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贸易对浙江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19118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服务贸易对浙江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旅游服务贸易对浙江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旅游服务贸易对浙江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旅游服务贸易对浙江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旅游服务贸易对浙江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服务贸易对浙江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服务贸易对浙江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 目: 旅游服务贸易对浙江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 引 言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心开逐步向以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服务业的发展也将必然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服务贸易日渐成为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和世界各国获取外汇收入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旅游服务贸易又是服务贸易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水平,无论是从总数、份额还是质量上,都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并且与一般发达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加快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区域经济竞争力

2、是一个区域在其所属的大区域中吸引资源和争夺市场的能力。旅游服务贸易对未来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旅游服务贸易与区域经济竞争力文献的整理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旅游服务贸易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正确的利用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水平。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一)贸易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国外学者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于 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 90 年代完善成熟。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的研究之后主要集中在贸易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分析研究上,【1】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适用论”,认为

3、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无本质差别,不必刻意把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划分开来,服务贸易中也存在比较利益,比较优势学说合乎逻辑地适用于服务贸易。BHindlev and ASmith(1984)、SLall(1986)、ASapir and ELutz(1981)等学者都认为比较优势学说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2】第二“不适用论” ,认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源于不同的概念范畴,应有不同的理论渊源。GSampson and RSnape(1985)、GFeketekuty(1988)等人都从服务与商品的不同特性出发,得出困际贸易原理不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结论。【3】第三“改进论” ,该观点认为国际贸易原理的合理内核

4、适用于服务贸易,但因服务贸易自身的特点,需要将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贸易自身特点相结合进行修正。如:学者 ADeardorff(1985)从比较优势理论用于服务贸易的局限性入手,通过改变赫一俄模型的某些约束条件,建立了“一种商品、一种服务”的模型,解释了服务贸易是如何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的。【4】DBurgess(1990)认为把赫一俄一萨生产要素禀赋模型做一定的修正,可得到解释服务贸易的一般性模型,他建立了一个“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品”的模型,并得出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经济福利水平的结论。【5】(二)区域经济竞争力相关研究1.国际竞争力研究关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基本上起步于二十世纪 80

5、年代。最初,国外一批学者开始进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到 1996 年,已形成二大权威机构:一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 WEF),其每年发表一份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二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 IMD),其每年发表一份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 。在评价指标体系上,WEF 发表的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包括 195 个指标,其中硬指标 68 个,软指标(通过全球专家问卷调查得到的指标)127 个。IMD 发表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包括 240 个指标,其中硬指标 1

6、60 个,软指标 80 个。WEF 和 IMD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由于指标涵盖面大,因而其结论也比较权威。但其最大缺点:一是许多软指标的获取较困难;二是其根据各相关因素的排位来推出总体竞争力的排位,而对总体竞争力没有建立一个多层测算模型。【6】2.波特的竞争力模型国际上关于区域竞争力研究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迈克尔波特。他在其 1990 年发表的国家竞争力一书中提出,国家竞争力力集中体现在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上,即其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表现。而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个因素,即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作用以及政府作用,这六大因素就构成了著名的

7、“钻石模型” ,(即波特区域竞争力模型)。【7】波特的观点开拓了我们对竞争力研究的视野,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他并没有建立一个能进行量化分析的评价体系。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直接研究对象与其说是国家竞争力,还不如说是世界各国的产业竞争力,因为其研究模型的核心就是产业竞争力,而对其他宏观环境因素研究或涉及较少。二、国内相关研究(一)旅游服务贸易相关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研究是我国学者较为关注的一个领域,研究主要内容都集中在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GATS 与旅游服务贸易关系,国际竞争力分析等几方面。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随着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国内学者对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

8、进行了研究。郭鲁芳、万绪才(2001)在旅游竞争力的定量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认为评估一国旅游贸易竞争力,应从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即目前已表现出来的现实竞争力、旅游竞争潜力、未来旅游竞争的发展力。【8】李万力(2005) 旅游产业链与中国旅游业竞争力提出中国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无论旅游收入还是旅游人次,都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旅游企业与国外旅游发达国家相比却是“散,小,弱,差”的症结在于中国缺乏完备的旅游业产业链的建设。【9】赵书华、李辉 2005 年在全球旅游服务贸易 9 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一文中,运用国际竞争测量指标,对全球 9 大旅游服务贸易收入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

