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韩国语与朝鲜语句子成分设置之比较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21358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韩国语与朝鲜语句子成分设置之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韩国语与朝鲜语句子成分设置之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韩国语与朝鲜语句子成分设置之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韩国语与朝鲜语句子成分设置之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韩国语与朝鲜语句子成分设置之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韩国语与朝鲜语句子成分设置之比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国语与朝鲜语句子成分设置之比较韩国语与朝鲜语句子成分设置之比较是小柯论文网通 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韩国语与朝鲜语句子成分设置之比较是篇 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韩国语与朝鲜语句子成分设置之比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 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 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韩国和朝鲜本是朝鲜半岛上统一的白衣民族之国,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 历史原因分裂为三八线两端的两个不同体制的独立国家。而语言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 产

2、生了反差。本文试图从语法角度入手,重点分析句子成分设置上的异同,希望能够为韩 国语或朝鲜语教学提供些许借鉴。关键词格 格的体系 句子成分 对比分析近来随着韩朝统一呼声的提高,随着中国与这两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学习韩国 语或朝鲜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大多数人认为这两国本来就是一个国家,使用的语言也应该 是别无二致的。而事实上韩国和朝鲜虽为同根同宗,但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历史原因, 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相互对峙的局面也已僵持了半个多世纪。自分裂以来韩国和朝鲜各自 在不同社会体制下,各自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这使两国在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分歧也日益严重。在语言上

3、也反映出了这种情况。 语言的直接功用虽然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但同时也是实现统治阶层利益的手段,由于政治 制度的制约,韩国较多地受到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形成了以标准国语语法论为代表的 语法规范体系,而朝鲜则秉承伟大领袖金日成的主体思想制定了以朝鲜文化语语法规范 为代表的语法理论系统。不同的语法规范,衍生出不同的语法体系。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 点,通过对它们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并说明其中的异同。希望能够为韩国语或朝鲜语 教学提供些许借鉴。 事实上,一直以来在韩朝语言比较方面有很多学者都进行过不懈的努力,自上个世 纪 70 年代以来,就已经有不少韩国学者对比研究并介绍了朝鲜语语法,从 80 年代到 90

4、 年 代随着朝鲜相关资料的全面公开,这一领域的研究一时间成为了一种潮流。其中既有韩国 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不乏中国甚至是前苏联学者们的多项研究业绩。笔者试图将其中一些 作为参考,在语法研究领域中,将重点放在句子成分的比较研究上。在比较韩朝句子成分 时,韩国语以标准国语语法论 ,朝鲜语以朝鲜文化语语法规范为参照,进行比较。一、格的体系格与句子成分的设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无论是韩国语还是朝鲜语,在一个句子 中没有助词(格的形态)就无法连接词语。因此在比较句子成分之前,首先比较一下韩国 语和朝鲜语中格的体系。格的体系主要是指格的个数,因此格的体系比较,其实就是在比 较韩国语和朝鲜语是怎样对格进行分类

5、的。在了解格的分类之前,我们先确定一下,格的概念。格是表现句子中一个词语与其 它词语间结合关系的语法范畴。在韩国语和朝鲜语语法中,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没有太大区 别。只是韩国语中的格比较注重句中叙述语与其它成分间的关系,而朝鲜语中更多关注的 是各句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在这样的前提下,格的体系也略有不同。通常对格进行分类时,有两个标准,其中之一是以格的形态为中心的分类方法;而 另一种是以格所表现的内容为中心进行分类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一种格的内容可以通 过多种助词来表现,而一种格的形态(助词)也可以表现多种格的内容。例如:在上面的例句中, (1)是同一格的形态(助词)表现多种格的内容的例子;而(2

6、) 是同一种格的内容用不同格的形态(助词)表现的例子。具体说来,在例文(1)中的四个句子中表现的格的内容分别是位置、原因、时间、 比较,可用了相同格的形态;而例文(2)中两个句子虽然都表示比较的内容,可是却用了 不同格的形态。正如所见,在对格进行分类时,很难在格的内容或格的形态上选择某一个 作为标准。因此,在对格进行分类时,要以格的内容和形态整体为中心进行分类。在这一 点上不论是韩国语还是朝鲜语都选择了将形态和内容折中分类的方法。以此为标准格的体 系和形态在韩国语中分为 7 种,在朝鲜语中分为 8 种。具体如下面所示:韩国标准国语语法论:综合上面内容,可作如下总结:在韩国语和朝鲜语中关于主格的

