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考历史指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68018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中考历史指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扬州中考历史指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扬州中考历史指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扬州中考历史指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扬州中考历史指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中考历史指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中考历史指要(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扬州中考历史指要年扬州中考历史指要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遵循教育部有关初中毕业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指导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打好基础;有利于改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二、命题原则二、命题原则1、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和普及性。2、符合学科特点,突出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3

2、、注重对学生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情境体现时代特色,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充分体现学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4、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合理的难易度。三、命题依据三、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北师大版七九年级历史教材;万卷出版公司版扬州历史教材。四、考试范围与能力要求四、考试范围与能力要求详细内容参看本书第三至第六部分的各单元教学基本要求。各单元(课)教学基本要求采用表格形式,分为“课别”、 “知识点及其要素”和“测试水平”三部分。知识点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列出来的知识要点。知识要素是指知识点所包含的内部要素。测试水

3、平即考试的能力要求,也是学生通过对知识点及其要素学习后应该达到的水平。测试水平分为五个能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各个能级的含义为:识记识记指对历史知识的回忆和再现。理解理解指对历史知识表达形式的转换、解释和推论。分析分析指分解历史知识点内容、知识要素及解析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综合指将学过的历史知识综合运用,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评价评价指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知识的价值做出判断。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开卷、笔试。2试卷内容比例(1)七年级内容约 20%(2)八年级内容约 30%(3)九年级内容 约 40%(4)

4、 扬州历史 约 10%3试卷题型比例(1)选择题 约 50%(2)非选择题 约 50%其中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含材料解析、问答题等。4试题难易比例(1)基础题约 70%(2)稍难题约 20%(3)较难题约 10%六、试卷赋分和考试时间六、试卷赋分和考试时间1试卷满分为 50 分。2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复习方法指导复习方法指导初中历史中考,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学习能力,同时亦渗透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平时要认真学习,而且要注意复习方法。一、正确使用一、正确使用初中历史中考指要初中历史中考指要我市初中历史中考指要是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

5、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七九年级历史教材(北师大版)以及扬州历史乡土教材,结合我市历史教学实际而编制的历史中考复习和命题的指导用书。用好本书有利于进一步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掌握知识要点,减少复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提高复习效率、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有较大帮助。首先,要弄清各阶段内容所占的比例。其次,要知道各种题型比例及难易比例。再次,要认真掌握和领会教学基本要求及每单元(课)的复习指导。教学基本要求(即考点聚焦)规定了各单元(课)必须掌握的历史知识,凡要求中未涉及的部分,复习时可删去,以减少不必要的记忆负担。要求中的知识点基本上是教材中的黑字标题,知识要素

6、是对知识点的具体分解,测试水平是对知识点各要素应掌握的程度。各单元的复习指导还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解析,认真分析理解能事半功倍,提高复习效率。此外,还要研究例证性试题(即实战演练) 。例证性试题是对各知识点及知识要素应掌握程度的举例,它既可作为本单元复习的自我测试,也可作为分析各知识点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的一把尺子。二、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二、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 ,这里的“宗“就是基础知识。无论多难的题,都不能离开基础知识,难题只不过通过知识内在联系将基础知识进行组合、融通升华。那么,什么是历史基础知识呢?中学所学的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两大类。一类

7、是具体的史实性的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词、概念等;一类是理论性、规律性的知识,包括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主要矛盾、内在联系和经验教训等。狠抓基础知识就要对所学内容加以区分,哪些是最重要的、是重点,哪些是较重要的,哪些是一般的。不抓重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坠入误区,很难收到好的复习效果。所谓重点,一般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对今天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是历史发展的关节点,能够起到划分时期和阶段的作用。三、重视单元总结,形成历史知识结构三、重视单元总结,形成历史知识结构历史基础知识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层次有结构形成风格和系统的。它好比是

8、一棵参天大树,有根、主干、支干和树叶,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才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历史的基础知识也是如此,每个具体的知识都有其历史的坐标,有它在整体结构中的层次和位置。只有胸有全局,弄清了基础知识的系统层次结构,才能在总体上把握它,才便于真正理解,形成认知能力,孤立的、杂乱无章的知识是无用的,不易掌握的,也是不能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单元总结,这是在对一个历史阶段的各种历史现象的分类概括基础上,揭示出历史阶段特征的方法。对一个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梳理出几条线索,各单元同类线索的连接就构成纵向的线索。纵向的单元(专题)总结,则能揭示出规律性,认识历史的

9、发展方向。教师要通过单元总结,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四、注意理论渗透和思想教育四、注意理论渗透和思想教育理论渗透是指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将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历史学科命题的重要原则是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国情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渗透在学习、复习过程中,用反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史实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其现实意义,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和丰富,以服务于未来的实践活动。五、重视精练基础上的讲评五、重视精练基础

10、上的讲评我们提倡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这是将知识能力融为一体的正确途径。教师有层次、有目标、有针对性地编制出有代表性的、较为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批阅、讲评和信息反馈,这对了解教学效果、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是必要的,但不能搞成次数频繁的考试,更不能盲目地抄题拼卷,搞题海战术。要在“精”字上下功夫。特别应当重视讲评,要研究讲评课的方法和技巧,讲评课不是“对答案课” ,而应当主要讲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讲学生存在问题和纠正的方法。要利用典型的题目,扩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加强记忆,深化复习,举一反三。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教学基本

11、要求七年级(中国古代史)教学基本要求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 (七上教材 310 课) 一、考点聚焦一、考点聚焦测试水平课 别知识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第 3 课炎帝与黄帝“人文始祖” 第 6 课西周分封制第 8 课商鞅变法 甲骨文第 9 课司母戊鼎 孔子及其主要贡献第 10 课百家争鸣二、重点解析二、重点解析 1今天的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其前身称为华夏族。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 华夏族的祖先,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分封制是西周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教材从分封制实行 的原因、主要内容、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

12、经济、文化联系,而且还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 发和文化发展。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的地主阶级变法中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在秦孝 公的支持下,商鞅变法终于取得了成功,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秦朝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商鞅也成为了我国封建地主阶级著名的改革家。 4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 想主要是“仁”、“礼”两部分。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们收集整理成论 语一书。 三、实战演练三、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左传曰:“

1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一史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 A.合法经商致富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当兵立军功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身边有长处的人学习。它出自( ) A 论语 B 道德经 C孙子兵法D金刚经(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由国君直接委

14、派官员 治理,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 109 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 65 次。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 秦军战绩 58 次3 次4 次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几项措施?(2)依据所学知识,他的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的是哪一 项?(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材料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材料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1)以上三段材料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说的?他的言论,被他的

15、 弟子编入哪部书中? (2)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分别说明他对学生是怎样要求和教育的?(3)他是我国古代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七上教材 1318 课) 一、考点聚焦一、考点聚焦测试水平课 别知识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第 13 课秦的统一 第 14 课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 15 课汉武帝的大一统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第 16 课丝绸之路 第 17 课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二、重点解析二、重点解析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 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 2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政治上:确立 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建立了封 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文化上:统一车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 3汉武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西汉最为强盛。其中较为突出的就 是巩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发展。他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的 建议,使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