔷薇白粉病【症状】感病的植株,幼叶淡灰色,叶变扭曲,上覆一层白粉,严重时叶片枯萎、花 朵小而少,甚至不能开花,病菌也可浸染花柄、茎等部位。【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茵。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或病枝上越 冬。病害与气温关系密切,当气温 17-25时为发病盛期,即 4-5 月、9-10 月为发病盛期。【防冶方法】改进蔷薇生长条件。适当通风、透光,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冬 季修剪后喷 1.02 千克升石硫

5、合剂杀死越冬病菌。发病前可喷施 200 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 防,发病时喷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6.金盏菊白粉病【症状】病菌可浸染叶和茎。感病的叶片出现直径为 0.5-1.2 毫米粉状圆形病斑,不规 则分布,以后遍布全株,叶面上覆盖一层白粉,茎同样为白色感病严重时植株茎叶发黄, 不久枯死。【病原茵及发病规律】病原为二孢白粉菌。病菌以闭囊壳或菌丝在被害的叶、茎的病 组织中越冬,病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在气温 17-25、气候干燥时,发病严重。【防冶方法】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减少浸染源。用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 1200 倍液,

6、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20%抗霉素 100-200 倍液喷雾。7.樱花褐斑穿孔病 樱花褐斑穿孔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樱花种植区 均有发生。【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老叶上,也浸染嫩梢,感病叶片最初产生针头状紫褐色小点, 不久扩展成同心轮纹状圆斑,直径 5 毫米左右,病斑边缘几乎黑色,易产生离层,后期在 病叶两面有褐色霉状物出现,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圆形小孔,几个病斑重迭时,穿孔 不规则。【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核果尾孢菌,是一种真菌。病菌在落叶、枝梢病组织内越 冬。子囊孢子在春季成熟,翌年气温适宜便借风雨传播。一般从 6 月开始发病,89 月为 发病盛期

7、。风雨多时发病严重。当树势生长不良时,也可加重发病。该病除为害樱花外, 还可为害桃、李、梅、榆叶梅等植物。【防冶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多施磷、钾肥,增强抗病 力。秋季清除病落叶,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减少来年浸染源。展叶前喷施 1.02-1.04 千 克升石硫合剂,发病期喷洒 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65代森锌 600 倍液或 50多菌灵 1000 倍液,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8.贴梗海棠锈病【症状】感病的叶片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点,逐渐扩大,表面为橙黄色斑, 6 月中旬病斑上生出略呈轮状的黑点,即性孢子器,后期背面生出黄色粉状物,即锈孢子 器,内产生锈孢

8、子,秋冬季为害松柏。【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山田胶锈菌。病菌在松柏上越冬,3 月下旬冬孢子形成,4 月遇雨产生小孢子,借风雨传播,浸染海棠,7 月产生锈孢子,借风传播到松柏上,侵入 嫩梢,雨水多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防治方法避免将海棠、松柏种在一起。于 3 月下旬冬孢子堆成熟时,往松柏 上喷施 1:2:100 的波尔多液。海棠发病初期喷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9.月季枯枝病【症状】通常发生于枝干部位,病斑最初为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变成深色,病斑中 心变为浅褐色,病斑周围褐色和紫色的边缘与茎的绿色对比明显,病茵的分生孢子器在病 斑中心变褐色时出现,随着分生泡子器的增大,茎表皮出

9、现纵向裂缝,发病严重时,病部 以上部分枝叶萎缩枯死。【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蔽盾壳霉。病菌以菌丝成分生抱子器在病枝上越冬,翌 年产生分生抱于借风雨传播,该病茵一般从伤口侵人,嫁接及修剪时的切口易感染此病。【防冶方法秋未收集病枯枝集中烧毁。修剪应在晴天进行。发病时可喷 5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进行防 治。10.月季黑斑病 月季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为害十分严重,病菌为害叶片,引起大 量落叶,致使植株生长不良。【症状】叶片受浸染后,叶面出现圆形紫黑色病斑,或不规则状斑,病斑边缘呈红褐 色或紫褐色,放射状。逐渐病斑连在一起,形成大斑,周围

10、叶肉大面积变黄。病叶易于脱落,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干状。【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病原菌属蔷薇双壳菌。黑斑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 体上越冬。借助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是多 雨的季节。寄主植物发病严重。特别是新移植的植株,根系受损、长势衰弱极易发病。一 般浅色花、小朵花以及直立性品种易于感病。【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枯叶、残枝,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加强栽培管理,多 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及早喷施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0代 森铵 10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波尔多液(1:1:20

