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13895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四则运算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从教学用书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

2、(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 。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学生出现的错误有: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

3、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 ,即可增强形象感。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 ,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

4、,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 ;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

5、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有时不得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

6、,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运算定律运算定律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已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反思内容: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基本能够灵活运用。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 (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 4225,运用

7、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 25 分为 20 和 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 42 分成 40 和 2 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 254 得 100 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 和 8 相乘得 1000 一样。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

8、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单元刚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变换练习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 0.1、0.01、

9、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习题:1.04 读作( ) ,表示( ) 。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 1 个一和 4 个0.01,而少有学生填 104 个 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又如,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与 2 大小一样,意义相同。 ( ) 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2.0与 2 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生活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尤其是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不

10、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不够补 0 时,补在了中间。接连几次作业,效果都很差,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进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帮助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1、小数的意义:明白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不同。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

11、同。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小是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大是 0.1。2、小数的性质(1):区别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 不是小数点的后面添上 0 或去掉 0。如果在小数点的后面添 0 或去 0,小数的大小就会改变。如:2.4=2.40,不能写成 2.4=2.043、小数的性质(2):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和小数的扩大或缩小相联系的。归纳为: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扩大 10 倍=小数10小数点右移两位=小数扩大 100 倍=小数100,小数点左移一位=小数缩小 10 倍=小数10小数点左移两位=小数缩小 100 倍=小数100,4、求小数的近似数: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

12、小数,改写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 0 可以去掉,其余都要写上。一个是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般会说明保留几位小数(如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 0.1,精确到十分之一) ,原则是看保留位的右边一位“四舍五入” 。如:把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后,再保留两位小数=19.007 万19.01 万这类题最易出现的错误是小数数字写对了,却忘了添上“万”或“亿” 。也有部分同学把改写和求近似数混淆。5、生活中的小数:主要涉及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也就是换算) 。主要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换算。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

13、1000 以外,两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 10。两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0,而两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 100。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熟悉的。然后根据是扩大还是缩小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即可。如:2.05 吨=( 2050 )千克,扩大 1000 倍,所以小数点右移三位。470 厘米=( 4.7 )米,缩小 100 倍,所以小数点左移两位。3.04 米=( 3 )米( 4 )厘米,把其中的 0.04 米扩大 100 倍,即小数点右移两位。4 千克 70 克=( 4.07 )千克,需要把 70 克缩小 1000 倍,即小数点左移三位,再与 4千克合起来即可。6 平方分米 5 平方厘米=(6.05 )

14、平方分米,需要把 5 平方厘米缩小 1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两位,再与 6 平方分米合起来即可。本单元的教学真的是教训难忘,我也希望自己吸取教训,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 1其实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相对来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对这部分知识,但是从我这节课来说,源于学生的基础差,可能收到的效果还是很好。下面就我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进行自己的教后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在安排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购买学校用品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

15、,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计算要求。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堂小结时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最后我又强调了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

16、计了一些练习题。整体感觉学生在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 2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95-97 页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遗憾的地方:一、成功点(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本节课教材给出的情境是 2004 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女了 10 米跳台双人决赛的一个情境。通过分析教材我认为现在是 2010 年,2004 的奥运会离同学们已经太远,而且当时这些孩子还在是幼儿班的孩子,这样的情境,对于同学们来说很陌生而且很遥远。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 ,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教材的实施不能就课本教课本,依样画葫芦,而应立足新课标,按教材的编写意图,大胆地处理教材,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