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索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12101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索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索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 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索是篇质量较高 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对当前学 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索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 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 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是我们国家长期不懈地追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 进程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首要部分,也是完成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 从四个角度就新时期学

2、校德育工作提出思索:第一,要坚持科学的德育发展观,以人为本, 提倡师生的广泛参与性;第二,科学实施,注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第三,科学发展,与 时俱进,体现时代性;第四,和谐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关键词科学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参与性 实效性 时代性多年来,我们国家反复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我们也常说,学校培养出 的学生,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所有这些都说明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首要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学校教 书育人的根本保证。然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随着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的侵蚀 影响和渗透,给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

3、的挑战。如何迎接新挑战,培养跨世纪合 格新人,这是教育界急需解决的一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应加强以下几个方 面。一、以人为本,提倡师生广泛参与性作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工作首位,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德育教育发展观,以人 为本,充分整合资源,提倡师生广泛参与。1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班主任老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基础、 性格特点、家庭状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因人施教, “对症下药”;各科教师也要 结合本学科特点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以便较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特 别是对于“行为问题生”如果我们的老师不戴着“有色的眼睛”

4、看他们,不采取“胡萝卜加大棒” 的手段前堵后追。而是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学生灵魂的创伤,用自己精神的甘露去滋润学 生干渴的心田。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都能从老师的唇边、眼角、和蔼的 语气和鼓励的目光中得到暗示,感受到老师对他爱的温暖,那么就能增进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老师只要对学生爱的真,爱的纯,就能使学生在姹紫嫣红 的百花园中健康成长。那就让我们每一位老师去用真心去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给他 们一片爱的彩虹吧!2学生应成为德育建设的主体学生既是德育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德育建设的参与者。如果德育工作仅从课本到课 本的生硬灌输,轻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

5、育效果会事倍功半。因此,只有 为学生提供实践道德规范的广阔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反思和 反馈,然后做出抉择,使之在思想、行为、情感、意志等方面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受到教 育和启迪。比如针对建设“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我为奥运添光彩”等一系列活动中,我校 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内驱力,开展了“我为校园出谋划策”、演讲比赛、主 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合作交流的舞台,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自 我做起,养成亲社会行为,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会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奉献 社会;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学会学习、合作、做人和生存,从而使自身、集体思想得 到

6、提升,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全面发展。二、科学实施,注重实效性要培养学生一种观念,塑造一种精神,树立一种风尚,仅靠搞一两次活动,领导讲 几次话,流于形式,效果是甚微的。因此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不急于求成,真抓实 干,做好每一个活动的实施计划、方案、操作过程,把任务量化分解到每一个人,只有这 样德育工作才能有虚变实。比如为了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摒弃中学 生盲目崇拜“日韩潮流”现象,我校制定了规章制度,有团委、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 学生会建立的联合监督刚和学生值日岗,进行不定期而定内容的查岗。召开了座谈会、主 题班会、美术绘画比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诵读活动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

7、。对先进典 型通过校园广播和校园周报宣传表扬,让同学们汲取精神营养,实实在在地告别不良行为, 形成良好习惯。三、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我们这个时代,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是改革开放的时代、 发展的时代。站在时代前列,形式逼人,不进则退。因此,德育工作要体现先进时代性, 不断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反映时代特色。比如,针对十七大报告中党的科学发展观统领、 和谐社会的构建、依法治国的奋斗目标、创新性国家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时代问题, 为了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更快地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我们根据报告,联系社会热点,栩栩 如生地编制了各种节目,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把握我党的灵

8、魂,并 把党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路标和行动的动力,不断前进。四、和谐发展,尊重个性 一个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中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到每一个鲜活 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中国有句俗话, “锅不热,饼不靠”,德育工作只有遵循青少年 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弘扬学生个性,唤醒人 性的回归,才能较好地燃起学生心中的炽热感情之火,使德育工作如火如荼。反之,一味 地封杀,会失去教育的最佳时机。比如,我校开展的“爱心阳光”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用爱心去帮助一位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得我班有一位同学,经常违纪,家长、 老师都很头痛,谁也不愿帮他,这孩子怎么

9、了?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 我内心一横:我不改变你,誓不罢休!我接受了他,没有对他进行训斥和大道理的讲解,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打羽毛球,到了课外 活动时间,我约他打羽毛球,给他讲打羽毛球的技巧,谈论目前我国羽毛球在国际上的地 位,谈论“苏迪曼杯”,谈论张军等羽毛球健将,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 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 羽毛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 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

10、的 学习有一点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果不出 所料,孩子决心重新站起来,迎接人生的挑战。最终在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被高一级学校 录取。事后他在给我的信中写到“老师是你给了我尊重,从您身上我得到了人世间最珍 贵的爱,是您的爱使我的生命之树复荣常青”就这样,以爱的春风话语,解放学生、尊 重学生、信任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凸显生命的价值,这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法宝之 一。总之,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将成为我们长期不懈地追求。面对新的德育课题,只要 我们善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让学生心灵在德育的阳光下得到净化,花儿就一定会在姹 紫嫣红的百花园中健康成长。(作者单位:山东

11、济宁任城区安居一中)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12、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

13、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