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中国历史复习提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2721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下中国历史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中国历史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中国历史复习提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统一 1、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杨坚就是隋文帝。2、589 年,隋 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二、大运河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 统治 2、时间:605 隋炀帝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 北达涿郡, 分为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四、繁盛一时的隋 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二世而亡,共 37 年(581 618)第二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 618 年

2、,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2、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 就是唐高祖,626 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二、 贞观之治 1、措施: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重视人才, 善于纳谏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 为“贞观之治”。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延续了贞 观政策,注重生产,选拔人才。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 三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原因:重用人才整顿吏治提倡 节俭 2、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

3、之一新,使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开 元之治”。二、盛世经济繁荣 1、农业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40 多处农耕技术 有很大发展;南方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蔬菜品种增加;茶叶生产在江南农 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工具改进: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陶瓷业:刑 白越青彩 3、商业:唐朝大都市:长安“长安百万家”长安既是各民族 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

4、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3618 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唐太

5、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贞观新政:唐太宗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赋役制度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完善科举制。5武则天: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6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

6、治的基础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7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定义即特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内容: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P.20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

7、人们的思想和才智。8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9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 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33 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p.34-3610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11赵州桥(平拱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设计者隋朝

8、李春。1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的风格: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代主义精神。诗的内容多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31127 年,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飞等。1141 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9、P.611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15成吉思汗的功绩: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1271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 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农政策。元代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和制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她的故乡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16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重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

10、的危机17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延续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使皇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主要措施: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廷杖制度。清朝增设了军机处(雍正),并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18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明朝戚继光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率清军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保卫了东北边境。这些斗争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而且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1689 年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19清初统一

11、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有:1690 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18 世纪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伊犁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1727 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0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211368 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 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 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北京城的构造:有三重,由外往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叫故宫)。22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

12、上修筑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时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22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此书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步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231405 年1433 年,明政府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评价:

13、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P.128 24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影响:清朝 实施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 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第 1 1 课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1、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 年,隋炀帝

14、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大运河的开通: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原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分为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接五大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连接七省区:(略) 7、开通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第 2 2 课课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一、唐朝的建立: 1、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

15、渊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 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 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形成形成“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局面的原因是: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 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项目汉武帝唐太宗政治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16、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 展科举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 农民的赋役和徭役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 对抗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 西都护府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 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 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 干布,促进唐蕃友好二、女皇武则天:二、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经 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第 3 3 课课 “开元盛世开元盛世” 一、一、“开元之治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任用贤臣(姚崇),励精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