9、量分析,中国在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存在比较优势的国家排序中位列第五。【10】高静、梁昭(2006)研究了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认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同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提升竞争力的策略。【11】董小麟、庞小霞(2007)采用了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相关指标具体测算了我国与其他旅游服务贸易强国的贸易竞争力状况后认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传统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中国要成为旅游强国,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12】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策略研究梁琦在 1997 年首次提出我

10、国对外贸易正处于一个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充分认识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经贸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机遇,加速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13】林梅英 2000 年在关于加速发展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提出我国的国际旅游贸易具有许多优势,并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旅游市场,我们要树立新的营销观念,重塑旅游企业形象。【14】金雯飞、刁化功 2001 年在浅谈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分析阐述了中国在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方面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同时提出了对策。【15】刘华于 2001 年在GATS 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

11、的进一步自由化一文中,探讨了在 GATS 框架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性和策略。陈科(2009)在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注重培养国际旅游品牌的政策建议。(二)区域经济竞争力相关研究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之间经济竞争的结果。一个区域的经济竞争力就是其在所属的大区域中吸引资源和争夺市场的能力。 不断提升与强化区域经济竞争力,是确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区域较之于其他区域更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因此,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1.区域经济竞

12、争力评价体系从 1995 年起,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正式参与了国家竞争力研究,并从 1996 年起由人民大学及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的专家们组织了一个联合研究组,每年参照国家竞争力评价机构的做法,对中国国家竞争力进行一次评价,从总体上和若干个侧面对我国国际竞争力作出排序分析。【16】但他们尚末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国家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1998 年,国内学者尹玉龙在经济日报上刊出的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竞争力谁执牛耳?一文中,根据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地区间特点,沿用 IMD 的八大指标体系,但将指标由 200 多项减少到 16 项,作为其评价我国各省市区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13、。【17】该评价指标体系,尽管各项指标均较易取得,但由于其简单沿用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缺乏对区域这个层面上竞争力的构造的针对性研究,加之所选指标总体上看较少,因此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18】1998 年,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华南及深港经济研究中心推出了一个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用其对京九沿线各地区综合竞争力进行实际测算。该评价体系将影响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分解为 8 个一级指标和 35 项二级指标,因而在指标体系的涵盖面方面较尹玉龙的评价体系有了明显改善,但综合来看,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人口与教育等指标尚未纳入指标体系,因此在指标体系的构造和分级指标的筛

14、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19】2000 年,由福建行政学院王秉安等人构造的福建省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出台。该评价体系的指标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一级指标,即七大竞争力因素,它们分别是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涉外竞争力、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第二层次为二级指标,即将七大竞争力因素分别细划为 24 个二级指标;第三个层次为三级指标,即将第二层次的二级指标作进一步细化,共计形成 69 个指标。【20】在对上述指标进行定量测算时,王秉安等人对指标体系不设权重差异,也就是说 69 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均为 1,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权重则取决于各级指

15、标所涵盖的次级指标的数量。这种指标权重的处理带有较强的主观判断,也决定了对区域竞争力排序评分计算时只能采取简单算术平均法,即只能是“在不尽合理中求合理了” 。这种数据分析方法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21】2.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倪鹏飞(2003)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这些大都市圈进行竞争力简要的分析,指出三大都市圈各有优势:京津唐大都市圈聚集竞争力最高,长三角区位竞争力最高,珠三角制度竞争力最高,并对提升三大都市圈竞争力提出相应对策。【22】有部分学者对区域竞争力的某个特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如盖文启(2002)指出区域内的产业在集聚过程中能否进行知识的快速创新、转移、扩散,影响着区域经济

16、发展的优势获得。而区域创新网络一旦形成并发挥作用,区域内就会出现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系统,而这种良性的知识和信息的循环会不断促进区域发展。【23】 刘芳(2004)把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作为评价区域竞争力的首要指标,探讨了对外贸易促进区域竞争力的途径,外贸仍然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4】张玉冰(2006)在中国大陆沿海与台湾地区经济竞争力比较与整合效应研究一文中指出,台湾地区仍具备较强的经济竞争力,但大陆沿海地区赶超之势日益明显。【25】三、总结通过对近年来旅游服务研究的梳理 ,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对旅游服务做了广泛的研究 ,一方面体现在研究学者及其学术背景的广泛性 ,拓展了旅游服务研究的视角和领域;另一方面体现在研究方法上 ,我国学者多使用文字描述或推断说理 ,数理分析和定量分析较少。我国旅游业正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 ,如何增强我国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与国际接轨 ,这都需要旅游服务理论指导 ,需要对旅游服务领域进行创新以及深入的研究。国内外关于区域竞争力的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