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导师介绍信通院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852725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4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邮导师介绍信通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邮导师介绍信通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邮导师介绍信通院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邮导师介绍信通院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邮导师介绍信通院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邮导师介绍信通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邮导师介绍信通院(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1 附录 考研专刊 导师简介 信通 院 一、 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 林家儒、张琳导师组: 吴伟陵 ,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参信道的信息传输、移动通信及信息理论与编码。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承担 973、 863 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国家奖励两次、部级奖励四次。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 200 余篇,专利 7 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专著 4 本:信息处理与编码、移动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和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信息论分会

2、主席,广电总局科技部专家委员。 田宝玉 ,男, 1946 年 8 月出生; 北邮信息 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责任教授、博士生导 师 ; 1969 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 1982 年 获北邮 信息论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移动通信、信源编码理论与技术;完成多项部队、国家、部级以及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多次获军队科技成果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编写工程信息论、信息论基础(教育部 十一五 规划教材)、通信原理(教育部 十一五 规划教材)等教材。现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 林家儒 ,男,

3、 1958 年 1 月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责任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 主要研究领域: 信息与通信理论、移动通信、通信系统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国家和 部级项目 五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进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97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三项。出版论著五本,在 IEEE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 SCI 和 EI 收录 20 余 篇,发明专利 5 项。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成员。 吕铁军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IEEE 高级会员,

4、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0 年 12 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学位。2001 年 1 月到 2002 年 12 月,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3 年 4 月到北京邮电大学任教,同年加入美国常春藤大学之一的“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工程学院 BINARY 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 2005 年 6 月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 年度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NCET-06-0091)。 2008 年 9 月前 往世界著名一流大学 美国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

5、ty)的电子工程系作客座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与美国工程院院士, IEEE Fellow,享有“ DSL 之父”美誉的 John M. Cioffi 教授进行数字通信方面的合作研究。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研制,在 IEEE Trans., IEEE Letters, IEICE Trans., EURASIP Journal, IEEE 会议 ICC、 GLOBECOM、 ICASSP、 VTC 等国内外权威通 信和信号处理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检索文章近 30 篇, EI 检索文章 100 多篇。申请 19 项发明

6、专利,其中包括 1 项美国发明专利和 2 项已授权专利。 近年负责和参加各类科研项目近 20 项,作为负责人主持了 8 项,它们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 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横向课题等;作为主研人参加了 10 多项,它们是国家自然科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2 附录 考研专刊 学基金、 863 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清华大学 985 基础创新项目和意法半导体等横向课题。 受邀担任 IEEE ICCS 2008、 IEEE ICC 2010 分会联合主席( Co-Chair),

7、 IEEE ICCCAS2007、 IEEE ICUWB 2009、 IEEE PIMRC 2012、 IEEE CSAE 2012 和 IEEE CIT 2012 技术委员会成员( TPC)。受邀担任“两岸清华博士生学术论坛” 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信号与信息处理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大规模 MIMO 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理论和设计;物理层安全技术;网络信息论;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等。 主要 的学术任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 IEEE Transaction o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8、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的审稿人。 Email: 王晓湘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 年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 2001 至 2002 年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移动通信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1998 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工作。正在承担国家 863 项目“新型宽带无线网络多用户协作传输关键技术研究”,“无线协作广播 /组播的多级传输与

9、冲突控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虚拟多天线的协作广播”等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和企业合作技术开发项目“智能通信干扰模拟器”等,在 LTE、协作通信、MIMO-OFDM、协作定位等研究领域发表论文 6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4 项。 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信息与通信理论,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等。 Email : 张惠民, 男,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电子 学会信息论学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曾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主任。 1965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长期从事通信网,通信理论方面的研究。负责和参与近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 项目,多项

10、信息产业部、校级资助项目,数十项企业横向项目。多次获得邮电部科技进步奖,全国科技大会、北京市科技大会等多项奖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被 SCI, EI 和 ISTP 收录近二十篇。 吴晓非 ,男, 1968 年出生。工作于信 通院先进 网络技术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 理专业,师从周炯槃先生。此后一直工作于信息工程学院。目前主要研究复杂网络,移动通信和 IP QOS 领域。 郭莉 ,女, 1968 年 7 月生人 , 工学博士。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

11、软件无线电、嵌入式系统设计。主持和参加的项目包括国家计委重点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 973 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 2003 年前往德国 FH Darmstadt 做访问学者,作为中方负责人参与德国教育和科技 部支持 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多次在国际会议和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为微软全球 ImageCup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全球第二名指导教师。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为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北京科学技术协会会员。 张琳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邮

12、电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1年 4 月获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博士学位。 2000 年 12 月至 2002 年 12 月在韩国情报通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3 年 1 月至 2004 年 6 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research fellow 研究工作。 2004 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 2006 年起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8 年 7 月起任研究生院副院长, 2011 年 6 月起兼任国际学院副院长。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3 附录 考研专刊 目前研究方向为:车联网网络优化与业务分析、移动互联网、宽带无线接

13、入等。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多项纵向基础科研项目以及国际、企事业横向委托合作项目。发表论文近百篇,包括 8篇 SCI 论文,出版教材、专著、译著多部。 联系方式: 010-62283147, 。 罗新龙, 男, 1972 年生, 2001 年 4 月于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学会仿真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兴趣为最优化算法、数值微分代数方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结构生物信息。以第 一 作 者 和 独 立 作 者 在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Software , Journal of Computat

14、ional Mathematics,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等国际国内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 篇,其中在 SCI 检索的杂志发表和接受发表的论文 4 篇。具体发表论文情况见申请人的发表论文部分。以第一作者申请和获得国内授权专利 4 项 (见申请人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部分 ),作为项目的主要参加人员完成数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公司预研项目。更多其他信息请见个人主页: http:/ 牛凯 ,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

15、003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迭代信道编译码、 MIMO 空时信号处理、跨层优化、认知无线电、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电子邮件: 。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迭代同步理论与算法研究 ” 、 “ 信道极化码设计与优化理论研究 ” ,主持国家 863 项目 “ 远距离通信中编码调制与同步的联合优化 ” ,主持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移动 /集群通信网络智能规划与优化软件平台研发及成果转化”。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 973 项目 “ 多域协同编码调制基础理论研究 ” 、 “ 认知无线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 。 2010 年曾作为访问学者,赴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进行学术访问。 在 IEEE 会议和期刊、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 40多篇,其中, SCI、 EI 检索 15 篇。作为主要编著者,撰写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 “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移动通信原理 (吴伟陵、牛凯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年 ),荣获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