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模块推进’整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65128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模块推进’整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思品‘模块推进’整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思品‘模块推进’整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思品‘模块推进’整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思品‘模块推进’整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模块推进’整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模块推进’整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思品初中思品模块推进模块推进整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整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理念一、课题的核心理念模块(Modul)一般是指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内容上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模块内容包括单一课程、若干相关课程知识点的组合、实验课程或实习、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组合等。本课题的“模块”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向教学内容设计层面的“主题模块”,二是指向教学实施操作层面的“任务模块”。“主题模块”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等学科视角(课程设计时的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等角度)来获取,可以通

2、过整合教材的教材视角(单元等)来获取,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视角(基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来获取。其中,“主题模块”主要是指依据课标和学生成长中真实问题,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梳理出学科教学的主题;“任务模块”主要是指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将教学实施在流程上做出科学的切割。如,可分为“自主学习模块”、“知识构建模块”、“话题探讨模块”和“实践活动模块”等四类模块。本课题中的“教学模块”是指教学者基于课标制定个性化的主题教学模块和任务模块,在具体教学中以一个教学主题模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从“主题模块”这个整体出发,统筹安排课时和教学内容任务,制定教学方案,统筹采用的教学

3、方法和多样课型,在任务模块逐步推进中完成教学工作。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质量互变规律,促成事物质变除了量的积累,还可以调整事物的内部结构促使其发生质变。基于这一哲学观点,研究者在教学模块设计中渗透整合的思想。相对于那种把学习活动分割为孤立的、片段的、只注重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而言,教学模块倡导一种整体的、融合的、多元的、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块是基于整合思想的外显,整合思想内隐于教学模块之中。初中思品教学模块的创生与实施的研究,就是通过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在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现行教材和学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学生认知和德育教学规律的主题教学模块和学生学习任务模块,以主题教学模块推进和学习任务模

4、块推进的方式实现课程的创生,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创新调整学科教学系统的内部结构,促成课程实施方式质变的实践与研究。二、课题的拟创新点二、课题的拟创新点1 1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本课题的主要观点(1)基于教学模块的创生与实施是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实现基于课标教学的有效路径之一。如何使广大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真正确立课标意识,实现基于课标的教学,一直是本学科新课程推进中的难点。本课题就是在研读课标、分解课标的基础上依据学科和课程目标类型及程度,解析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主题模块和任务模块,通过有序教学活动落实这些具体要求。教师的教学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的浅表,而应当更

5、加重视深入真实教学本身进行的思维分析和时空分析,在课标的指引下,让文本科学动态的生成。研究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基于教学模块的创生与实施,必将有利于课标意识的确立,是实现基于标准教学的有效路径之一。(2)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主题的设计兼顾教材固有章节模块和生活主题的灵动模块设计,更加凸显灵动模块的设计,走向学生生活视角,走向更多的育人视角。如何确立学生生活主题的教学模块,形成符合具体授课学生需要的学习主题模块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普遍认识是:教学主题已经由教材通过单元、课题、框题的方式确定,教学模块的设计基本视角是对框题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割、调整、优化。跨框

6、题、课题,跨领域的整合在日常教学中难以实现,同时,对从学生生活中提炼主题、创生课程的意识淡薄,忽视学生的成长规律、生长需求。研究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主题的设计不应只局限于教材中的“框题”,更应当走向学科视角,走向学生生活视角,走向更多的育人视角。唯有如此,才能超越教材,更好实现德育课程的育人目标。(3)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在教学主题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突出操作技术和任务模块的整合联动。任务模块的设计虽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具有生成性的特点,但在实际流程中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即学生在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单的规定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合作学习与交

7、流,以达到对某一学习主题模块中基本知识、观点的初步学习和理解。第二环节:师生合作探讨师生合作探讨,这一环节由以下三个具体步骤构成,其一是内容整体构建,即教师帮助学生把第一环节的学习成果系统化和结构化,促进学生系统化结构化掌握学习主题模块的任务达成;其二是重点问题探讨,即师生合作就学习主题模块中重点和难点展开协作探究,帮助学生完成对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理解的任务;其三是趣味话题探究,即教师基于本学习主题内容,重新设计具有综合性、探究性的趣味话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解释、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达到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三环节:学学生实践探究活动及展示生实践探究活动及展示

8、,这一环节主要是设计并组织开展有利于学习主题模块进一步深化的实践探究活动,并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这一环节的活动,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从生活中来,又要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化理念,也极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者认为,初中思品教学模块的创生与实施中应突出“整合”的思想方法,关于整合思想的运用,主要突出:基于课标,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实现学生学习任务的整合;基于教学灵动开展,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整合;基于教学因素的调动,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基于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时间的整合;基于学科评价平台的搭建,实现学科评价方式的整合。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

