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景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548758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情景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情景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情景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情景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情景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情景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摘要数学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景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究中,就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萌发出积极主动探索的求知欲望。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情景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景 建构情景 生活情景 开放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符合认知规律的

2、教学情景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自主体验、自主感悟,使质疑、探究、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创新与策略意识得到提高。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数学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景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究中,就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萌发出积极主动探索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创设了一个“我家买新房子啦”的教学情景,在情景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呢?客厅和大卧室那个大呢学生在质疑中就会想出,可以测量一下这两个房间地面的大小就知

3、道了,可以借助平面图来研究。而借助平面图来研究,有的可以用平面图重合的方法来比较,而有的却不能用重合的方法来比较。不能2用重合的方法比较,怎么办呢?学生在对新问题的质疑中,想出可以借助小圆纸片或小正方形纸片来摆一摆,看看谁的平面图上摆的多,谁就大。学生既感受了面的大小,又解决了问题,进而使学生理解“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为面积单位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生活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孩子们在亲身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应用的价值,培养了质难问疑的能力。 二、创设“建构”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的最核心任务不

4、是如何把现成的知识表现出来传递给学生,而是如何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经验,促进相关经验“生成”,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活动。这种环境要能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知识的知识背景、实际情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一定的知识工具。如在教学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一课时,在全国获观摩课一等奖的麻明家老师这样进行教学: 师:请你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生:圆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师:就是说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那怎么求圆的面积呢?(学生沉默)大家好像遇到困难,请你在大脑中搜索一下,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 生:可以把新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比如平行四边形可以通过剪拼转化

5、成长方形求出面积。 师:那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我们可以试一试,请大家利用手3中圆纸片和准备的工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 在上述谈话基础上,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探究,学生产生了两种很有价值的思路。通过折一折,把图形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通过剪拼把图形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第一次探究出现了一个问题,不管是折成的三角形还是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都不很像。怎么才能更像呢?师生进行了第二次探究,继续对圆纸片进行剪拼,并借助多媒体把圆分得份数越来越多。同学们发现,分得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分的无限多的时候,就可以算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电脑上出示两种拼剪方法的示意图,

6、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从而进行了第三次探究活动。 整节课一开始就从唤起学生认知基础入手,把学生引入一个“建构”的空间。让它们经历过程,积累探究数学问题的经验,感受了极限思想,培养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是儿童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时,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为其学习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持。如在教学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消费知多少综合应用时,可以设立如下教学环节:首先,以同学们的消费为话题引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

7、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消费主要在哪些方面,大约是多少。激发学生了解自己消费情况的兴趣,然后转入到本活动中去。课题确定后,引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让学生充分讨论,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切实开展调查活动,收集真实有效的数据。最后,针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反思。让学4生谈收获、谈感受,从分析数据中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从而形成决策,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四、创设开放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厚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求异思维的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

8、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在训练“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家离学校 700 米,比小强家离学校远 1/6,两家相距有多远?看似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学生经过思考想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 700+700(1+1/6)=1300(米)。第二种是: 700700(1+1/6)=100(米)。学生想出的方法只是两种特殊情况,即小明家和小强家与学校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种在学校的同一反向,另一种在学校的相反反向。教师望着学生问道:“还有其它的答案吗?”学生疑惑的摇着头。 “真的只有这两种答案吗?”学生看着刚才介绍方法同学画的草图,豁然醒悟, “还有,还有”经过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明白小明家和小强家可以在以学校为圆心,以各自到学校的距离为半径圆上的任意一点。小明家和小强家的距离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值,两家的距离在 100 米1300 米之间。听着课堂中生成的精彩,细细一想,不就是教师一句“真的只有这两种答案吗?”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空间,才生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精彩瞬间。 总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有“学数学”到“悟数学”的转变,让学生在创设的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悟出数学的来龙去脉,将自己置身于具体的情景中,感受解决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