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22196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 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是篇质量较高 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福克纳对 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 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 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我们演唱的歌曲往往旋律大体相同,歌词几经复现。歌曲这样演唱是为了反复抒情, 而小说如此创作,则是为了反复叙事。所谓“反复叙事”,简单地说就是小说中的某一个事 件,某一个细节

2、在小说的各个不同章节中被一次次重复地叙述。在创作中,由于某些作家 使用反复叙事的技巧太频繁,使一些人对反复叙事产生成见,认为反复叙事是一种低级的 叙事手段。以童话故事三只小猪为例:猪妈妈让三只小猪自己盖房子。老大盖了稻草屋,老二盖了木房子,老三盖了石砖 房。之后的故事情节是大灰狼的三次光顾。大灰狼分别到每个小猪的居所,每次都想把小 猪们的房子吹倒。在这个童话故事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使用了反复叙事的 手段。其实,像三只小猪中使用的反复叙事在童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比如 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红孩儿的三次遭遇,与金角大王的鏖战等等,还 有唐僧,他的紧箍咒不知念了多少遍。正因

3、为作家们如此频繁地使用反复叙事,加之一些作家使用这种叙事手段的水平低 劣,致使很多小说评论家产生了反复叙事是低级的叙事手段的成见。事实上,叙事手段并 无优劣之分,同样的叙事手段出现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就会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功能和效 果。例如鲁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的描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 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他的描写具有意蕴深刻的修辞效果。但如果有人说:“我有 两个孩子,一个是女孩,另一个也是女孩。 ”就非但不能达到修辞目的,反而让人听出嫌女 孩多,可惜没有男孩的意思了。同样是反复叙事,福克纳在他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所 使用的反复叙事就体现出了十分高超的技巧。我们无法设

4、想这部作品不使用反复叙事手法 会是什么样子,因为这部对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重要作用的伟大作品一旦离开反复 叙事就不复存在了。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喧哗与骚动 ,探讨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 和革新,寻找反复叙事所蕴含的深意。在反复叙事的运用上,福克纳的小说具有如下特征:1、福克纳所运用的反复叙事不只是简单的重复,他的每一次反复。都会重新强调事 件的不同侧面,在递进中加深读者的印象。事件本身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只有转换视角才 可能展示出一个事件的丰富性,它造成一种“循环提问”的效果,对同一个事件的内涵进行无穷的询问和追索。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对这种反复叙述的 创造性使用。他将同

5、一个故事反复叙写了四至五遍。福克纳在谈及自己创作喧哗与骚动 时说:“喧哗与骚动我先后写了五遍,总想把这个故事说个清楚,把我心底里的构思摆 脱掉,要不摆脱掉的话我的苦恼就不会有个完。我先从一个白痴孩子的角度来写这个 故事,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由一个只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的人说出来,可以更加动 人。可是写完以后,我觉得我还是没有把故事讲清楚。我于是又写了一遍,从另外一个兄 弟的角度来讲,讲的还是同一个故事。还是不能满意。我就再写第三遍,从第三个兄弟的 角度来写。还是不理想。我就把这三部分串在一起。还有什么欠缺之处就索性用我自己的 口吻来加以补充。然而总还觉得不够完美。一直到书出版了十五年以后,我

6、还把这个故事 最后写了一遍作为附录附在另一本书的后边-这样才算了却一件心事,不再搁在心上。 ”。 在这里,福克纳营造了一个反复叙事的小说结构,这部小说由班吉部分、昆丁部分、杰生 部分和迪尔西部分四部分组成,但讲的都是关于凯蒂的失贞、堕落的故事。福克纳这样安 排是基于他对人类认识是有局限性的理解,他认为任何一次性的叙述都具有局限性,因为 在叙述着、时间或者地点都是从某个角度来观察事物的,受制于人的主观倾向。这里,他 所使用的反复叙事,突显了人类叙述行为的本质特征,加深了读者对小说的理解,丰富了 小说的叙事视角。传统叙事往往采用全知视角(作者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叙述视角)来叙 事,现代小说家更多地

7、倾向于用自知视角(人物叙述者自己的视角)进行叙事。福克纳在此 引入多位叙述者反复叙述一个故事,这就他在叙事角度的处理上的高超之处。这些叙事者 都采用自知视角的方式,对自己所讲述的故事进行意义的阐释和理解,他们的叙述往往相 互矛盾、相互冲突。福克纳把这些观点、智力和背景都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让他们反复 地进行对话和争辩,从而形成了众声喧哗的复调效果”。这部作品也因而获得了类似 “多声部”演奏的乐曲那样丰富的内涵和层次感,创造出了复杂丰富的多元意义。2、通过反复叙事影响小说的叙事时间,造成故事时的闪回和倒错,破除悬念。悬念 的存在意味着小说叙事必需严格遵循线性因果关系,在细节上要求摈除无意义的枝蔓