11、0) 。11.月季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该病对月季为害较大, 病重时引起月季早落叶、花蕾畸型或完全不能开放,温室发病比露地严重。【症状】发病部位为叶、嫩梢和花,明显的特征是感病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生长季 节感病的叶片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状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 互连接成片。老叶比较抗病。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剥离。花蕾染病时,表面 被满白粉,花朵畸型。【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蔷蔽单丝壳菌,属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白尘粉抱。病 原茵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翌年,病菌随芽萌动而开始活动,浸染幼嫩部位,产生新的病 菌泡子,借助风力等方式传播。露地

12、栽培月季以春季 5-6 月和秋季 9-10 月发生较多,北方 地区主要在春季为害,温室栽培可周年发生。当室温为 2-5以上时,便可发生自粉病夜 间温度较低(15-16) 、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 27C) 、湿度较低(40-70)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品种间抗病性也有差异,小叶、 无毛的蔓生多花品种较抗病;芳香族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色品种均易感病。【防治方法】改善种植条件,温室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避免施过多的氮肥,适 当多施磷钾肥,结台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减少浸染源。发病初期喷洒 15粉 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

13、粉剂 1000 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也可喷施 1 千克/升的石硫合剂。12.白兰花炭疽病【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有褪绿小点出现并逐渐扩大,形成圆形 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部分浅色,上有小黑点出现,如病斑发生在叶缘处, 则使叶片稍扭曲。病害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引起整叶枯焦、脱落。【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胶胞炭疽菌。病菌在病残体中越冬,翌年 6-7 月,借风雨 传播。雨水多、空气潮湿、通风不良时发病,79 月为发病盛期。白兰花的幼树发病较重。【防治方法】植株间距不可过密。以利于通风透光。及时剪除病枝叶,集中销毁, 减少浸染源,发病初期喷 70炭疽福美 500

14、 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1:1:200 倍波尔多液,10 天 1 次。连续喷 3 次效果较好。13.桃细菌性穿孔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生在全国各地,是造成桃早期落叶的主要原因 之一。【症状】感病的叶片初期出现圆形、多角形褐色水渍状病斑,周围有淡黄色晕圈,边 缘易产生离层,造成穿孔。病斑连在一起时,穿孔形状不规则,病叶提前脱落。果受害后 产生油渍状褐色小点,病斑扩大。最后呈凹陷龟裂。病枝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紫褐色 的斑点,后凹陷龟裂。【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核果单胞杆菌。病菌在老病斑上越冬,5 月份开始浸染新 叶、新梢。气候潮湿时,病害加重。【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病落叶和枯

15、枝,加强水肥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可在发芽前喷 1:1:120 倍波尔多液,10 天左右喷 1 次,共喷 3-4 次。14.桃流胶病【症状】发生于主干及主枝,渗出胶质物,引起叶色变黄,长势衰弱甚至枯死。【病原】各种原因都可引起桃流胶病,如生理失调、细菌寄生、伤害(包括霜施肥。 及时防治桃经常发生的病虫害。15.夹竹桃黑斑病【症状】病斑发生于叶的边缘或中部,呈半圆形或圆形,几个病斑相连时形成波纹状, 正反两面都有,正面比背面颜色稍深,病斑呈灰白色或灰褐色。后期在病部有黑色粉状霉 层,一般发生在老叶上。【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链格孢属的一种真菌。孢子借风雨传播,雨水过多易引起 此病,老叶、下部叶片及

16、根部萌发的孽枝上发病多。【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强植株通风透光性。多施磷、钾肥,增强树势。喷 75百菌清 800 倍液进行防治。16.玫瑰锈病【症状】该病可浸染玫瑰的芽、叶片花托、嫩枝等部位,春季感病的芽呈淡黄色,芽 肿大,病芽陆续枯死。秋季腋芽感病后,少数能长出叶片,冬后枯死。感病叶片正面为浅 黄色不规则病斑,叶背为黑色泡子堆,叶片提早脱落。【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玫瑰多孢锈。病菌以菌丝在芽内越冬,而且是来年的主要 浸染源。本菌为单主寄生。不同玫瑰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保加利亚红玫瑰、白玫瑰和前 苏联香水玫瑰较抗病。发病适温为 24-26,降雨多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烧毁枯枝败叶,以减少浸染源。一般在 6 月下旬和 8 月 中旬发病盛期前喷药,每隔 8-10 天喷 1 次,连续 23 次。药剂有 75百菌清 800 倍液, 50代森铵 8001000 倍液,50退菌特 500 倍液。17.朱顶红红斑病【症状】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