9、整合有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4)基于“模块推进”的整合式教学研究是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有意义趣味教学的有益探索。如何激发和维护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当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改革的难点问题,当前普遍存在的单一课型的简单重复现象是制约本学科教学实效的主要问题之一。本课题的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积极寻求有效解决之策。研究者认为,初中思品教学模块的创生与实施的研究是探索课改理念和学科教学理论的有效路径。可以构建初中思品课堂教学追求的有意义的趣味教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是为了吸引学生;“意义”即价值,课堂教学的“有意义”,即追求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对学科

10、教学内容教育价值的认同和内化。教学的趣味一是源于多样化的课型及课内外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学习活动,二是源于教学主题和素材趣味性,趣味教学的本质是求知欲的满足。本课题中学习主题模块是基于学生真实问题和需要设计的,服务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这必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主题模块展开中,以任务模块的方式有序推进,这体现出任务驱动特征,也将有利于维持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2本课题的可能的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可能的创新之处(1)为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提供了有效路径。广大教师在学习尝试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必须先从解析课标开始,这就使学习理解课标成为自觉行动,主题模块和任务模块的有序推进就是逐步实现课程

11、目标的过程,这使是教学走在基于课标的路上。(2)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主题设计提供多元视角,提升教师课程创生能力。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主题的设计不应只局限于教材中的“框题”,更应当走向学科视角,走向学生生活视角,走向更多的育人视角。本课题的研究,可能对这些视角的深入挖掘具有创新路径。“教学模块”包括教学内容的学习主题模块与教学实施的学习任务模块。教学的顺序应当是依据教材,根据课标,确定“教学模块”,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和学科评价。在此过程中帮助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构建新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教师在学习尝试这一教学方式过程中,使自身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升,能够促进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

12、变。(3)丰富和发展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实施技术,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强调帮助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课程整合意识。在初中思品教学模块的创生与实施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索课标分解技术、教学主题和目标设定技术、学科能力显性化培养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技术、学科学业质量诊断与矫正技术和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与组织技术等课程实施技术。这些技术的有效提炼和运用,必将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三、课题的研究现状三、课题的研究现状(一)(一)2020 世纪世纪 8080 年代开始,国外一些学者对模块进行了定义,突出了模块的如下基本特征:模块既年代开始,国外一些学者对模块进行了定义,突出了模块的如下基

13、本特征:模块既可构成系统,又是系统分解的产物。用模块可以组成新系统(系统创新)乃至复杂的大系统。可构成系统,又是系统分解的产物。用模块可以组成新系统(系统创新)乃至复杂的大系统。在心理学领域,1983 年,认知心理学家、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哲学教授 J.福多(JerryA.Fodor)提出了较完备的模块理论,被称为福多模块理论。该理论的产生是西方哲学史上对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研究,以及当代计算机革命所引发的认知加工领域革命的必然结果。它是通过对人的认识特性的考察,在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关于认知构架、心理结构的理论。他在心理的模块性一书中,从计算机理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角

14、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福多主张心理模块是天赋化的、功能独立的,并从功能的角度把心一脑划分为两个非常不同的部分:“输入系统”和“中心系统”。认为,输入系统的功能是将感官所受刺激的信息转换为对外部对象的表征,使之成为适合于中心系统加以处理的信息;而中心系统则是专司演绎推理、思维等的高级处理系统;只有输入系统才是模块性的。Richmond 大学的李平教授将该理论进行了浅显的解释,认为人脑的认知系统是由许许多多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有的负责语法,有的负责视觉,有的负责听觉,任务专一而且互相独立。在模块理论形成的情况下,国外学者对该理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1988 年,美国的福多在心理模块性概要一文中对

15、“模块”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定义:“模块”就是信息封装的计算系统,它具有推理机制,并且所接触的背景知识受到认知结构一般特点的制约,这种制约是相当严格而持久的。“模块”可以看成是具有专用数据库并能实现特定目的的计算机。1999 年,科尔塔哈钱(Coltheart)又提出了新福多式(newFodorian)的模块理论,“模块”这一概念则被定义为具有特异性应用范围的认知系统,而范围特异性正是模块所必需的特性,是指系统只对特定类型的刺激作出反应。上述研究对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教学内容可采用模块课程的组织形式。这种课程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小型化的模块课程

16、。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对准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相对完整,评价要求明确。模块与模块之间有一定的衔接关系,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二)(二)2020 世纪世纪 9090 年代起,我国开始对模块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我国模块教学是在教育改革中新兴年代起,我国开始对模块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我国模块教学是在教育改革中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含义就是针对学科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将教材的章节和知识点按照一定的中心点进行模块的教学模式,其含义就是针对学科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将教材的章节和知识点按照一定的中心点进行模块划分,再依据教学目的对划分好的模块进行完善和补充,必要时再进行合理的分组。具体来说,划分,再依据教学目的对划分好的模块进行完善和补充,必要时再进行合理的分组。具体来说,“模块教模块教学学”的研究现状如下:的研究现状如下: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模块”的表述是:“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