8、。福 克纳的叙事对此进行了重大突破。在福克纳看来,心理活动的跳跃性可以超越传统小说的 线性因果关系,突破人为的限制。福克纳曾坦言:“我无疑受到柏格森的影响”,并指 出:“实际上我很同意柏格森关于时间的流动性的理论。时间里只有现在我把过去和将来 都包括其中,我认为艺术家可以把时间处理一番”(Mefiwether,1968:70721。在表现现 代生活复杂性方面,他别的作品在喧哗与骚动班杰的部分中就有很多时间的穿插和倒 错:勒斯特回来了。等一等,他说。上这边来。别到那边去。昆丁小姐和她的男朋友 在那儿的秋千架上呢。你从这边走。回来呀,班吉。树底下很黑。丹儿不愿过来。它留在月光底下。这时我看见了那架

9、秋千,我哭了 起来。快打那边回来,班吉,勒斯特说。你知道昆丁小姐要发火的。这时秋千架上有两个人,接着只有一个了。凯蒂急急地走过来,在黑暗中是白蒙 蒙的一片。在这些意识中,指的是“当前”。 则回到 1906 年一个晚上。回到“当前”。 则又想起 1906 年的那个晚上。在短短几句话中,时间就闪回了数次。福克纳的时间意识深 受帕格森哲学的影响,他认为:“过去绝没有死亡。它甚至没有成为过去”。一方面,过去 像阴影一样笼罩着现实,另一方面,人们又从过去寻找赖以在现实中生活的支持和安慰。 因此,福克纳在喧哗和骚动中通过时间的反复跳跃,过去,将来的时间叙述不断地回 归到现在,造成一种时间“凝固”的感觉。这

10、种时问的“凝固”极具破坏力,传统叙事的时间顺序和因果之链被彻底打碎,糅合于小说叙述者紊乱的意识流中。然而,一种奇特地美学 效果却因而产生了。当我们将过去和现在放在一起,正如将一个八十岁老妪的照片和她妙 龄时期的照片放在一起那样,我们立刻就能充分、真切地感觉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差异。 福克纳也因此获得了时间的“并列对照”效果。在这里,反复叙事技巧的使用和时序的错置, 体现出新的时间意识,为小说复杂丰富的意义多元提供了潜在性的发展空间,产生出新鲜 奇异的美学效果,从而使读者获得了崭新的阅读体验。3、小说的主题得以不断复现和深化。在喧哗与骚动中,失贞和死亡是这部小说 的中心主题。由于凯蒂的失贞,昆丁跳

11、河自杀、她父亲因此酗酒而生,杰生失去银行的工 作而生活在愤恨之中,班吉因为失去凯蒂陷入无法解脱的痛苦,凯蒂自己也最终无家可归, 成为纳粹将军的情妇。在这部小说中,班吉部分的叙述里多此反复叙述了一个细节,就是 关于凯蒂身上的味道。平时班吉总是在她身上闻到“树的香味”,而当凯蒂第一次打扮起来, 并使用香水时,她怎么也不能使班吉的哭嚎停下来。班吉回忆道,她“伸出胳膊来搂我,可 是我躲了”。只是当凯蒂在卫生间用水洗去香水后, “凯蒂又像树一样香了”喧哗与骚动 , 凯蒂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 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福克纳对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是篇质量较高 的学术论

12、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福克纳对 反复叙事的解构和革新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 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 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明白了他的意思后,立即让他把那瓶香水送给了迪尔西,这件事才算了 结。当他看到凯蒂同查理一起打秋千并拥抱亲吻后,他照样哭闹,直到凯蒂向他发誓:“我 不会了我永远也不会那样了。班吉。班吉。 ”“然后凯蒂拿了厨房里的肥皂到水池边使劲 搓洗她的嘴, ”于是她才又“像树一样香喧哗与骚动 。但凯蒂失贞后回家,他马上就“哭起 来,哭声越来越大”,接

13、着他又“拽着她的衣裙”, “一边哭一边推她”到“洗澡间”去喧哗与 骚动 。然而这一次,凯蒂再也没有“像树一样香了”。这种细节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凯蒂在 性方面的成熟和沦落过程。事实上, 喧哗与骚动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凯蒂的失贞、 堕落的故事。凯蒂的堕落,意味着南方道德法规的破产。小说将这一人物故事反复叙述, 突出了美国旧南方地主家庭的精神上的没落。通过反复叙述,表达出了福克纳对南方爱恨 交织的矛盾感情:一方面,他热爱南方,留恋南方的传统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他对南方 的问题和罪恶又感到痛苦和憎恨。反复叙事的使用在这里使得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复 现和深化。反复叙事这种修辞方法古已有之。 “歧王

14、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说的就是反复 叙事。然而上述喧哗与骚动中所提到的反复叙事功能却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的审美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南方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化。旧南方的繁荣,内战的失败, 传统社会的崩溃,大家族的腐朽,原先单一的农业社会瓦解成为现代多元的社会。现实使 得福克纳建立了一种“破碎世界”的“小说观念”。福克纳反复叙事的成功之处,是他突破了 这种单一叙事手法的局限,将这种叙事手法与并列对照、蒙太奇、意识流、神话手法、多 角度叙述等各种手法糅合在一起,深切地表达了他对支离破碎世界之相互矛盾的思想,构 建出了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体现形式,表现出了艺术手法与

15、 世界观的完美统一。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16、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