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1392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廖廖 小小 容容【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

2、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关键词】:生活理念 数学课堂 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当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走进课堂的今天,尤其体会到华老的话的深刻含义: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我们的课堂应该始终如一地站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知识的价值,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会用学习到的知识

3、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2一、立足生活需要,创设情境一、立足生活需要,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让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且最大限度地达到智力、心理、情感和意志等各方面相结合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兴趣高涨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让学生模拟乘坐公共汽车上、下车的情境,让

5、学生轮流当乘客上、下车,人人参与,把枯燥乏味的加减混合运算生活情境化,让学生乐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内化。接着让学生讨论如何列式计算,从而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让学生顺水推舟地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借助活动获得了亲身感受和体验,在情趣与算理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了活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所以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

6、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比如,学习“十几减 9 退位减”,让学生做售货员和顾客,通过对原有货物、卖出货物以及剩下的货物的体验,加强对十几减九退位减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高,参与面广。接着让学生针对情境互相编题,学生学习的激情达到了高潮。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了对数学的亲切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二、返回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再扩展,增强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二、返回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再扩展,增强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3北师大严士健教授指出: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即建模)与求解过程,可以说是与数学问题

7、同时产生的应用题是将条件纯化或简单化的实际问题的模拟。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是两者最佳的融合,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教师要巧妙地沟通两者。数学教材是众多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对于学生来说,它仍然是一种间接经验,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处理这种直接和间接的矛盾,莫过于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实践,再现“生活”。将数学问题还原于生活现实,课堂上常用的有画线段示意图,出示教学模型等方法。这有助于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和数量关系。但如有可能将数学内容进一步生活化,学生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时间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的难点,我一改以往死板的生搬硬套,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他们一分钟内可做的事,如

8、拍球的次数、呼吸的次数、跳绳的次数、写字的个数、朗读课文的字数等,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活动,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时、分、秒的单位。可见,通过兴趣盎然的活动,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充满了生活气息,从而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又如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后,安排课后作业,让学生到超市或小商场去看看,1 元左右的商品有哪些,并亲自购物,运用所学习的元、角、分的知识算一算,付给营业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第二天学生交流时,大家兴致勃勃,你一言我一语,高兴地谈论着自己购物的经历,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这样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另外也让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9、三、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三、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一)数学问题生活化。(一)数学问题生活化。4“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指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著名小学数学教学法专家邱学华与一位小学教师交谈时,这位教师不停地埋怨自己教的学生“笨得像石头”。邱学华让他请个“笨得像石头”一样的学生

10、来。学生来了,邱学华笑眯眯地说:“今天不让你做题,你能帮我办件事吗?”说着拿出两角钱,请他去买两本作业本、两支铅笔,而且要便宜的。孩子高高兴兴地跑了,一会儿就买了本子和铅笔,还找回了 4 分钱。谁知邱学华说少了一分钱,孩子着急地申辩说:“本子一本 5 分,二五得十;铅笔一支 3 分,二三得六。两角减去一角六分,还剩 4 分,怎么不对呢?”他刚说完,邱老师就高兴地笑了。学生走后,邱老师对那位教师说:“你看他多聪明呀,在实际生活中能解答复杂的多步计算应用题,而且还带着小括号呢!”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

11、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他们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部分生活经验,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往往能激起学生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欲望。1、走出课堂学习,使数学问题实际化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但有些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如,学习了统计初步认识后,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校门口的车流量,收集数据,并用数学方法对这些原始数据加以整理。路口车辆(5 分钟)统计表 名 称辆 数摩托车拖拉机卡 车客 车轿 车5合 计从统计表提供的信息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把车流量、车速、车子经过校门口的时间与学生上学进校

12、门、放学出校门的时间加以联系,设计出“安全过马路方案”,最后对方案进行全班举手表决,把投票结果进行统计,评出全班最佳方案。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返回至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去弥补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2、开展模拟演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把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做演员,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模仿或虚拟数学活动情况,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学习相遇问题应用题,我在学生了解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后,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应用题中的情节作表演,并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表演场

13、地在教室内外可自由找5 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在活动时,两位同学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两地),面对面的站着,喊预备走,一齐面对面走来(同时、相向),经过一定的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遇了)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这个节目吗?学生们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将两手掌竖直,掌心对掌心,慢慢靠拢,经过一会儿时间,两手掌合在一起了。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对”、“相向”、“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这些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情趣和理趣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

14、,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3、进行实践操作,使数学问题活动化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如,在一年级教学“有趣的拼搭”时,首先让学生6以小组为单位,将 4 种形体都在桌上滚一滚,在滚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圆柱体和球体滚得很快,而正方体和长方体容易拼搭。而后,教师又组织了搭建模型的比赛,要求小组活动的同时,要填写操作表格,看用了哪些模型。这里要考虑形状、大小、个数、美观、独创的因素,学生个个都乐在其中。当一

15、件件作品展现在学生课桌上时,每组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介绍:“我们的模型像一辆卡车”,“我们的模型像一间房子”,“我们的模型有两个轮胎,可以滚动的”他们利用几种立体模型,看似幼稚的拼搭其实也是一种创造,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还学习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要考虑很多因素,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拼搭。可见加强课堂实践活动必须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十分重要。4、解决生活问题,使数学知识价值化现行的数学教材所呈现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生活原型地提炼、概括,题目中所需的条件都是现成的,学生只需按解题模式就能完成解答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只能解答课本中的题目,而对生活中的现

16、实问题常感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诱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更应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凸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有一道练习题,求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7学生会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方法解答,但此时,教师把教学要求不仅仅留在会解答上,而随时注重将题目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马上布置了一个实践操作题,选一张比较精致的薄纸板,像上图的样子,将空白部分减去,然后通过“折”、“粘”做成一只漂亮的盒子,这只盒子可以放学习用品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不但更好的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通过动手操作,由“面”到“体”,培养了空间观念,提高了应用能力。又如,在教学完“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规则形体的体积知识后,将学生分成 6 人小组,每组提供 1 个鸡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