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讲 人口变化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38509464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1讲 人口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第1讲 人口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第1讲 人口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第1讲 人口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第1讲 人口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1讲 人口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1讲 人口变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变化人口变化 教 师:安迎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提倡使用电子讲义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提倡使用电子讲义 - 第 1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第第 1 讲讲    人口变化人口变化 图图 11 为“我国城乡为“我国城乡 15 一一 64 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 12 题。题。  1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  A农村人

2、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B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C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D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  A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B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C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 8)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 9) ,回答) ,回答 34 题。

3、题。 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4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或65 岁的人口达 7,则可视为进入老 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  A1990 年以前       B1990-2000 年之间  C2000-2004 年之间    

4、;  D2004 年以后 - 第 2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5图 3 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  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6下图是环渤海经济圈四城市不同年份人口比重变化图。下列说法与图不相符的是(    ) A唐山人口比

5、重逐渐减小  B北京人口吸引力增大  C北京和天津人口比重差距扩大  D天津和廊坊两市的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2008 江苏地理)下图为“江苏地理)下图为“2000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 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 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 78 题。题。 7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

6、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8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山西         B江苏   C新疆         D黑龙江 - 第 3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2008 江苏地理)表江苏地理)表 1 资料摘自联合国于资料摘自联合国于 2000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

7、,反映了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 2001-2050 年世界移民趋 势。据此完成年世界移民趋 势。据此完成 910 题。题。  表 1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9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

8、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10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11 (2008 广东地理)“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 在下列影响 “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  A饮用水质量好       B植被覆盖

9、率高,空气清新  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12 (2008 广东理基)下图是某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图。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的 原因是(    ) 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  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  C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  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 (09 年天津文综)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完成年天津文综)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完成 1314 题题 13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

10、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bc         Bacd  Cabd         Dbcd - 第 4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14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a         Bb   Cc     &

11、nbsp;   Dd. (09 年江苏地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年江苏地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 6、图、图 7 回答回答 1516 题。题。 15图 6 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 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16 图 7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按时间先后排序正

12、确的是 (    )   A        B   C        D 17下图中的 A、B、C、D 四条折线,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 - 第 5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18根据 A、B 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国,老人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国。  (2) 若A国的人口仍无控制

13、地迅速增长, 20年后, 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 _  (3)若 B 国人口按现有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_产业 的工作,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_、_。 19阅读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 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 GDP 占世界比重占世界比重  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 比 GDP 占世界总 GDP 百分 比 区域 1900 年 2000 年 1900 年 2000 年 亚洲 57.4 60.5 32.6 37.4 欧洲 24.6 12.0 42.4 25.5 非洲 8.1 13.0 3.4 3.0

14、 北美洲 5.0 5.5 16.6 24.6 拉丁美洲 4.5 8.5 4.0 8.1 大洋洲 0.4 0.5 1.0 1.4 (1)1900年,在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是_,最低的是_  (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_;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 洲或地区有_  (3)19952000 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增长率分别为 2.4%、0.0%,试分析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 突出的人口问题。 - 第 6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20近年我国流动人口

15、逐渐增加,2001 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 1.2 亿。读下图并分析: (1)2001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21读图 1A、B、C(中国)个国家产业部门结构图和图 2,19501995 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和中国人口增长图,回答 图 1            

16、                               图 2  (1)A、B 二类国家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大的产业部门:A 是第_产业,B 是第_产业。   (2)B 这种类型的国家,其人口增长情况相应于人口增长图中的_线。  (3)中国人口增长情况相应于人口增长图中的_,“计划生育”的国策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但人口增长的速度仍然较快的原因是_。 - 第 7 页 - 版权所有 北京天地精华教育科技有限

17、公司  www.J  咨询电话:400-650-7766 22 (2007 宁夏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 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 1 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 增加额的 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 3484 万人、4251 万人 和 2833 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 7404 万人、1569 万人和 1572 万人。  材料二:  表 2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 GDP(单位: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8、;东部 11334 12811 14159 16207 18217 23768  中部 5982 6395 6691 7757 9481 10608  西部 4687 5007 5473 6187 7219 9338  注:*2005 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8 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D 2AD 3B 4B 5AD 6D 7AC 8AC 9A  10C 11C 12B 13C 14B 15B 16D 17B  18 (1)A; B  

19、(2)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经济和生活水平下降等  (3)第三;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19 (1)北美; 非洲  (2)亚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欧洲、非洲  (3)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人口贫困化),欧洲人口停止增长(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20 (1)C   (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 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 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21 (1)三; 一  (2)M  (3)C;  人口基数大  22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