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510053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3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1.商品理论2.货币理论3.价值规律第三章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资本和剩余价值2.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第四章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1.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2.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五章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1.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2.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3.生息资本和利息4.资本主义地租第一章 导论第一章 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获得基本生活资料, 人类才能生存。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

2、、文化、艺术、教育等活动才能得以发展,社会才能发展。所以,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与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紧密联系。实质上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但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表现在: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要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产、分

3、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 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 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它是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的基本构成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 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能动的因素。在生产力中,不论是人的因素,还是物的因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相联系、相结合。因此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特别是在现代化的社会化的大生产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 它包括

4、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 交换、 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 不仅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 交换关系、 消费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经常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社会生产的变化,总是由生产

5、力的变化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要求生产关系相应地发展变化。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而新的生产关系也只有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才能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但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 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 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 只有联系生产力,才能深刻认识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更替的依据, 才能正确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 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3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的内容是复杂的又是分层次的。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中

6、,以所有制、 分配方式体现的基本生产关系属于社会经济制度层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又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所有制、分配方式的差异体现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以所有制、分配方式体现的基本生产关系,又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为具体的经济体制层面,它与实际的经济运行紧密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 经济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是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

7、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也受其他因素如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管理水平等的影响。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应该包括这两个层次: 不仅要研究所有制, 也要研究其具体实现形式;不仅要研究经济关系的本质,也要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形态;不仅要研究社会经济基础,也要研究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之

8、相适应的经济规律。 第二,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因此,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的类型经济规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即表现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 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即表现这几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共同性质, 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商品经济就跨越了几个社会形态。三是某一个社会

9、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即表现某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质, 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第二章商品和货币一、商品理论第二章商品和货币一、商品理论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效用,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决定的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比较,并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是由于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交换

10、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 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处在一种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关系中。 一方面, 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一个统一体(商品)中,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使用价值, 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价值,但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把生产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卖出去,才能从购买者那里实现商品的价值。对于购买者

11、来说,他所需要的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但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 买卖双方都不能同时既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获得商品的价值。 由于商品内部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所以一切商品都必须参加交换过程,只有通过交换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的生产者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解决存在于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 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 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 另一方面, 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

12、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 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 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 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即价值量的大小如何决

13、定的问题。既然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因此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长短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而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它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由于存在社会分工,各个生产者(个人或

14、生产单位)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他们自己的需要则靠别的生产者提供商品来满足。 社会分工以及由分工决定的商品生产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各个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但是,各个生产者的劳动又是单个的或个别的劳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由各个生产者自己决定的,产品首先控制在他们自己手中。既是个别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两者构成一对矛盾。如果个别劳动(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不适合社会需要,这种个别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使用价值是

15、否适合社会需要,只能由商品是否交换出去来证明,而不能由任何其他方式(如商品广告、专家鉴定等)来证明。只要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始终存在。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 它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因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 它贯穿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商品生产者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所以,它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4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商品自身, 而商品的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交换价值, 是在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 从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

16、看,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商品交换的种类不断增加,越来越要求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的情况下产生的。 因此,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二、货币理论二、货币理论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这一本质说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普通商品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 而货币还具有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的使用价值。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 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货币的职能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