7、设定,以及格的形态没有太大差别。但朝鲜语中没 有叙述格,将韩国语中的叙述格“”认定为体言后接续“”的叙述形态。韩国语中的目的格相当于朝鲜语中的代格。虽然名称不同,但是没有本质区别。韩国语中的补格,在朝鲜语中全部归类于主格当中。韩国语的冠型格相当于朝鲜语的属格,格的形态也同样是“”。韩国语的副词格,在朝鲜语中被细分成予格、位格、助格、构格。呼格表示呼叫或称呼,在韩朝两国语法体系中这是一致的。二、句子成分的设置通常句子是指一种统一、完整的语言结构,与其它语言形式不构成结构的语言形式, 而构成这种句子的要素就称为句子成分。在韩国语中句子也是表现一个完整想法的单一结构,可以看作是由词语或是词语间 的结

8、合构成的语言行为的基本单位。句子成分是在这样的句子中履行一定语法作用的功能 性单位。这一点在朝鲜语中也是一样的。以此为前提分析比较一下韩国语和朝鲜语对句子 成分的划分情况。首先,比较一下句子成分的单位。韩国语能构成句子的单位为词语、句、节,其中助词用于体言或体言性词语后与它 们形成一体,构成句子成分。而朝鲜语认为句子成分的单位有单纯成分单位和扩大成分单 位,具体如下。单纯成分单位A一个独立的词语B语法性词语C独立词语和辅助使用的词语的组合D独立词语的重复E固定下来的词语组合或特定的命名单位扩大成分单位A.词语结合形式B.句子形式由于语法单位(指在句子中像一个词语使用的词语间的结合)设置上的区别

9、,韩国 语设置为节的词语,在朝鲜语中被设置为一个词语。因此在隔写上就有明显区别。这种现 象主要体现在一些专署词语和一些常用句式之中。例如:(3)其中以(3)A 为例“”和“”是两个词语,按照韩国语语法是应该隔写的,但是在朝鲜语 里像这种专署词语被处理为一个词语,没有隔写。又如(3)B 中的“”和“”也是一样的。另外 以(3)C 这样的常用格式为例,在韩国语中“”和“”要隔写,而在朝鲜语中是一个整体。其次,比较一下句子成分的分类。在韩国语中句子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怎么做”, “什么怎么样”, “什么是什么”。其中根 据“怎么做”, “怎么样”, “是什么”等内容,在句子中有一些必要成分,即缺少该成

10、分就会影 响句子完整性的那类成分称为句子的主成分。主成分有主语、叙述语、目的语、补语等。另外还有对构成句子骨骼不起决定性作用,只起衬托其它成分作用的附属成分。附 属成分包括冠型语,副词语。此外,还有作为独立成分使用的独立语。朝鲜语又是如何对句子成分进行分类的呢?朝鲜语大体是将句子成分划分为合成成分和独立成分。所谓合成成分是指与其他句 子成分在内容、语法上有直接联系的成分;独立成分是不与其它句子成分直接联系,相对 独立的句子成分。也就是说合成成分是指与其它句子成分或叙述语有着直接联系的某种成 分。独立成分则与其它句子成分不发生直接联系,具有独立性。(4)(一句话说,党的唯一思想是伟大领袖的革命思

11、想,主体思想。 )例句(4)中划线部分就是独立成分,其它都是合成成分。合成成分的划分标准有三种:第一,在句子中有着怎样的内容联系;第二,具 备怎样的形态标志;第三,与其它句子成分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联系。在上述标准中,第一个标准是句子成分和叙述语间的关系,第二个标准是句子成分 和助词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标准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上述三个标准,合成成分可以分为解释语、成立语、补充语、引用语、修饰语、 添加语等。而独立成分根据其意义特点和句中作用特点可分为呼称语、插入语、感叹语、 连接语、提示语等。可将以上句子成分的分类整理为以下形式。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

12、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

13、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14、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