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09345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语系英语(函授)专业本科 2011 级年论文(设计)第 1 页(共 10 页)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与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摘要 本文论述了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它们都是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靠语言的存储与传播,交际是一种语言能力及其同种或异种文化的交流;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常见文教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 小学英语,语言,文化,交际,缺陷,措施Abstract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primary sch

2、ool English teaching,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teaching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y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arg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culture on the storage and communication

3、language, communication is a kind of language ability and homogeneous or heterogeneous cultural exchange; defects existing in practical teaching; common form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measures to be taken.keywordkeyword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anguage, culture.1 1 引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靠语言的存储与传播,交际是

4、一种语言能力及其同种或异种文化的交流;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常见文教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应采取的措施。 2 2 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 2.12.1 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由此可见,文化因素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新课程标准吸收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 “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而不是简单的语言输出(表达) ” (朱慕菊.2002)这就是说, “为交际”应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和归缩。新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交际与文化这

5、两层关系。语言材料、教学外语系英语(函授)专业本科 2011 级年论文(设计)第 2 页(共 10 页)内容的安排均体现了“交际文化” 。诸如问候、介绍、告别、感谢、道歉、邀请、请求允许、祝愿和祝贺、提供帮助、约会、打电话、就餐等功能意念项目,共 6余条,穿插安排在各册中。其中,属于二级标准(小学六年级)的有 30 多条。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这些功能交际时会不一样。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该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因此,在学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要了解该语言所载有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习者对日常交际用语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对交际能力很重要。 2.22.2 小学英语在注

6、重基础知识的同时,逐年加大语言综和运用的比重,强调语言测试的实用交际性原则: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语言必须适合具体的交际行为;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了交际的目的;语言交际行为除了需要语言能力外,还需要其他一些能力,如社会文化能力。小学日常英语教材及考核中越来越多地渗透着文化知识的要求,学生所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决定了其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 3 正确理解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正确理解语言、文化和交际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均属于社会现象,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要素之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的存储与传播而时代相传,两者关系密切。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

7、,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由于各个民族的地理、历史、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规范,即所谓的文化差异。文化教会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而某些语言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相关的语言交际意义。如中国文化经常采取自贬或否定形式回答称赞以示谦虚,而英语民族则采取肯定形式,回答“Thank you.”。交际能力既包括了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 ,又包括了社会文化能力,即能够与另一种文化的人进行和谐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最大的障碍是文化差异带来得影响。所以,缺乏文化的了解,必然会造成交际的无法顺利进行。 4 4 英语教学中

8、存在的某些缺陷及面临的问题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某些缺陷及面临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法的影响,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形式及意义的讲解,而外语系英语(函授)专业本科 2011 级年论文(设计)第 3 页(共 10 页)较少涉及文化。偏重语法训练使得学生的实践交际存在一定的障碍。虽然对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时,却难以启齿、语不达意、不得体等,从而造成难堪,甚至误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比如中国学生在听到赞扬他英语说得好时,可能会产生下面对话: - 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 - No, my English is not go

9、od. - Why? Dont you think so? - No, I dont. 应该说中国学生所说句子并无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合英语习惯,所以造成了交际的失败。其实,学生只须回答:Thank you. 实践证明,仅仅学点英语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是不能顺利完成交际活动的。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隔阂、障碍、误解也随之在交际中不断突出。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是无法很好地进行交际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应包括社会文化能力。文化因素教学应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5 5 文化差异在具体交际中的某些表现文化差异在具体交际中的

10、某些表现 5.15.1 词汇的文化含义。词汇的文化含义。语言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语言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在各个民族中均可找到反映本民族独特文化的词汇。掌握好这些词汇,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英语文化习俗,更好地使用该语言,而且有助于理解本民族文化。正如大纲所指出的: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因为,人类所持有的语言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如在汉语中“龙”是高贵、神圣、伟大、强壮的象征,中国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杜春英.19

11、97) ;而在英语中, “dragon”却表示邪恶,引申为“凶恶残忍的人” ( tierce person ) 、 “狡诈、虚伪的人” ( shy or treacherous person ), the old dragon 已经成为恶魔的代名词。外语系英语(函授)专业本科 2011 级年论文(设计)第 4 页(共 10 页)还有一常用词 dog ,英汉对它的理解差别也很大,在汉语中, “狗”往往为贬义词,如:落水狗、癞皮狗、狗仗人势、等,均属贬义词。但在英语中, “dog”却可表示褒义词,如:Love me, love my dog.(胡文仲.1999)反映了英美人与狗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

12、教师不仅要教授像 dog, dragon 这些词的词义,还要教给学生这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及其使用场合。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掌握语言所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便有助于正确、恰当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 5.25.2 语用的得体性。语用的得体性。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人们在交际时,双方参与者要能妥善地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和不同的场合下得体使用上下文连贯的话语。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之间听起来很得体,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就不恰当,甚至误解。比如别人向你表示感谢时,汉语中常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直译成英语就是“It is my duty . I ought to do that

13、.”英美人听了就可能不高兴。因为他会认为你的帮助不见得出于本意,只是你的职责而已或不得已而为之。应该说 “ You are welcome. It is my pleasure. Not at all.”等,才是最得体的回答。再如关于“吃饭” , “你吃饭了吗?”这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已超过“吃饭”本身,有时作为一个打招呼用语,相当于英语中的“Hello! Hi! How are you ?”但在英语中, “Have you have eaten yet?”这句话的内涵仅仅限于“吃饭” ,所以,当你问一个英美人“Have you had your lunch?”时, 他会以为你在邀请

14、他吃饭而回答“Thank you, it is very kind of you.” 决不会回答“Yes./No” (陈申.1999) 。因为在英美国家问别人吃过饭了没有,通常是间接地想邀请别人一起用餐,在未婚青年中,甚至意味着希望与对方交异性朋友。还有,中国人同桌吃饭,先吃完者离席时常说“你们慢慢吃” ,这是十分得体的情景性语言。但如对同桌的英美人说:You eat slowly, eat slowly. 他会莫名其妙,甚至认为你暗示他贪吃而大为恼火。其他象课本上出现率较高的 had better, excuse me 等,学生在使用时也常常使用的不得体,比如下列对话: Student: -

15、 Youd better explain it to me again. I dont understand 外语系英语(函授)专业本科 2011 级年论文(设计)第 5 页(共 10 页)the sentence. Teacher: - Of course, I can. Teacher: - Excuse me, could you fetch me some chalk? Student: - I am glad to. 5.35.3 禁忌语。禁忌语。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人们把“十三”和“星期五”都看作不吉利的,认为是大祸临头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竭

16、力回避“十三”这个数字。如门牌号、旅馆房间号、座位号、餐桌号等很少有“十三”号的。再比如,在第四册 U2 课有一段对话,一中国学生问一外国妇人: How old are you? 老妇人并没直接回答,而是委婉地说: Its a secret. 原来,英美人都很重视 privacy(隐私) ,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对于个人隐私问题应回避,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误解。询问这些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不礼貌的语言行为。诸如:婚姻、年龄、收入、宗教信仰等均属个人隐私。所以,应避免直接提这些 personal questions: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earn?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 “英汉文化在某些句式方面的差异” (邓炎昌,刘润清.1989) 。汉语多从正面入手,而英语却从反面入手,尤其是在征求对方意见或称赞的场合。所以,许多学生对于 Negati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