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4072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 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 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谈小学生语 文创新能力培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 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 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生 创新能力培养一、鼓励质疑,点燃创新火花质疑问难是学生创新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教学中老师应解放学生的嘴,给学生 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向老师质疑,向课

2、本质疑,向同学质疑。如教学问银河 一课时,对于文中提出的“银河里有没有长胡子的小虾?有没有穿硬壳衣服的田螺?”“银河 里有没有春夏秋冬?有没有日出日落?”这几个问题,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猜 银河会怎样回答,然后在互相质疑中学习、创新。当学生提出“银河中可能会有小虾,会有 田螺”时,马上就有同学向他质疑:“银河又不是河,怎么会有小虾,会有田螺啊?”这就是 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思考,在质疑中迸射出的创新的火花。二、放飞想象,激活创新思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只要老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学生有 情有景地学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图画。这样,能 用

3、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培养了想象力。教学老树的故事时,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 象鸟儿围着老树提问的情景,并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允许他们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进行 表演。学生的想象性提问有:“老树、老树,你脸上怎么有皱纹啊?”“老树,老树,你笑得 好甜,你很幸福吗?”学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的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超越 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新知不断形成,思维异常活跃。三、诱导体验,调动创新热情追求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小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拓展他们感知、 行动和发展的空间。如珍贵的纪念中,小

4、动物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在他们合作盖的小亭子上留下了纪念,小熊在大石头上刻了个“熊”字,小猴子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柱子上,小 兔子也在台阶上刻字,而小刺猬却是在亭子周围种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不用说,当然小刺 猬是做得最正确的,可能没想到在“你喜欢谁”的讨论中,居然有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小熊 也有可爱的地方,它也为盖亭子出了力,也是爱劳动的孩子。它也是出于好心,想留个纪 念让亭子更美才在石头上刻字的。 ”显然孩子的回答并不是课文所要反映的中心,但是孩子 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我充分肯定了这个同学的表现,并因势利导:“你能看到小熊的 优点,这很好,我们相信小熊看到小刺猬种下的那些美丽的花儿也会明白什么才

5、是最珍贵 的纪念的。 ”当学生产生一些具有个性的想法时,我都用惊异的表情、赞赏的目光、激昂的 语气感叹道:“呀,真聪明!”, “真富有个性!”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中体验到参与的 兴趣、成功的快乐。四、拓展时空,培训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 力。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 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 式教学,默读思考、朗读咏诵、讨论交流、合作研究在这开放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在理解表达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

6、语言、自己的真情 实感和自己独立的见解。此外,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课内向课外延伸。(作者单位:山东菏泽牡丹区皇镇中心学校)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

7、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

8、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

9、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