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4491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是小柯论文网通 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是篇 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谈开展写“数学日记”活动的点滴体会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 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 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为此,我想 到了“数学日记”这一形式。即让学生把在自己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

2、学问题, 应用数学的有关情况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两年多来的摸索与实践, 我们有不少收获与体会。一、数学日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1.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写数学日记就是要收集和记录下生活中的数学,而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学生通 过自身的观察、发现、记录,深切体会到数学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积累丰富的 感性经验,丛小宇同学的这篇日记写道:“星期天,我和姐姐一起到时代超市买一辆玩具赛 车,我一眼看中了一辆 40 元的。我和姐姐想便宜一点,售货员看出了我们的意思说:好! 给你们 1 元钱两对电池,一共 40 元。 我当时想:1 元10 角,1025(角)

3、,只便宜了 5 角钱。 ”学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的数学问题写在日记上,读给老 师、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他发现、探索的喜悦,当他得到掌声时,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也就更主动了。2.写数学日记,促进思维条理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在反思中往往也伴有概括、比较、推理、驳证等思维形式。 有了数学日记之后,便为学生提供了反思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充足的时间静静地 回忆:本节课我学了些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还想了解些哪些知 识等。写一篇数学日记,就是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生活现象整理活动程序的一次思维过程, 将思维用语言清晰表

4、述出来,也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3.有利于学生融入生活,亲近数学,放飞心灵记下自己的所想、所做、所问、所悟这样的作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日记”就是唤醒学生的观察、思维, 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数学的世界,如同将学生解放到了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生活的世界。也就赋予了学习的真谛 和本质。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解释了为什么要学习知识,学到的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写“数学 日记”,学生则会“惊奇”地发现数学离我们这么近,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二、数学日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王老师在讲体积

5、与体积单位一课时,将石头、沙、水等实物带进课堂,通过实 验,让学生领会“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一知识点。课后,我和王老师发现好多学生把这 节课的感受写进数学日记中,对实验这一环节尤其印象深刻,这对今后的教学形式无疑指 明了方向。我们通过反思学生的日记,从中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的过程也提升了我们 的数学专业素养。数学日记这个载体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帮助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思维 过程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进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数学日记这个平台, 还架起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在课堂上更能有的放矢,从学生数 学日记中找出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三、数学日记增强师生有效

6、互动数学“日记”就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了孩子的学习轨迹、性格特点,增进师生互动 效果,孩子们曾在日记中写到:今天的数学课真快乐!老师谢谢你!把数学课上得这么生动。 透视其中,我们更会感受到孩子对老师的浓浓爱意,感受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同 时,增强了我们作为老师的服务意识,更加尊重学生了,更加重视自己的情感投入了。数学“日记”不仅释放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带给了学生学 习和生活的体验。在我们原来的教学设计和探讨中,更多的是模拟和虚拟的生活实践活动, 通过假设、假如等不存在的活动,强制学生参与其中。借助“数学日记”这一形式,增强师 生有效互动,看到了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世界,

7、活动既实在又高效。四、数学日记引导多元教学评价方式的形成在作业中增加数学日记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加深学 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五年级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统计”后,我们就让学 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调查写一篇数学日记。有的学生调查了家里一周的支出情况;有的调 查班上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有的调查家里一月用水电的情况等,并写成一篇篇数学日记。 有的同学写到:家里一周的开支真不少,看来还是要勤俭节约呀。有的说家长在自己身上 花销这么多,父母真辛苦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好孝敬他们。还有的说,家里每天 可以把洗脸的水冲厕所,浇花等,可以节约不少水这样的作业提供了学生自

8、我建构知识的弹性空间,增进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 激发了学生创造和自我评价的动机,教师也可以从这一侧面来评价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学习 情况。当然, “数学日记”在实践中,往往也会有为完成任务应付等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因 为学生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好。面对这种情况,加强指导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数学日记, 我认为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来指导。1.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写如在学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让学生思考,碰到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能不能 借助长方体或正方体测量出它的体积呢?很多学生想出了好办法,有的利用水,有的利用橡皮泥,有的利用长方体的容器测出了鸡蛋、乒乓球、石块等的体积,并写出了一篇篇精 彩的数学

9、日记。2.提倡学生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的数学日记可以写预习或复习时的疑问与体会,可以写自己课堂的得失,以及 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常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时也有失败的懊恼,学生把学 习数学的心理体验在日记中表达,让老师、同学了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释放。3.帮助整理所学的知识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的理性知识较多,感性知识积累不够,要指导学生将本单元 的知识点进行疏理,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有的学生绘制知识结构网络图,有的 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对比等。这在高年级学生学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4.记录一种学习方法或解题思路,推荐给其他同学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并把它纳入已有

10、的知识构建中,在过 程中有许多方法要探索和选择。通过数学日记可以把探索选择方法的过程写下来,并推荐 给其他同学。5.记课外学习的收获与体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如果只限于课堂,就太窄了。为了使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 知识,要鼓励他们把从网上查的,书籍上找的,从长辈那里学到的各种知识记录下来,通 过交流让全体同学共享,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同时,学习的方式在交流中悄然无声 地变化着。日记中洋溢着的一股股浓浓生活气息,给我的数学教学送来春天的新绿,道出了孩 子们心灵的絮语。真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总之,数学日记这一创新形 式,将数学知识融于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处处皆数学。

11、(作者单位:江苏涟水县教育局教研室)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

12、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13、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